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特异阴囊坏疽起病急骤,多伴全身中毒症状,病死率高。因此正确认识该疾病,治疗及时得当,可降低病死率。我院2006年5月收治1例特异阴囊坏疽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阴囊坏疽 特异性 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特异肋软骨炎,国外学者称Tietzes综合征,是胸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患者常常因为胸部疼痛或者局部肋软骨肿胀前来诊治。同时又因为该病易复发且与乳腺科、普外科、心内科等胸疼症状疾病相混淆,困扰着患者及广大临床医生。笔者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共接诊126例患者,10例曾以乳腺病或乳腺肿瘤就诊,6例曾以右上胸腹疼痛就诊,3例曾以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不适。报告如下。

  • 标签: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诊疗 国外学者 常见病因 胸部疼痛 临床医生
  • 简介:目的通过CAP法检测患儿的特异IgE,以了解其在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对70例哮喘儿童,1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1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Phadiatop过筛试验和尘螨特异IgE检测。结果Ph—adiatop过筛试验阳性在哮喘组,支气管肺炎组和正常组分别为72.86%、15.86%和0,经统计学处理X^2=29.65(P<0.001)尘螨特异IgE,哮喘组为68.5%,支气管肺炎组为7.69%,正常组为0,经统计处理X^2=33.64(P<0.001),哮喘患儿年龄越大,D1阳性数越多。结论Phadiatop法方法简单,实用而且安全,在哮喘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哮喘 儿童 特异性IGE 检测 临床意义 诊断
  • 简介:目的检测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的特异IgG抗体浓度。方法儿童组47例,成人组3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患者血清中14项食物特异IgG抗体。结果鸡蛋、牛奶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食物;儿童组总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特异IgG抗体浓度检验显示,食物不耐受现象集中出现于儿童群体,致敏源主要为牛奶和鸡蛋。

  • 标签: IGG 抗体 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特异护理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溶栓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特异护理组,每组3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特异护理组针对患者下肢胀痛、发热、焦虑、自理缺陷等症状进行特异护理。结果特异护理组患者下肢胀痛、发热、焦虑、自理缺陷等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特异护理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特异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早产与很多疾病相关联,这些病的持续时间往往超过新生儿期或从新生儿看护中心出院后才明显表现出来。早产儿对各种抗原具有潜在的早期敏感倾向,未消化的蛋白质在生命的最初几周内很难被胃肠粘膜和呼吸系统粘膜所排斥,并且由于发育不成熟或通过侵袭性步骤,抗原性物质可能渗透过皮肤。尽管在特异反应性和早产之间相关关系的大多数研究尚未被证实,但现已有人推测,早产儿是哮喘和湿疹的高危人群。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婴儿 特异性 湿疹 早产儿 白求恩军医学院 病率
  • 简介:目的:了解常见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探讨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IgG抗体在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IgG抗体水平。结果:患者血清食物特异IgG抗体总阳性率65.1%,7种食物特异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蛋清/蛋黄最高。不同年龄组过敏食物比较有一定特异。结论:对慢性荨麻疹以及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应做食物不耐受抗体的检测。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食物不耐受 IGG
  • 简介:目的探讨非特异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IGM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23例IGM按超声影像特征分为团块型、管样型、弥漫型3型,其中团块型13例,管样型6例,弥漫型4例。CDFI显示血流多分布在病灶周边(16/23),分级以0~1级为主(19/23)。14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GM超声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观察IGM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IGM的准确率。

  • 标签: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99Tc^m标记分子探针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特异结合及生物分布。方法:Westernblot分析MDA-MB-231细胞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IL-11受体(IL-11R)蛋白的表达;荧光检测99Tc^m-DTPA-c(CG-RRAGGSC)与乳腺癌细胞的特异结合及结合位点。1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挖-3),经尾静脉注入0.74MBq(0.1mL)分子探针,不同时间测量其在荷瘤鼠体内生物分布。结果:West-ernblot检测MDA-M13-231细胞IL-11R是MCF-10A细胞的6.7倍;荧光染色证实99Tc^m-DTPA-c(CGRRAGGSC)-FITC特异结合在MDA-MB-231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乳腺癌细胞IL-11R结合分子探针具饱和性;分子探针在荷瘤鼠体内迅速、持续聚集在瘤体内,4h达峰值(17.63±1.73)%ID/g,其他脏器分布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A-MB-231细胞呈IL-11R高表达,与环九肽具有高亲和力,99Tc^m标记环九肽放射性分子探针体内外能与之靶向特异结合。

