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抗病毒新药17997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和抑制病毒复制时细胞热效应的变化。方法利用微量量热的方法。结果热代谢曲线表明,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浓度下,17997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且能明显地降低病毒复制时的细胞热代谢。结论17997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对宿主细胞的热代谢没有影响。

  • 标签: 抗病毒新药17997 抗病毒效应 细胞 微量量热法 单纯疱疹病毒I型
  • 简介:2006年3月20日,FDA发布了一个新规章,禁止金刚烷类(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抗流感病毒药品用于禽类。FDA采取此项措施是为了确保人类使用这些药品防治流感的有效性。

  • 标签: FDA 禽类 抗病毒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 抗流感病毒 药用
  • 简介:中药板蓝根抗病毒机理研究阶段性总结会日前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来自福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在钟南山的牵头下,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研究取得了多项进展,大家对这些阶段性结果都表示满意。

  • 标签: 抗病毒机理 板蓝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专利 美国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MxA基因在Ⅰ型干扰素(IFNα/β)或病毒诱导下可表达具广谱抗病毒作用的Mx蛋白(小鼠为Mx1,人类为MxA),并介绍了MxA蛋白的抗病毒谱及其机理,论述了MxA表达与病毒感染性疾病(HIV-ⅠHBVHCV等)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在判定IFN疗效中的应用。

  • 标签: MXA蛋白 抗病毒机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本篇综述讨论了多种类型的抗病毒药物及其治疗前景,主要是针对于HIV病毒。这些药物作用于病毒感染的整个过程,包括病毒的进入、复制及释放。这对于联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联合治疗一般至少由3种药物组成,现在已经成为治疗AIDS的标准。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疫苗 病毒复制 病毒进入 病毒释放
  • 简介:【 摘要】 病毒感染如今对人群感染极大。本文作者以乙型肝炎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入手,就 NLR家族在机体抗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NLR家族 抗病毒 乙肝
  • 简介:摘要:病毒对人类生命健康所产生的威胁较大,出现病毒感染之后具有疾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能力强的基本特点。为了有效应对病毒对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毒性感染的基础药物。但是在抗病毒药物发挥良好疗效有效抑制病毒传染的过程中,抗病毒药物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氯喹作为分析对象,探索抗病毒药物的分析方法,为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指导。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安全性,使抗病毒药物在造福人类生命健康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防止其对我们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分析方法 氯喹
  • 简介:采用醇提与水煮双重提取抗病毒合剂中有效成分,并用薄层层析法测定了合剂中有效成分靛玉红的含量。

  • 标签: 提取 靛玉红 薄层层析
  • 简介:目的观察菌毒清颗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的CPE法观察菌毒清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菌毒清颗粒对EB病毒BcLF和BARF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毒清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CPE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B病毒的BcLF和BARF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菌毒清颗粒能在体外抑制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疱疹科病毒。

  • 标签: 菌毒清颗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 EB病毒
  • 简介:目的:介绍抗HIV/HBV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工作者早发现、早处理.方法:总结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近10年来35篇有关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章.结果: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皮疹、脂代谢异常.替诺福韦(tenofovir,TDF)具有潜在肾毒性,主要导致肾小管损伤.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的结构与TDF相似,均可导致肾毒性.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inhibitors,PIs)主要不良反应为代谢综合征.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的不良反应事件少见,少数发生严重皮疹.结论:不同类型抗病毒药物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肝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内外实验研究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结果:清热痰咳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洋葱假单孢杆菌等临床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0.0125g/m1),996g/kg剂量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16.6g/kg、49.8g/kg和99.6g/kg剂量组时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均有显著保护作用(P<0.05,P<O.01).

  • 标签: 清热痰咳 抗菌 抗病毒 实验药理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合剂“银菘香”的抗多种病毒活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检测该复方在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株(HPR8株(H1N1亚型)、副流感病毒1型(PIV-1)、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B族4型(CoxB4)的抗病毒作用,并通过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银菘香”对流感病毒诱导的A549细胞的11种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研究显示“银菘香”对上述5种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银菘香”可显著降低流感病毒诱导的A549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L-4、IL-5、IL-6、IL-18、TNF-α、IFN-g和GM-CSF的释放(P<0.05,P<0.01)。结论“银菘香”具抗一定病毒活性,其潜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病毒诱导的多种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 标签: 中药复方 抗病毒作用 液相蛋白芯片 炎症因子
  • 简介:本品是一种D-苯丙氨酸衍生物,是目前唯一来源于氨基酸结构的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它可以有效地恢复早期的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早期胰岛素分泌是维持正常血糖所必需的机制。餐前服用本品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的早期或第一相的胰岛素分泌得以恢复。

  • 标签: 胰岛素 血糖 药理作用 药动学 适应症
  • 简介:目的建立复方黄芪颗粒的新剂型。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通过现代药学、药剂学等技术手段,对处方及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由传统的抗病毒中药汤剂成功地转变成现代剂型--中药复方颗粒剂。结论该剂型携带、服用方便,生产成本合理,初步临床观察显示有较高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耳反跳率低,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 标签: 抗病毒药 复方黄芪颗粒 剂型改造 药剂学 乙肝病毒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抗病毒西药剂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在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之间划入本次实验之中,组别划分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使用试验组及参照组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干预,试验组使用抗病毒西药剂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及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显著差于试验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个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采用康必读西药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有效改善,同时也降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对患者疾病影响积极。

  • 标签: 抗病毒西药剂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抗病毒软胶囊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并用此方法对抗病毒软胶囊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黄芩苷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2:58:0.2),色谱柱:ODS柱(200×4.6mm,5μm),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绿原酸流动相:乙腈-0.4%磷酸(10:90),色谱柱:ODS柱(200×4.6mm,5μm),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7nm。稳定性研究采用加速试验法。结果黄芩苷进样浓度在0.1188~0.7128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绿原酸进样浓度在10.08~50.4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黄芩苷的加样回收率为100.3%,RSD=0.68%,绿原酸的加样回收率为101.0%,RSD=1.57%。自制抗病毒软胶囊经过三个月加速实验,黄芩苷和绿原酸相对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HPLC法能很好地分离检测抗病毒软胶囊中的黄苓苷和绿原酸,可用于黄苓和金银花原料及制剂的含量测定;自制抗病毒软胶囊的稳定性较好。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病毒软胶囊 稳定性 黄芩苷 绿原酸 含量测定
  • 简介:干扰素(IFN)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单药治疗以及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都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疗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已成为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应答指标的研究有助于个体化给药。本文对聚乙二醇IFN、人血清清蛋白融合IFN以及特异性靶向HCV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丙型肝炎 抗病毒药物 药物疗法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