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用 AAS石墨炉法测定食品中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法),考察方法学验证要求的项目。结果: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测试结果均满足要求,质控结果满意。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食品中的测定。

  • 标签: 食品 石墨炉法 方法验证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2种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股骨隆间骨折行InterTan和PFNA内固定,其中InterTAN组38例,PFNA组4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PFNA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方面优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与PFNA髓内钉在治疗股骨隆间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PFNA内固定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较小。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InterTan 内固定
  • 简介:目的对老年股骨隆间骨折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比较分析其疗效。方法本研究在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这个时间段内选取我院120例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展开不同的手术治疗,其中采取保守治疗的为A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为B组,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为C组,采取关节置换措施为D组,将四组患者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所需时长、BC两组手术出血量进行对比,并分析三组患者对于髋关节Harris的满意度。结果结果数据表明,①在治疗时长、骨折愈合所需时长方面,B组用时最短,A组用时最长,四组间差异P<0.05;②B组手术出血量比C组少,p<0.05;②在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的满意度,四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老年股骨隆间骨折采取治疗措施时可以优先选择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其创伤性比较小,且手术时间比较短,治疗效果又比保守治疗好,可以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动力髋治疗老年股骨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86例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随机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动力髋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医正骨联合动力髋内固定治疗。本研究采用chamley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动力髋治疗老年股骨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动力髋螺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隆部骨折治疗失效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2010年 3月到 2012年 3月在我院采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隆部骨折的 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 2年,综合分析内固定治疗失效的病例原因。结果 在本组 110例患者中,内固定失效 17例( 15.45%),其中,包括固定螺钉断裂( 7例)、拉力螺钉退钉( 5例)、钉拉力螺钉切割或穿透股骨头( 3例)、内固定钢板断裂( 2例)。结论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隆部骨折治疗的原因主要有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拉力螺钉的深度和位置不当、骨折复位和小隆骨折处理不当、功能锻炼和早期负重不当,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予以解决,保障其治疗效果。

  • 标签: 股骨粗隆部骨折 固定材料 治疗失效 原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隆骨折围术期实施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从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接诊的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取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平均分组,其中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的设为对照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和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增加,而疼痛程度评分则明显降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0.05) ;而且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00%( 10/50)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6.00%( 3/50)明显降低( X2=4.33, p<0.05)。结论:老年股骨隆骨折患者围术期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既巩固疗效又能够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个性化护理干预 疗效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