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肝患者采用索磷布维帕他片联合低剂量利巴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医院接收的丙肝患者中抽取出80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40例,给予对照组索磷布维帕他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低剂量利巴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肝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丙肝疾病患者采用索磷布维帕他片与低剂量利巴林联合方案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减轻肝功能损伤程度。

  • 标签: 丙肝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 低剂量利巴韦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肝患者采用索磷布维帕他片联合低剂量利巴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医院接收的丙肝患者中抽取出80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40例,给予对照组索磷布维帕他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低剂量利巴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肝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丙肝疾病患者采用索磷布维帕他片与低剂量利巴林联合方案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减轻肝功能损伤程度。

  • 标签: 丙肝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 低剂量利巴韦林 效果分析
  • 简介:美国和加拿大罗氏制药公司告诫医务人员:利福平(rifampicin,抗结核病药)和利托那/沙奎那(ritonavir/saguinavir,用于HIV治疗)联合应用会导致肝炎和转氨酶明显升高。目前,利福平已禁止与沙奎那合用,因为二者有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28天随机研究,共有28名健康受试者接受利福平600mg,1次/d,利托那/沙奎那100mg/1000mg,2次/d。11人(39.3%)出现明显的肝细胞毒性,部分病人转氨酶水平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20倍,其中1人因转氨酶升高而住院。停药后,

  • 标签: 沙奎那韦 利托那韦 利福平 肝炎 saguinavir 转氨酶升高
  • 简介:波普瑞(boceprevir,BOC)和替拉瑞(telaprevir,TVR)均为丙型肝炎病毒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C,CHC)。与现行的CHC的标准治疗方案比较,BOC或TV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林的三联疗法可大大提高初治病人的持久病毒应答率,且对既往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林治疗无效的病人也有较好的疗效。BOC和TVR的三联疗法比现行的标准治疗方案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说,BOC和TVR的临床应用,使基因1型CHC的治疗进入新纪元。

  • 标签: 波普瑞韦 替拉瑞韦 药物疗法 药动学 临床试验 安全性
  • 简介:患儿女,8岁。因鼻塞、流涕、咽痛2d,于2005年8月10日入院。患儿2d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水样涕,感咽痛,尤以吞咽时显著。病程中无发热、咳嗽、头昏、头痛,亦无胸闷、气促及腹痛、腹泻。入院查体:T37.1℃,咽充血,咽峡束见疱疹及脓性分泌物,扁桃腺无肿大。心、肺、腹末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在青霉素皮肤试验阴性后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青霉素钠320万U静脉滴注,

  • 标签: 利巴韦林 咳嗽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上呼吸道感染 入院查体 青霉素钠
  • 简介:【摘要】目的:合成抗丙肝新药达卡他。方法:以联苯和溴乙酰溴为起始原料经过傅克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缩合环化反应、经过酸性条件下脱出Boc保护基、脱水缩合,最后成二盐酸盐得到药用晶型,通过六步反应合成盐酸达卡他。结果总收率36.3%。结论:该方法原料易得,收率高,成本低,步骤少,操作简单易行,适合工业放大。

  • 标签: 达卡他韦 合成 改进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应用恩替卡(ETV)与替诺福酯(TDF)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乙肝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48例给予TDF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ETV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对比,HBV-DNA和ALT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 HBV-DNA治疗后22周、48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LT治疗22周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BV-DNA不可检测率观察组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HbeAg转换、HbeAg 阴转率观察组为29.17%和3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83%和29.17%(p

  • 标签: 乙肝 ETV TDF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恩替卡和阿德福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5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 ALT、 TB、 PT水平低于对照组, 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96.0%(24/2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2.0%(18.2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恩替卡比阿德福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延缓病情发展。

  • 标签: 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肝功能
  • 简介:1例24岁男性患者因病毒性脑膜脑炎给予阿昔洛(0.5g静脉滴注、3次/d)、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甘露醇注射液(250ml快速静脉滴注、3次/d)、磷酸肌酸钠(1g静脉滴注、1次/d)、胰岛素注射液(6U+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氯化钾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d)、血栓通注射液(500mg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注射液(2ml静脉滴注、1次/d)、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0.2g口服、2次/d)和丁苯酞软胶囊(0.2g口服、3次/d)等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视朦,视远物不清,瞳孔扩大,直径约5.0mm,结膜充血。停用阿昔洛,其他药物继续使用。5d后,患者结膜充血有所改善,瞳孔稍有缩小,视力有所好转。随访2个月,患者未再出现视物模糊。

