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消化内镜对消化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价值,指导消化道早癌的临床诊断。方法50例消化肿瘤患者,将患者排序,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进行诊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和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病灶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6±0.76)、(3.89±0.93)、(3.98±0.7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4±0.48)、(2.04±0.43)、(1.84±0.5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肿瘤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采用消化内镜的效果更佳,可清晰的观察到病灶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等,同时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化道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肿瘤标志物是在某一肿瘤组织中特异性地表达或分泌(或释放),而在其他肿瘤组织或正常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低分泌或释放)的分子,即分子标志物或生物标志物,主要用于肿瘤诊断、肿瘤预后判断、治疗后随访、化放疗敏感性判断等。近年来,泌尿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为主,以下就膀胱癌和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泌尿系 分子标志物 肿瘤组织 前列腺癌 生物标志物
  • 简介: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acidnephropathy,AAN)患者可并发泌尿系统肿瘤,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报道。由于发病隐匿,对此病的认识不够,易导致临床漏诊、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马兜铃酸肾病并发泌尿肿瘤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 标签: 马兜铃酸肾病 血尿 尿路肿瘤
  • 简介:目的对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分类构成分析,为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9年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种构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男性(587例)比女性(212例)多见,男女之比为2.77:1,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40岁以上所占比例高,尤其是60~79岁的比例[61.2%(489/799)]明显增高,80岁以上比例[3.5%(28/799)]降低.肿瘤发生部位前3位男性为胃、肝脏和食管,女性为胃、肝脏和直肠.结论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胃癌、肝癌居多,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应加强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肿瘤 消化系统 构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临床护理指导站在泌尿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23年1月开始实验于同年12结束,取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泌尿肿瘤患者80例,依据奇偶数分组原理,均分两组,即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实施临床护理指引单为导向的健康教育措施的观察组,统计归纳两组相关数据,并引用统计学系统完成对比,验证研究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相关数据皆显优,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呈现出较高优势,P值达到﹤0.05数值,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肿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指引单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心理接受及并发症预防能力,提高其自我护理及锻炼意识,护理质量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指引单 泌尿系肿瘤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在消化疾病的经验,为以后临床上更有效治疗消化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近两年来本院门诊观察定期随诊病人33例的消化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归性分析。通过西医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将疾病进行明确判断,包括致病的机理、临床病理的特征、病情的演变规律和发病的原因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进行证论治。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如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轻重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3.71±1.11)分、(3.88±1.23)分、(4.21±1.32)分、(4.18±1.25)分、(3.57±1.29)分、(3.64±1.25)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2.47±0.29)分、(2.46±0.25)分、(2.39±0.27)分、(2.63±0.32)分、(2.55±0.11)分、(2.24±0.23)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明显轻于治疗前(P<0.05)。经治疗患者中治愈者18例(54.55%),好转者9例(27.27%),无效者6例(18.18%),临床总有效率为81.82%。结论通过本此实验可知西医先进现代检查技术结合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进行辩证论治突破实现了中西医在深层次相结合关键,中心指导思想为阴阳五行说及中医的整体观念,进一步证实现代中医临床消化疾病的确诊治疗模式需在中西医合理结合下进行审病、辨证、治病。能有效减轻患者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整体观 消化系病 经验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择取84例作为观察1组,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84例作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名作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予以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就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入院时,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CRP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和各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进行血清CRP与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治疗和预后评估,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清CRP 肿瘤标志物 消化道恶性肿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消化肿瘤病人医治使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实施时间段为2017年11月-2018年9月,在此时间段内我科纳入治疗的90例消化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45例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为研究组,余下45例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消化肿瘤 人文关怀护理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的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和结直肠癌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结果术后获益以进半流饮食至少60d为手术成功标准,随访60d,20例进半流饮食或正常饮食,2例只能进流质饮食,2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手术无效,其中1例术后住院17d死亡。结论精准选择消化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胃肠肿瘤/并发症 肠梗阻 姑息疗法 空肠回肠旁路术 胃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资料,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的4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方式的4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胃肠功能紊乱,35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4例为治疗有效,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仅有28例治疗效果明显,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主要以结合患者病情采用外治和内治为治疗策略,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并使用中药治疗方法。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 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消化肿瘤患者放疗期间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消化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肿瘤患者在放疗治疗期间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消化道肿瘤 放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肿瘤化疗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6-2021.6收治的消化肿瘤化疗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不干预,观察组消化肿瘤化疗护理干预。对比化疗相关性腹泻、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化道肿瘤化疗护理干预 化疗相关性腹泻 生活质量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不仅涉及基因遗传因素,而且还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及饮食方式等有关。尽管目前对恶性肿瘤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病情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患者长期生存率及预后仍然不理想,不是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表现为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或抵抗,资料显示,这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1]。

  • 标签: 八聚体转录因子类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展开中医护理干预在改善其消化道反应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纳入患者为 70例,均随机取自本院 2019年 1月至 6月所接诊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取 35例在恢复中以常规模式护理,即对照组,余下 35例则运用中医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食欲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改善用时。结果 结合对两组各指标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 P<0.05。结论 在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运用中医护理干预,能够针对其消化道反应症状进行改善,帮助其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肿瘤 化疗 消化道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营养膳食护理方式对消化肿瘤放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消化肿瘤放疗患者70例,患者就诊时间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做组别分配使用奇偶数方式,参比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营养膳食护理,护理实施效果开展分析。结果:患者饮食情况分析,组别间不同方式做护理干预,以观察组饮食情况良好(P<0.05)。结论:采用营养膳食护理方式干预消化肿瘤放疗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饮食情况,维护其机体健康。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放疗 营养膳食护理 实施效果
  • 作者: 乔旭邹传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乔旭邹传鑫【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1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38例与33例。A组给予优质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B组为27.27%(P<0.05)。结论:为ESD治疗患者行优质护理可改善其围术期指标,且并发症少,具有较佳的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避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出现消化道延迟反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时间在2019年1月到12月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展开小组的划分(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主要以联合治疗为主,采用顺铂。对于试验组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随后比较具体效果(腹痛腹胀感、口味情况、食欲)。结果:试验组患者相比常规组显著要更好(P<0.05),具体结果见表1。经比较,试验组肿瘤患者中整体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组76.7%(t=10.205、3.221、11.205、11.849)。经对肿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等的比较,采用中西医治疗方式整体健康状况、睡眠情况、认知情况相对较好。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防治,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延迟反应,效果较好。

  • 标签: 中西医治疗 恶性肿瘤 消化道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