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胃癌组织中筛查参与调控EGFR和miR-7的lncRNA;探索lncRNA、miR-7和EGFR的调控网络作用机制;明确该信号网络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南华大学附属医院3年内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200例,检测miR-7和EGFR表达水平改变;观察miR-7和EGFR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分化与侵袭转移的关系,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筛查参与调控miR-7和EGFR表达的lncRNA。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miR-7表达阳性率缺失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miR-7与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7。结论lncRNA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的特性,使其成为很好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E2relatedfactor2,Nrf2)是诸多细胞信号通路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基础转录调节因子,主要编码表达多种重要的细胞保护因子,包括解毒酶、抗氧化蛋白、外排型转运体、抗凋亡蛋白、抗炎因子以及其他的应激反应因子。在肝脏或肾脏因外界条件造成损伤时,Nrf2通过调节细胞对毒物的代谢排泄、细胞凋亡以及在应激状态下细胞的抗炎抗氧化进程而发挥作用。对Nrf2在肝脏、肾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肝损伤 肾损伤 细胞保护因子 NRF2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结节病变的价值。方法30例肺部结节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对患者的肺部结节病变性质进行划分,包括良性病变患者8例、恶性病变患者22例。均以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恶性病变患者中,18例为原发性肺癌患者,以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4例患者出现转移,以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8例良性患者中,对其实施病灶切除术。对患者进行后期随访,原发癌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7.1±1.3)个月,随访结果为无瘤生存患者17例,仅1例患者术后5个月时出现复发情况。4例转移患者随访时间为1~6个月,在随访期间内死亡。良性肿瘤患者中,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复发情况。结论以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结节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小切口 肺部结节病变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源增生性瘢痕移植方法,制备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术后10d,裸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素涂膜剂组、阳性药组,药物组分别涂抹苦参素涂膜剂和阳性药,每天2次,连续8周;对照组涂抹基质。每周观察并拍照记录瘢痕的生长情况,于术后10、35、49、56d测量瘢痕面积,RT-PCR检测组织中的TGF-β1、Smad3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瘢痕生长较快,愈合较慢,阳性药和苦参素涂膜剂组,瘢痕生长显著被抑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苦参素涂膜剂组的TGF-β1、Smad3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素涂膜剂能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并下调TGF-β1、Smad3mRNA和蛋白的表达,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可能是苦参素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苦参素 涂膜剂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大鼠动物实验,观察5/6肾切除诱导的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残肾Smad2、Smad7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以探讨Smad2、Smad7及TGF-β1mRNA对慢肾衰肾纤维化的机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