  • 标签: 环九肽 肿瘤 乳腺癌 MDA-MB-231
  • 简介:目的分析婴幼儿湿疹血清过敏原特异IgE检测结果。方法采用过敏原检测系统对800例湿疹婴幼儿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IgE检测和过敏性SIgE抗体阳性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患者的总IgE阳性检出率为87.50%(700/800),而过敏性SIgE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1.25%(650/800)。其中最为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有户尘螨、点青霉、屋尘、狗毛皮屑;最为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牛奶、羊肉、鸡蛋白、牛肉等。结论过敏原特异IgE检测对婴幼儿湿疹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幼儿湿疹 过敏原 特异性
  • 简介:目的:IgE抗体在青霉素过敏反应中的地位已得到公认,IgG抗体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IgG分为IgG1、IgG2、IgG3和IgG4四种亚类。IgG与过敏反应的关系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其亚类有关。为探讨IgG及其亚类在青霉素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分析与特异IgE抗体的关系,以期为青霉索过敏反应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ST)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8种抗原决定簇(BPO—PLL、BPA—PLL、PVO-PLL、PVA-PLL、APO—PLL、APA-PLL、AXO—PLL、AXA-PLL)特异IgE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8种特异IgG、IgG3和IgG4抗体。结果:164例过敏病人中,IgG、IgG3和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28.05%、13.39%、12.80%。其中,迟发过敏反应组的IgG3阳性率显著高于速发过敏反应组(P〈0.05)。皮试阴性组的IgG阳性率显著高于皮试阳性组(P〈0.01),并且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组的IgG阳性率显著高于皮试阳性同时出现过敏症状组(P〈0.05)。IgG在主要抗原决定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次要抗原决定簇(P〈0.01)。

  • 标签: 青霉素过敏病人 IgG4抗体 IGG3 血清特异性IGE 特异性IGE抗体 青霉素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免疫治疗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非急性爆发期的螨过敏性哮喘患儿10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特异免疫治疗。定期随访,随访期均为36个月。检测指标为呼气峰值流速(peakexpiratory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血清尘螨特异IgG4和sIgE水平。观察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做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renasthmacontroltest,C-ACT)评分,比较两组疗效指标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患儿的PEF、FEV1%、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sIgE和IgG4显著升高(P〈0.05),C-ACT评分达到完全控制级别。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免疫治疗螨过敏性哮喘患儿能改善肺功能,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 标签: 粉尘螨滴剂 螨过敏性哮喘 特异性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在体、无创的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hedropalmatine.l-THP)在健康人体的中枢神经药理机制,为其在物质成瘾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THP与安慰剂对照的单盲、自身交叉设计,20名男性、青年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l-THP(1.5mg·kg^-1/次)或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后行全脑fMRI-BOLD扫描,两次给药之间的清洗期为7天。

  • 标签: 左旋四氢巴马汀 BOLD 神经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参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并导致非清髓性治疗诱导特异免疫耐受失败的主要免疫细胞。方法通过动态观察受者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案的骨髓移植后早期各阶段在外周血、脾脏、胸腺中的嵌合状态,再用T细胞敲除小鼠作为受者,以验证宿主成熟T细胞在急性排斥反应与诱导特并性免疫耐受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亚致死量全身放射治疗TBI(450cGy)4-BMT骨髓移植治疗组的BALB/C受者移植心脏均出现排斥反应,存活时间〈38d,骨髓移植后第7天在受者的外周血、脾脏中仍存活一定数量的宿主成熟T细胞(分别为0.23%与0.48%)。T细胞基因敲除c57BL/6小鼠作为受者,给予单次TBI(450cGy)+BMT治疗,其移植心脏获长期存活,并获得完全嵌合状态。结论移植早期彻底清除或灭活宿主成熟T细胞是预防早期排斥反应的关键,也有利于供者骨髓T细胞植活,这对临床制定诱导特异免疫耐受冶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 非清髓性骨髓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目的评价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免疫治疗(SIT)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哮喘患儿195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和干预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标准化屋尘螨过敏原制剂治疗。比较2组哮喘患儿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IgG4)的浓度变化、肺功能、哮喘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的IgE的浓度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的IgG4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哮喘的症状评分、哮喘的控制等情况以及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治疗情况也明显改善。结论屋尘螨特异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是有效的。

  • 标签: 特异性免疫治疗 哮喘 屋尘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青霉素类过敏反应的机制,探讨青霉素过敏反应与食入性、气源性致敏原过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检测219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8种普通过敏原(包括4种食入性和4种气源性)和8种青霉素主、次要抗原决定簇。结果:青霉素过敏病人中,至少一种青霉素类药物特异IgE抗体阳性率为62.10%,至少一种普通过敏原IgE抗体阳性率为42.92%,食入性致敏原特异IgE抗体阳性率和气源性致敏原特异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23.29%。青霉素抗体阳性病人组中,食入性致敏原Ig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且食入性致敏原IgE与青霉素IgE呈正相关(r=0.213,P=0.002);气源性致敏原IgE抗体阳性率在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气源性致敏原IgE与青霉素IgE无相关性(r=0.119,P=0.08)。结论:食入性致敏原对IgE介导的青霉素过敏病人的致敏性较高。

  • 标签: 特异性IGE抗体 青霉素过敏反应 致敏原 病人血清 食入性 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