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比较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控输注在腹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 8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4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控输注舒芬太尼及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控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插管后 10min 、术后 5min 、术后 15min 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插管后 10min 、术后 5min 以及术后 15min 的 SBP 、 DBP 以及 HR 水平均明显高 与麻醉前 ( P < 0.05 ); 研究 组患者麻醉前以及插管后 10min 、术后 5min 以及术后 15min 的 SBP 、 DBP 以及 H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腹腔手术患者予以控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进行麻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靶控输注 腹腔镜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控输注麻醉技术在内粘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85例应用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控输注麻醉技术行ESD术的患者,持续监测并定时记录患者在ESD术中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随访患者对术中的记忆和疼痛的感觉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85例患者在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控输注麻醉下行ESD全部成功,82例(96.47%)麻醉效果满意。3例患者术后主诉术中有轻度痛感,能忍受。5例术中出现循环及呼吸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控输注清醒镇痛的麻醉技术用于ESD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ESD手术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咪达唑仑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控输注联合用于妇科腹腔手术麻醉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2月-2023年1月本院妇科接诊腹腔手术病人(n=7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6人,前者麻醉时采取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控输注法,后者行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输注麻醉。对比麻醉起效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这两个指标:试验组数据分别是(1.31±0.24)min、(3.08±0.56)min,和对照组数据(3.47±0.59)min、(7.34±1.05)min相比更短(P<0.05)。关于麻醉优良率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数据88.89%相比更高(P<0.05)。结论:妇科腹腔手术麻醉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控输注法,效果显著,麻醉起效时间更短,术后恢复也更快。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相同血浆浓度不同容量的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腔手术180例患者,因麻醉维持药物浓度差异将其分成A组60例(瑞芬太尼20ug/mL进行麻醉维持),B组60例(给予10ug/mL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C组60例(给予5ug/mL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记录3组患儿不同时刻心率、血压,记录手术时间,患儿苏醒时间,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手术麻醉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A组患儿MAP和心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C组患儿MAP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B、C组与A组比较患儿苏醒时间短(P<0.05),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短(P<0.05);B组与A、C组比较患儿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10ug/mL瑞芬太尼控输注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好,苏醒快,值得推广。

  • 标签: 靶控输注 腹横肌平面 小儿 腹腔镜手术
  • 简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药物发现的研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科学家能够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信息去鉴定和确认新药的点。最近几年,我们实验室结合几种新发展的技术,特别是蛋白质组学技术去研究可能的蛋白

  • 标签: 蛋白靶 葡萄糖调节蛋白 A-激酶锚定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 灵芝多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乳腺钼X线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10-2018.10,我院进行乳腺钼X线影像检查的120例乳腺疾病患者,回顾患者采用乳腺钼X线影像检查与术后病理分析结果,并对数据作以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乳腺钼X线影像检查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0类患者的准确率为57.8%,I类患者的准确率为71.4%,其余类患者的准确率均为100%。结论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乳腺钼X线影像对Ⅱ类、Ⅲ类、Ⅳ类、Ⅴ类乳腺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诊断中,为提高诊断准确度,应借助其他医疗辅助手段。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从抗炎中药中筛选出具有拮抗内毒素的中药,为进一步对中药拮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革兰阴性细菌的脂质A(LipidA)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非衍生板建立点,跟踪测定赤芍、大黄、黄芩等78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与LipidA的结合活性,再将筛选出的中药去鞣质后与定量的内毒素(LPS,20、50ng·ml-1)37℃孵育30min后,测定孵育后的样品与LipidA的结合情况,以评价样品内的活性物质含量.结果:在所筛选的78种中药中有12种中药的水提物与LipidA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在这12种中药中有6种中药的醇提物与LipidA也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通过对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的水提物去除鞣质后与LPS的消耗实验,发现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除鞣质以外的与lipidA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并且12种中药中能与Lipid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活性物质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筛选平台,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非鞣质类能与lipid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物质,为进一步对12种中药抗内毒素有效部位或单体的分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标签: 内毒素 脂质A 生物传感器 中药 筛选
  • 作者: 何清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青川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何清敏乳腺增生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妇科疾病,其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一种乳腺组织的增生、退行性变,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中年妇女比较容易发生该病,也有一些青少年或绝经后的女性发生。患者在发病之后,乳腺能摸到结节,乳房疼痛,主要对女性的身体、心里健康造成危害。对此类疾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才能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钼靶、CT、MRI检查,而不同的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优缺点,在检查诊断乳腺增生中也有较大的差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属于多发病,对人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具有上升趋势,属于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抗体偶联药物研究工作快速崛起,且经过临床实践,相关药物在抗癌方面疗效较好,已经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但是,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拓展。本文在研究中,主要对抗体偶联药物设计中新型载体和新型点进行探究,为抗体偶联药物设计改进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抗体偶联药物 新型载体 新型靶点
  •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胎儿肝脏中的GPC3含量较高,在健康成人肝脏中的GPC3呈低表达;但在肝癌患者机体中呈现高表达,此类患者预后较差。当前,临床将GPC3作为肝癌治疗预后评估的关键指标。也有研究认为GPC3这一分子标记物可用于肝癌早期诊断,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可为预后评估和判断提供指导。

