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694例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疾病诊断技术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
  • 简介:脑胶质瘤(brainglioma,BG)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半数,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Ⅰ~Ⅳ级。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方法,Ⅰ级为良性肿瘤,Ⅱ级为良、恶性交界性肿瘤,Ⅲ~Ⅳ级为恶性肿瘤。Ⅰ级可手术全部切除病变无需后续治疗,Ⅱ~Ⅳ级手术不易切干净,容易复发,术后均需辅助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 标签: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交界性肿瘤 神经胶质细胞 GLIOMA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及远红外线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148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Ⅱ度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创面涂抹rhGM-CSF凝胶,并定时外用远红外线照射创面。对照组常规运用磺胺嘧啶银。观察第7、14、21天的创面愈合情况、7天创面细菌检出率、瘢痕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个时间段的创面愈合时间均减少(P〈0.05),抑菌效果相当(P〉0.05),瘢痕评分(色泽、柔软度、厚度及血管分布)降低(P〈0.05)。结论rhGM-CSF凝胶联合远红外线治疗Ⅱ度烧伤创面效果良好,可广泛使用。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远红外线 Ⅱ度烧伤创面
  • 简介:目的:分析毒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014年间收集的34例毒宁注射液所致ADR患者,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给药途径、溶媒、原发疾病、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部位和转归等情况。结果:34例毒宁注射液所致ADR患者均为10岁以内儿童,1~8岁者占88.24%;联合用药后发生ADR者为24例(70.59%);原发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过敏反应等皮肤及附件表现,发生不良反应在30min内为26例(76.47%),停药后2h内均可恢复;无严重ADR发生。结论:临床使用毒宁注射液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按照其说明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媒,尽量避免联合用药,联用药物应用皮条冲洗,同时密切观察用药的全过程,尤其是观察用药30min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意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热毒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头孢地嗪钠与毒宁注射液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方法。方法按条件随机抽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头孢地嗪钠和毒宁注射液输液之间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管路;对照组头孢地嗪钠和毒宁注射液直接联用,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可以降低头孢地嗪和毒宁注射液联用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地嗪钠 热毒宁注射液 不良反应 儿科
  • 简介:目的:观察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加用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心肌酶谱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心肌损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利巴韦林 小儿病毒性肠炎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药物热中的作用及药学监护点。方法对我院发生的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考虑到该患者高热原因不能用感染、吸收热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原因解释,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5天后患者未再出现发热。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的治疗,有助于临床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防止误诊、误治,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 标签: 头孢哌酮 / 舒巴坦 药物热 骨科 围术期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清热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壅肺证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因子的影响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西医治疗,并给予相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清热化痰中药方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病症均减轻,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t=3.50,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4、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明显(t=3.67,3.03,4.51,3.89,P<0.05)。结论清热化痰方治疗AECOPD痰蕴肺证临床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中药成分抑制了体内的炎症因子的产生及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痰热壅肺 临床疗效 血清因子
  • 简介:1引言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与有效干预的活动过程。美国密歇根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经过20多年的实践得出一个著名的研究结论,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10%未做健康管理措施的个人和企业,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

  • 标签: 健康管理 信息系统 美国密歇根大学 设计 服务 健康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多个城市遭遇雾霾,细颗粒物(PM2.5)成了损害人们健康的头号"环境元凶"。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指出,PM2.5已经成为继"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血压,吸烟"之后影响中国人民健康的第四大因素。流行病学及毒理学研究证实PM2.5对全身多个组织脏器均有不同程度损害。1PM2.5定义PM2.5是指大气中粒子直径≤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 标签: 细颗粒物 粒子直径 全球疾病负担 组织脏器 毒理学研究 饮食结构
  • 简介:概述脂质体制备方法及靶向脂质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制备方法(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和乙醇注入法)和新型制备方法(微流控流体聚焦法、超临界反相蒸发法和冷冻干燥法)。新型制备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一、无残留有机溶剂等优点。与普通脂质体相比,靶向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物理化学靶向脂质体、配体靶向脂质体)可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在药物传输系统中,脂质体传输系统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脂质体 传输系统 制备 靶向
  • 简介:纳米递药系统(NDDS)是指药物与药物载体形成的、粒径在1000nm以内的药物输送系统,一般是以聚合物胶束、脂质体、纳米囊、微乳以及有机或无机纳米粒子为载体,将药效物质以一定的方式与载体结合制成新型控/缓释制剂,或直接将原药加工制成纳米粒子.NDDS的胚胎毒性是评价其非临床安全性的重要内容.体外研究显示,NDDS的胚胎毒性与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如尺度和表面修饰物、纳米粒子暴露时间和剂量相关.已有的研究显示,氧化锌纳米粒子胚胎毒性明显,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镁纳米粒子和碲化镉量子点也有不同程度的胚胎毒性,而聚苯乙烯基纳米粒子无胚胎毒性.体内研究结果显示,氧化锌纳米粒子、含镉或硒量子点和高浓度纳米银对大鼠、小鼠、斑马鱼、海胆、爪蟾和紫贻贝等动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胚胎有毒性作用;不同剂量、不同尺寸的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壳聚糖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对不同种属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不同.NDDS的胚胎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发育停滞、流产和畸形,其胚胎毒性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NDDS的胚胎毒性研究虽然在模型、方法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入,但已开展的研究为后续的纳米药物胚胎毒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纳米技术 胚胎研究 毒性试验
  • 简介:为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环境,本刊将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IC)"对作者来稿逐一进行检测。该系统是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共同研制,经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全国科研诚信管理委员会等有关方面指导的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资源的智能系统,

  • 标签: 学术研究 检测系统 科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文献 新闻出版总署
  • 简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CAP的病情正确评估在其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呼吸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结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及多项权威指南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评分系统进行的推荐更新,就CAP流行病学及临床评估系统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系统评估 耐药性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11期),CNKI,WanFangData和VIP数据库,截至2014年10月,纳入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对比单用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2.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对比酚妥拉明能提高显效率[RR=1.24,95%CI(1.11,1.40),P=0.0003]和有效率[RR=1.36,95%CI(1.16,1.60),P=0.0001],降低无效率[RR=0.31,95%CI(0.22,0.44),P〈0.00001],缩短咯血停止或缓解时间[MD=-2.01,95%CI(-2.32,-1.70),P〈0.00001]。且未增加胸闷[RR=1.25,95%CI(0.34,4.59),P=0.74]、头晕[RR=0.25,95%CI(0.03,2.18),P=0.21]的发生率。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较单用酚妥拉明,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疗效更佳。

  • 标签: 酚妥拉明 垂体后叶素 支气管扩张 咯血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根据最近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药物通过雾化吸入疗法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雾化吸入疗法借助其优点,已成为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雾化吸入疗法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进展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TZ)改良输注(延长2-4h或持续24h输注)与传统输注(0.5-1h输注)治疗严重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Medline、ScienceDirect、CNKI、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有关PTZ改良输注方式的临床研究,辅以手工检索。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5项临床研究。改良输注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输注组[RR=0.76,95%CI(0.63-0.92),P=0.004;I2=0%],改良输注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输注组[RR=1.11,95%CI(1.01-1.22),P=0.03;I2=53%],而细菌清除率[RR=1.29,95%CI(0.76-2.21),P=0.35;I2=0%]及不良反应发生率[RR=1.22,95%CI(0.71-2.12),P=0.47;I2=0%],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延长或持续输注PTZ可以降低感染治疗的死亡风险、提高临床有效率。

  • 标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延长输注 持续输注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