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用植物作为一门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需要让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础理论以及鉴别技能,并运用植物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1],其教学主要围绕药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系统分类展开。此门课程热点知识少,且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不强,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尤其需要结合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形象化,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大班教学中由于人数众多,野外实习通常在课堂学习结束后统一安排,其不足之处在于理论知识,

  • 标签: 药用植物学 创新教育 小班教学 校园植物
  • 简介:对重楼属植物的分类研究进行了综述。重楼属的分类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传统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根据植物体的显微特征,根据植物中的特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类,针对植物中细胞的DNA进行分类,进行重楼属植物的分类的亲缘关系的研究。通过各种手段对重楼属植物进行分类亲缘关系的研究探讨,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对重楼属植物的分类亲缘关系进行探讨,为明确重楼属植物的分类亲缘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重楼 形态特征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DNA
  • 简介:本文对近几年临床营养相关领域的经济研究进行了综述。营养不良增加医疗费用,营养风险筛查和合理的营养支持则被认为是具有经济效益的。肠内营养支持比肠外营营养支持费用低,但临床效果是否更优于肠外营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还进行了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和方式之间的对比分析。目前关于临床营养经济的研究比较少,研究方法也较简单。需进一步提高此类研究的数量和质量。

  • 标签: 临床营养 经济学研究 营养筛查
  • 简介:是中药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年都要组织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为此,我校在广东从化流溪河林场投资建立了"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我们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实施方法.

  • 标签: 《药用植物学》 野外实习 中药学教学 实习组织
  • 简介:为了提高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学水平,通过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关于大学生上台讲课”的问卷调查,明确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开展上台讲课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学实践,提出教学改革模式。

  • 标签: 药用植物栽培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大学生上台讲课 教学改革
  • 简介:药用植物是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需要优选教学内容。围绕常用中药和生活中常见植物或药食同源植物,选择理论教学中植物的形态、药用植物分类、植物的内部构造以及实验和野外见习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在课程学习中分清主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标签: 中药专业 药用植物学 教学内容 内容优选
  • 简介:结合新形势下社会状况,报道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分批实习,限制标本采集数量,培养观察描述能力、检索鉴定能力,改革考核模式,从而保证药用植物野外实习质量。

  • 标签: 新形势 药用植物学 野外实习 教学策略
  • 简介:案例一:张老师与粗粮饼干张老师今年才退休,还不适应退休生活的她,常常坐在电脑前打纸牌游戏,久而久之,小肚腩开始逐渐凸显,这下张老师急了,决定开始饮食控制。听说多吃粗粮对身体好,还有助于减肥,张老师于是决定到超市购买粗粮饼干。

  • 标签: 营养标签 营养师 退休生活 饮食控制 老师 粗粮
  • 简介:随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席卷全球,四川大学药用植物精品课程结合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努力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基于药用植物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加强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织新模式的设计和构建,实施全过程考核和非标准答案考核,将药用植物混合式教学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药用植物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药用植物学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慕课 教学改革
  • 简介:运动、营养应引起全民重视。研究证实,绝大多数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的诱发因素与活动量不足及膳食营养的质和量不合理有关。适量运动和合理营养相结合对防治和减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呼吸道慢性阻塞性疾病、脑血管疾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及某些癌症等都是极为有效的,而且对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防治肥胖和改进心理状态等也有着显著的健康效益。

  • 标签: 膳食营养 适量运动 慢性阻塞性疾病 心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诱发因素
  • 简介:摘要:膳食结构是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膳食结构的这些因素是在逐渐变化的,所以膳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国家、民族或人群的膳食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根据中国居民膳食结构,提出居民膳食指南和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 标签: 膳食结构 膳食指南
  • 简介:摘要:针对部分居民营养物质摄取不足、饮食习惯不合理、免疫力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食品生产与加工相关产业通过添加强化剂、补充剂的方式,改善食品中的营养结构,加强身体健康管理,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为进一步发挥营养强化与增补食品处理技术的优势,相关企业与管理单位应在全面了解食品自然强化营养素与补充剂使用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在原料、半成品与成品食品中进行添加,规范技术应用流程,推进食品生产产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食品 营养增补 营养强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护士的营养态度对肝衰竭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 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在 2019 年接收的 肝衰竭患者 100 例,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50 例;选择 2019 年在我院任职的护士 50 名,对其进行 营养态度问卷调查,得分≥ 72 分的护士被分配到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中,得分< 72 分的护士被分配到常规组患者临床护理中,随后给予患者优质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含量、 ALB 指标。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含量、 ALB 指标优于常规组患者。 结论: 护士的营养态度对肝衰竭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十分显著,护士营养态度越良好,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越明显。

  • 标签: 营养态度 肝衰竭 营养风险
  • 简介:目的调查胸心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应用状况以及营养支持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103例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并调查病人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的关系,采用NRS2002工具,根据病人体质指数(BMI)、近期体重变化、饮食摄入变化和原发病对营养状况影响的程度等四方面情况进行计算评分.若病人年龄≥70岁,则总分再加1分.NRS2002≥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具备营养支持的指征;NRS2002〈3分则暂不需要营养支持,并对患者营养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胸心外科患者NRS2002总适用率为82.5%,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5%,总营养支持率35.3%.其中应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率45.9%;无营养风险48例,13例(27.1%)接受营养支持.在使用“全合一”的患者中大部分组方均不合理,且86.7%的患者使用疗程低于7天,平均2.4天;不良反应发生率43.3%.结论:NRS2002适用于胸心外科住院病人的营养筛查,但营养支持在处方组成、肠外营养(PN)向肠内营养(EN)过渡、使用疗程等存在不合理现象.建议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评估病情,合理由PN向EN过渡,优化营养支持处方组成,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耐受性.

  • 标签: 胸心外科患者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