  • 标签: 阿昔洛韦 视觉障碍
  • 简介:目的总结并归纳替诺福酯与恩替卡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挑选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将其纳入此次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分析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治疗,分析组采用替诺福酯治疗。比较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随访1年,统计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可比;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的治疗中,替诺福酯与恩替卡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考虑到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替诺福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慢性 乙型肝炎 初治 效果
  • 简介:1例63岁女性,糖尿病史4月,口服格列吡嗪和阿卡波糖治疗,一直无不良反应。后因患单纯疱疹给予泛昔洛0.25g,3次/d口服。首次用药2h后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检查排除肠道感染。停用泛昔洛,改用阿昔洛0.5g,1次/d静脉滴注,格列吡嗪和阿卡波糖继续服用,同时给予补液及对症治疗,第2天头晕和胃肠反应症状完全消失。继续静脉滴注阿昔洛4d,单纯疱疹全部结痂,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泛昔洛韦 头晕 胃肠反应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比较恩替卡(ETV)与阿德福酯(ADV)在抑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效价的差异。方法:收集3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及ADV组,分别给予口服ETV0.5mgq.d.及ADV10mgq.d.;治疗48周,分别于第12、24、36及48周采血检测Treg的含量,使用定量PCR检测其功能因子叉头蛋白p3(Foxp3)mRNA含量,用ELISA检测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检测乙肝病毒定量(HBVDNA)、肝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24、36及48周ETV组Treg含量均显著低于ADV组(P〈0.05);ETV组第12、36及48周的Foxp3均低于ADV组;ETV组第48周的IL-10含量低于ADV;ETV组第36及48周的TGF-β1含量低于ADV组(P〈0.05);ETV组第12及36周的HBVDNA低于ADV组,且第48周两组的HBVDNA均已降至1000copies/mL的参考值以内;第12周ETV组的ALT显著低于ADV组,ETV组其余时间点的ALT以及总胆红素均与ADV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与HBVDNA呈显著正相关性(r=0.785,P=0.016)。结论:在抗HBV效价相当的情况下,ETV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效价优于ADV。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国内外利巴林批准情况及药品说明书等,并对某省利巴林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挖掘,分析我国儿童利巴林临床应用风险来源,以期为该药说明书修改、临床应用及监管等提供建议。方法比较分析国内外利巴林批准信息、使用情况及药品说明书;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某省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利巴林儿童ADR报告数据分析。结果国内外利巴林批准剂型、适应证差异明显,我国利巴林儿科临床应用中联合用药不当、超适应证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结论建议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对利巴林未批适应证和未批剂型予以关注,规范其儿科临床应用。

  • 标签: 利巴韦林 批准及使用 说明书比较 风险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建立索非布片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采用WatersSymmetryC18(5μm,4.6×1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75:25),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对有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索非布与各杂质均能有效分离,杂质A(中间体)、杂质B(起始原料)、杂质C(降解产物)的定量限分别为1.012、2.005、2.010ng,且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n=7),杂质加样回收率(n=9)在96.11%~102.20%之间,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等符合规定。对3批索非布片进行有关物质测定,结果总杂质量在0.108%~0.129%范围内。结论: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法可作为索非布片有关物质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索非布韦片 有关物质 方法学验证 质量控制 杂质
  • 简介:1名57岁女性患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病史。住院期间因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500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第3天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定向力差、嗜睡,血电解质、血肌酐、血红蛋白、体温较前无明显变化,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发现。头颅CT显示存在新发及陈旧脑梗死。给予桂哌齐特治疗,并将阿昔洛用量减至500mg,1次L/d,但患者意识障碍继续加重。连续3d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并停用阿昔洛后,患者的意识迅速恢复正常。

  • 标签: 阿昔洛韦 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为合理使用磷酸奥司他颗粒治疗儿童流感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磷酸奥司他颗粒的说明书就行梳理及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用药监护要点。结论:通过对磷酸奥司他颗粒用药监护,制定出有效的儿童流感方案,以提高治疗儿童流感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流感儿童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用药监护
  • 简介:摘要 评价不同剂量奥司他胶囊(低剂量75mg/1粒组为1组,及高剂量150mg/2粒组为2组), 治疗流感发热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参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进行入选与排除,合计观察200例(实际可能有脱落故增加40例为240例),按主要指标、次要指标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 标签:  不同剂量奥司他韦胶囊 治疗流感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