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组合外固定支架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交锁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和实验组(50例,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愈合时间以及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应用组合外固定支架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四肢创伤骨科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液内科实施组合护理模式对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密度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至2020年在我院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达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所实施组合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流感染密度选1.3%显著低于对照组8.0%,照护标准正确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各项指标组件数据统计P

  • 标签: 组合式护理模式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密度 护理工作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自制组合俯卧位通气减压支撑垫,探讨其在COVID-19危重症患者HFNC、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合俯卧位通气减压支撑垫包括头部支撑垫,胸部支撑垫2个部分,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住院病人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试验组使用俯卧位通气减压支撑垫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方法将头部用软枕抬高,胸部用被子垫高的俯卧位通气方式。比较两组氧饱和度,俯卧位治疗时长,俯卧位舒适率,不良事件(管路打折阻塞、面罩漏气、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氧饱和度(95±0.02)%,高于对照组氧饱和度(93±0.02)%(P=0.049);试验组俯卧位治疗时长为(7.56±1.75)h,高于对照组俯卧位治疗时长为(6.56±1.63)h(P=0.002)。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0.25)%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7.5±0.5)%(P=0.033)。结论 组合俯卧位通气减压支撑垫能有效延长COVID-19危重症患者在HFNC、NIV治疗中俯卧位通气时间,改善肺通气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COVID-19危重症患者HFNC NIV使用 俯卧位通气 舒适度 护理
  • 简介:合式学习是随着对网络学习的反思和传统课堂学习的回归而逐渐被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从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评价三方面探讨天然药物化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为混合式学习在药学专业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混合式学习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模式
  • 简介:她和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健康栏目《养生堂》的“黄金搭档”。他俩一唱一和,一捧一逗,配合相得益彰,连续创下国内同时段节目最高收视率;他们合作出版的《你吃对了吗?》成为百姓家庭饮食必备的红宝书。幽默中潜藏智慧,趣味中传播健康,这对家喻户晓的完美拍档,已成为亿万电视观众心中当之无愧的“健康引路人”。

  • 标签: 养生 黄金搭档 家庭饮食 健康 收视率 电视
  • 简介:对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为混合式教学在医药学院校本科生中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传统教学 自主学习 药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院工作的 50 名护理实习生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观察两组护理实习生在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的结果对比。结果 统计发现: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在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方面均高于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 p< 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进行运用,能够显著提升操作人员的理论以及操作成绩,能够为儿科护理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儿科护理 教学效果
  • 简介:随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席卷全球,四川大学药用植物学精品课程结合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努力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基于药用植物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加强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织新模式的设计和构建,实施全过程考核和非标准答案考核,将药用植物学混合式教学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药用植物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药用植物学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慕课 教学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论免疫学混合式教学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教学(对照组),另50例实施免疫学混合式教学(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教学之后观察组患者教学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叙事教育在伤口护理门诊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入2019年3月—2022年3月内,在医院实习的护生40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实习带教方式,观察组实施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叙事教育模式。统计两组经带教后的各项实习维度分值。结果:观察组职业认同量表各项分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勇气、耐心和总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叙事教育 伤口护理门诊 实习带教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叙事教育在伤口护理门诊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入2019年3月—2022年3月内,在医院实习的护生40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实习带教方式,观察组实施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叙事教育模式。统计两组经带教后的各项实习维度分值。结果:观察组职业认同量表各项分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勇气、耐心和总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叙事教育 伤口护理门诊 实习带教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氯胺酮及氧气.氧化亚氮.安氟醚(O2-N2O-Enf)不同组合在小儿麻醉手术中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小儿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B组: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C组:丙泊酚、氯胺酮、氧气-氧化亚氮-安氟醚(02-N2O-Enf)复合麻醉。观察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C组的麻醉起效时闻略短于A组(P〉0.05);A、C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B、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期间3组循环变化基本稳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效果C组优于A、B组。结论丙泊酚、氯胺酮、O2-N2O-Enf复合麻醉对小儿手术生理干扰少,清醒快,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麻醉学 丙泊酚 瑞芬太尼 氯胺酮 氧气-氧化亚氮-安氟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课题为研究线上+加床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骨科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讨论分析。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骨科护理专业实习生100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在观察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线上+床旁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习成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

  • 标签: 线上+床旁混合式教学模式 骨科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聚丙烯网片组合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应用体会。方法使用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126例腹股沟疝患者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对手术方法及时间、手术指征、术后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伤口的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聚丙烯网片组合补片行开放性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0min。平均住院天数5d。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随访4~28个月,无复发。本组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尿潴留8例,阴囊水肿1例。结论聚丙烯网塞及补片组织相容性好,无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恢复快,无复发,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聚丙烯网片组合补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含量与甲胎蛋白(AFP)和a-L-岩藻糖苷酶(AFU)组合检测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含量(HBV-DNA)、AFU与AFP浓度检测,根据病毒含量分组:HBV-DNA1×10^3copies/ml以下为阴性组;HBV-DNA1×10^4~1×10^5copies/ml为低病毒量组;HBV-DNA1×10^6~1×10^8copies/ml为高病毒量组,对每组组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毒含量组AFU、AFP浓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AFU与AFP的阳性比例随病毒复制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定期进行病毒含量检测评估病毒的复制状况的同时,进行AFU和AFP水平组合检测发现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及演变过程,是必要的。

  • 标签: 乙型肝炎 慢性 A-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