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成形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就诊于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的94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7 例。研究组行经皮成形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对比2 组疼痛程度、Cobb 角、中线高度、前缘高度、功能障碍程度。结果2 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 角更低,中线及前缘高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成形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受损体高度和Cobb 角,缓解功能障碍,促进病情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椎体高度Cobb角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成形实施,患者的卧床休养时间以及再骨折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21年1月至12月之间我院接收的部分OVCF成形患者,需要从中筛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展开深入探究,将之称为OVCF组,按照患者术后一年是否发生再骨折问题,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A组包含30例患者,其均出现了再骨折问题;B组包含70例患者,其均未出现再骨折问题。此外,在2021年1月至12月之间还有选出50例非OVCF志愿者进行对照,称之为非OVCF组。针对此次入选的所有研究对象展开相关指标的检测工作,同时重点研究卧床时间和再骨折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结果:从β-CTX方面进行统计比较,OVCF组的数值水平明显高于非OVCF组;另外针对两组患者展开P1NP、BMD的对比工作,结果显示OCVF组的数值水平低于另外一组,对比差异性较为突出(P<0.05)。针对A、B两组的情况展开相应的分析,在卧床时间、β-CTX、BMD这几方面指标的对比中,组间对比差距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实施OCVF成形的患者而言,其术后的卧床时间和再骨折情况的产生二者之间有着较高的联系性,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患者卧床时间的增长,再骨折出现可能性也会更大。

  • 标签: 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卧床时间 再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78例,均为2021年01月-2023年04月期间院内收治者。遵照掷骰子法平均分组,39例/组。对比组:实行经皮成形治疗,实践组:实行经皮成形治疗。评析、处理二组的伤前缘高度比、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治疗前实践组与其差异不大(P>0.05);治疗实践组的伤前缘高度比更高,且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应用经皮成形治疗,可以使老年研究患者的疼痛现象得到缓解,提高伤前缘高度比,且并发症较少,适合普及。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和普通护理模式在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期间56名在我院确诊为老年压缩性骨折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对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临床护理路径,综合对比出患者的疼痛指数和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综合对比发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老年患者的疼痛指数较低,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也较高,而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上两方面均相对欠佳。结论:对比发现,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压缩性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实际护理效果更加良好。

  • 标签: 临床护理 常规护理 骨质疏松 对比实验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指的是在骨质疏松情况下,患者在日常生活里面没有受到显著外力时就会出现的骨折。特点就是机体骨骼的质量较差,骨折的愈合过程非常复杂,且再骨折的出现机率较高。该病有着发病率较高、致残较高且花费较高等临床特点,所以早期的有效诊断和干预对于预后效果非常重要。而老年女性在绝经之后,机体卵巢的分泌功能也会逐渐减弱,此时雌激素的分泌也会明显减少,就会造成骨丢失量变快,更容易造成该病的出现。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一个金标准,但是DXA普及率一般,而且部分患者的骨密度(BMD)T值也在正常的范围里面。伴随CT检查的逐渐运用,学者指出CT检查能够用于判断该病,用CT扫描的对应CT值再有效转换而获得的BMD值能够用于预测临床的骨折,而且CT值也能够评估骨密度。本文就CT值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诊断价值予以综述。

  • 标签: 椎体CT值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脆性骨折 诊断价值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膜加固术后ICL植入矫正成人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04月-2021年0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视力矫正的24例(48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对所有患者实施巩膜加固+ICL植入治疗,观察比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情况(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前房深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患者手术后的裸眼视力以及等效球镜相比手术前有明显变化(P<0.05),但患者手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较术前的差异较小(P>0.05)。患者手术后的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要低于手术前(P<0.05),而手术后的眼压相比较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患者手术后3个月内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在正成人高度近视患者的巩膜加固术后实施ICL植入干预,其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矫正患者的视力。

  • 标签: 后巩膜加固术 ICL植入术 成人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前路融合术后邻病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手段针对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采取颈前路融合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并再次实施颈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对比患者患者预后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得到完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零切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钛板组,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零切迹组手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钛板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的植骨融合Eck分级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在术后3个月以及最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NDI、C2~C7Cobb角与手术前对比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除VAS评分以外其他指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融合手术后的邻病多发生的融合阶段的上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邻近节段退变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改善神经压迫,帮助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零切迹融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

  • 标签: 颈前路融合术 邻椎病 再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前路融合术后邻病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手段针对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采取颈前路融合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并再次实施颈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对比患者患者预后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得到完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零切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钛板组,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零切迹组手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钛板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的植骨融合Eck分级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在术后3个月以及最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NDI、C2~C7Cobb角与手术前对比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除VAS评分以外其他指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融合手术后的邻病多发生的融合阶段的上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邻近节段退变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改善神经压迫,帮助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零切迹融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

  • 标签: 颈前路融合术 邻椎病 再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属于极为常见的一种,是一种包括冠状面上的侧、矢状面上的失平衡和在横轴位上旋转在内的三维畸形,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合并有神经肌肉和骨骼等疾病。近年来,我国患有脊柱侧地青少年人数逐渐增多,已经对我国青少年健康与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与影响。而运动疗法便能够有效预防并控制此种疾病。本次研究便是围绕脊柱侧展开研究,总结该疾病现阶段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凸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腺样肥大围期患儿护理工作中采取人文关怀式优质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并列举数据对比,判定护理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的50例行手术治疗的腺样肥大患儿,统计相关数据,从而判定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均有明显缓解,且仅有2例并发症发生,占比率2/25(8.00%),同时家长满意度高达100.00%,相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将人文关怀式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实施于腺样肥大围期患儿护理工作中,可一定程度缓解患儿疼痛不适感,改善其负性心理情绪,同时患儿就医安全性有保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其家长对此护理方案表示一致认可、满意,故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优质护理 腺样体肥大围术期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旨在分析玻璃切割在临床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玻璃切割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30例PDR患者的眼压、CMT、BCVA指标、并发症发生及术后6个月时的复发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术后1个月时,PDR患者眼压、CMT、BCVA指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明显(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占比3.33%,2个患者伴眼压升高,占比6.67%,1例患者会玻璃混浊,占比3.3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4/30)。6个月后,2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6.67%(2/30)。结论 玻璃切割治疗PDR可以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视网膜功能的目的,且并发症与复发率更低。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眼压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切割治疗眼底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眼科2022-01-20至2022-12-10收治的70例眼底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玻璃切割治疗,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满意度与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视力指数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底疾病患者采用玻璃切割治疗的同时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更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可推广。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眼底疾病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割中控制冲洗液温度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1.03-2023.06期间院内接收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割患者中选取54例进行分析,对其随机分组,各自含有27例。参比组:实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中增加中控制冲洗液温度处理。对二组的生命体征情况、中寒战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护理,试验组的生命体征情况好于参比组,且中寒战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为研究手术治疗患者护理时,增加中控制冲洗液温度处理能够减少生命体征波动,降低中寒战发生风险,推荐应用。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 术中控制冲洗液温度 生命体征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计选择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患者50例入组,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为25例,考察组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基础组采取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考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基础组,有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 标签: 四肢创伤性骨折 治疗 骨不连 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