  • 标签: 肝癌治疗 靶点 GPC3 预后指标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亦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随人口老龄化加重,我国高血压群体日益壮大,高血压管理也成了基层医院的重头戏。高血压器官损害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其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评估方法的理解,以及治疗策略的掌握,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医师对高血压的认识也日益提高,管理上不但重视血压数值的变化,而且对器官损害也比较重视,积极为高血压及其器官损害的治疗及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基于此,2022年06月-2023年12月对本辖区内纳入慢病签约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为分析对象,进行器官损害筛查,旨在观察高血压患者器官损害情况及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 标签: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评估,治疗策略
  • 简介:舒尼替尼是目前已知的作用点最多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2006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舒尼替尼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不能耐受或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2008年5月在我国上市。本文就舒尼替尼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转移性肾细胞癌 多靶点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胃肠道间质瘤 治疗失败
  • 简介:2001年,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的合并受到了普遍关注,一人有一个想法,除了相关部门官员和学校领导的看法外,学生作为合并的一个被动但关键的组成元素,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事件的前因后果,一些也许宏观上领导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学生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和感受,另一层面,其实两合并不单是科教问题,更会影响到社会层面。以下是一些摘选的学生语录,听听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对两合并的未来有另一层面的了解。

  • 标签: 中山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 高校合并 高等教育 中国 教育事业
  • 简介:近年来,脑缺血的炎症反应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相关,从而构成了缺血性损伤的基础。就脑缺血有关的炎性因子及以白细胞介素(IL)-1、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黑皮质素(MC)4为点的抗脑缺血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脑缺血 炎症因子 药物 进展 综述
  • 简介:接头蛋白或支架蛋白可以介导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促进蛋白复合物的形成。Gab2作为中介分子,通过招募受体酪氨酸激酶等膜受体与其下游的效应蛋白如SHP2、P13K的p85亚基,PLCy、CRK、SHC和SHIP的结合来实现信号的传递。近年来,由于Gab2支架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其在人类癌症特别是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中的角色备受关注。Gab2主要参与介导SHP2/RAS/ERK和P13K/AKT两条经典的信号通路。综述Gab2的结构与功能,调解的蛋白,在癌症中的作用以及其作为药物治疗点的潜力。

  • 标签: 支架蛋白 Gab2 信号通路 癌症 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用药多点疗法用于狼疮性肾炎的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狼疮性肾炎病人8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联合用药多点疗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安全性等指标。结果: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7.56%,和对照组80.49%相比更高(P<0.05)。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发生率9.76%,和对照组14.6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用联合用药多点疗法,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联合用药 评价 多靶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