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及探究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病例的护理。方法本研究对象为40例肺癌患者,均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方案。同时护理期间,展开全面的、系统性的护理服务,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医师以及术后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积极的并发症防控护理等。结果统计40例肺癌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为95.00%;同时只有5例患者产生了轻微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并未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病例,通过及时的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进行治疗以后,并发症得以消失。结论对肺癌患者经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以后为进一步显著提升疗效,需要配以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粒子植入 肺癌 护理方案 观察及探究
  • 简介:目的:空气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内环境尤其是手术室及患者集中地区的空气净化程度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对医院空气进行常规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空气细菌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耗时2~3d,结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荧光粒子计数器在空气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检验科采血室作为实验点,使用荧光粒子计数器对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进行动态监测,同时与撞击法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生物粒子数和细菌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结果空气中生物粒子数与细菌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89);非就诊时间空气中的细菌数≤500cfu·m^-3,其他时间均超过该数值,不符合国家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荧光粒子计数器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生物粒子数,推测其细菌数,有望实现空气细菌的动态监测。

  • 标签: 生物粒子数 细菌数 空气细菌监测 荧光粒子计数器 撞击法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变化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7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依随访结果分为A组(良性反弹组,32例),B组(生化复发组,12例),C组(疗效稳定组,26例)。比较三组PSA的变化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复查血PSA降至最低值后开始升高时间发生在术后(16.5±1.3)个月,且65.6%(21/32)出现于14~27周;B组复查血PSA降至最低值后开始升高时间发生在术后(29.7±2.2)个月;C组复查血PSA降至最低值时后长期保持稳定。治疗时患者年龄是良性反弹的危险因素(OR=0.802,P=0.0025〈0.01)。结论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术后监测血PSA变化有助于临床对治疗效果的评估。

  • 标签: 前列腺癌 125I粒子植入 前列腺特异抗原 超声引导
  • 简介:神经胶质瘤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颅内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及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及各种联合治疗方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并逐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颅内肿瘤治疗方法,其本质是一种近距离精确放射治疗田。同传统的外放射治疗相比,放射性粒子植入具有定位精确、治疗靶点局部放射剂量高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量低、治疗时间短、可以连续照射及分次照射等优点,安全、可靠、易于防护。本研究就术中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神经胶质瘤研究现状作一回顾。

  • 标签: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神经胶质瘤 肿瘤治疗方法 精确放射治疗 局部放射剂量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125I粒子对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在胸腔镜探察下,于腋前,后线间做8cm切口,辩明肿瘤情况,与术前TPS方案对照,计算出放置^125I粒子的数目和适当位置。各粒子间距2cm。同样在转移的淋巴结处放置。结果症状在术后1周均有减轻。2周后胸片、CT检查,平均体积缩小1/4,2例有中心液化,1例于2周后肿瘤阴影基本消失。1例肿瘤体积缩小1/3,心包积液消失。结论^125I粒子种植于非小细胞肺癌行近距离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患者,可有近期疗效,是值得进一步应用与观察的方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125I粒子种植术 胸腔镜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碘125 粒子(125I)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行125I 植入治疗的7例胰腺癌患者总结,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54~80 岁,平均年龄为65.57岁。Ⅳ期患者6例,Ⅲ患者1例,均行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胰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近期有效率为42.86%;治疗前重度疼痛5例(占71.4),轻中度疼痛2例(占28.6%)。治疗后,患者重度疼痛2例(占28.6%),轻中度疼痛7例(占71.4),所有患者疼痛均有好转。7例患者OS为3个月~9个月,中位OS为5个月。结论 125I 植入治疗胰腺癌有一定疗效,尤其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 标签: 碘125 粒子 植入 胰腺癌 临床效果 疼痛
  • 简介:目的考察无机陶瓷膜微滤精制山茱萸水提液过程中,不同孔径的膜对该体系的适用性,并优化膜微滤过程。方法测定0.8、0.2和0.05μm孔径膜和不同参数下山茱萸水提液高分子截留率、指标成分转移率、膜污染程度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变化。结果孔径为0.05μm的无机陶瓷膜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最佳的操作压差为0.1MPa,过膜温度为60℃。结论采用0.05μm的陶瓷膜对山茱萸水提液进行微滤,在适当操作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的精制效果。

  • 标签: 无机陶瓷膜 微滤 精制 山茱萸水提液
  • 简介:目的探索放射性核素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寻求新的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择靶目标经了PS计划系统精确计算种子源的用量,在C7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或术中按植入规律种植到靶区内。结果一年内共治疗146例,14个病种,其中体表肿瘤56例,体腔肿瘤90例。CR59例(<0%),PR71例(49%),NC16例(11%)。CR+PR:89%。结论放射性核素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IMR7)局部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近距离治疗 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分析 放射性核素 PR CR
  • 简介:目的:观察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股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止痛效果。方法:将股动脉穿刺处并发出血、淤血、血肿导致穿刺伤口剧烈疼痛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喷撒型粉剂均匀喷洒伤口,每日2次,连续3d;对照组以传统的磁疗方法治疗15min,每日1次,连续3d。分别记录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淤血、血肿部位止痛起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和消肿情况。结果:实验纽和对照组止痛起效平均时间分别为(18.4±6.2)min和(48.5±13.7)min(P〈0.01);治疗24h后,实验组75%的患者无痛,25%的患者有轻、中度疼痛,对照组100%患者存在轻、中、重度疼痛(P〈0.01);治疗72h两组血肿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用于股动脉穿刺伤口血管并发症治疗止痛效果好,操作简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股动脉穿刺 血管并发症 血肿 止痛
  • 简介:摘要:作为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无机化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应与化学教育专业特点相结合,对专业后续课程加强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拓展和优化整合,同时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引入,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使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升,并对其良好的科学思维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培养,为制药工程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拓展及技术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化工类制药工程 无机化学 实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