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阿司匹林可以说是真正的“百年老药”,很多人已经对它熟得不能再熟。有点“头痛脑热”就会想到它。不过,它可不仅仅是治疗“头疼脑热”的“宝贝”,对于预防冠心病来讲,它也是常规的用药。同时,它还是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必不可少的用药之一。但是,在用法用量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不是千篇一律哟。

  • 标签: 阿司匹林 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冠心病 脑热 用药
  • 简介:人到了50岁后,视物不清,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可能得了老花眼或白内障。这些也的确是导致视物不清的常见病。然而,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副主任宋蓓雯指出,在50岁以上因为视物不清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患上了“老年性黄斑变性”。宋蓓雯副主任解释说,人眼看东西最敏锐的部位就是“黄斑”。

  • 标签: 老年性黄斑变性 视物不清 眼科医院 白内障 老花眼 常见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浓度,肌电图检查28例,脊髓MRI检查16例.结果15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17例正常;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异常26例;脊髓MRI检查4例患者出现脊髓后索长T2高信号影;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痉挛性瘫痪、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等.经3~6个月治疗,症状缓解者27例,部分改善者5例;排尿排便功能改善4例;舌炎改善5例;胸腹部束带感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1例;贫血改善8例.5例病程在1年以上,维生素B12治疗后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而成残疾状.结论维生素B12缺乏是引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重要原因,但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并不能准确反应机体是否真正缺乏维生素B12,维生京B12水平正常者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考虑,以免误诊.

  • 标签: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1:患儿,男,14岁2月,因腹胀3d,伴腹部膨隆2d,于2008年4月17日到本院就诊,门诊以“肝硬化、腹水”收入儿科住院。患儿于入院前3d无明诱因出现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皮肤黄染、厌油、纳差,未予治疗。于入院前2d,患儿出现腹部膨隆,呈进行性增大,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无腰痛、肉眼血尿及少尿,无呕血及便血。家长认为患儿是“消化不良”给予“藿香正气液”口服治疗不佳,故到本院就诊,门诊行腹部彩超示:肝硬化、胆囊壁水肿及增厚、脾大、腹腔积液。病后精神、食欲、睡眠可,

  • 标签: 肝脏 豆状核变性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MRI特征。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MRI资料。结果4例脑部均有阳性MRI表现,其中双侧苍白球4例、豆状核3例、中脑红核周围3例、垂体前叶l例,表现为自旋回波(sE)序列T1WI为高信号,T2WI及FLAIR像无异常。结论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MRI征象具有特征性,MRI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 MRI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协同护理模式用于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黄斑变性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时间的吸纳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普通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结果: 通过对两组黄斑变性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协同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方面提升在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价值,对比结果协同护理模式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黄斑变性是困扰患者的视力疾病,为患者提供协同护理模式,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黄斑变性 护理效果 分析
  • 简介:变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类病因不明的特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率约为1:500000至1:2000000,以原发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及与此相关的复发性肺支气管感染为特征,通常血清球蛋白<3.0g/L,lgG<0.25g/L,可伴有或不伴有lgA的减少,甚至缺失。多见于20~40y起病者,无明显性别差异,可散发或家族性多发。我院于1996-05-21收治1名患者,确诊为可变性免疫缺陷病。现就其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免疫缺陷病 可变性 肺支气管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血清球蛋白 咯痰
  • 简介: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小牛血清的水溶液中加入丙酮和乙醇,然后在加热的情况下可形成稳定的小于500nm的微球胶体溶液,这种方法产生的微球可在较低温度(70-75)和较短时间(20分钟)内达到稳定,比较传统的高温(100℃以上)和长时间(30分钟以上)的加热制备法,这种丙酮乙醇加热变性技术有许多优点,这篇文章描述了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如丙酮,乙醇和小牛血清比例,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微球形成以及四氯四碘荧光素包裹率的影响,由本方法产生的微球可包裹40%左右的四氯四碘荧光素,在37℃和PBS溶液中,上述微胶囊在15天时间里释放了起始四氯四碘荧光素包含量的25-60%。

  • 标签: 丙酮乙醇加热变性技术 制备 小牛血清微球 小牛血清蛋白 微胶囊制造 四氯四碘荧光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干预措施。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黄冈地区3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临床治疗与干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及时对症处理,正确给予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及人文关怀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结论:药物治疗、饮食护理、人文关怀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治疗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药物疗法 青霉胺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污水养殖鱼的细胞遗传毒理学安全性。方法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采自广州市南、北排污河流域的污养鱼肉有机提取物进行致突变性检测。结果本次采集的3组污养鱼肉有机提取物均呈致突变阳性结果,而清养鱼有机提取物呈致突变阴性结果。结论污水养殖鱼体内含有致突变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 标签: 水产养殖 污水 有机提取物 致突变性 微核
  • 简介:胃的肝腺癌,除在组织形态学上类似肝细胞癌外,还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免疫组化特征。现报告1例。1病案摘要患者,男,69岁,上腹不适2个月伴解黑便1次,于1998-03-15入院。胃镜示胃底有癌病变,已浸润全

  • 标签: 肝样腺癌 卵黄囊癌 免疫组 肝样癌 癌病变 血窦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外皮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例腰脊髓外的皮囊肿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8个月,1年。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恢复正常。结论对椎管内髓外的皮囊肿正确诊断,手术切除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脊髓 皮样囊肿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该病早期症状多种多样,有一部分以溶血性贫血(HA)为首发症状,临床易误诊,而HLD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HLD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首发症状 HLD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多系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