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心肌梗死是全球的疾病问题,且陈旧梗患者是发生缺血性事件的高危人群。替格瑞洛是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目前,欧洲和美国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在心梗发生后一年内使用P2Y12受体拮抗剂。然而,在心梗发生超过1年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仍然安全有效尚属未知。

  • 标签: 陈旧性心梗 受体拮抗剂 复合终点 高危人群 临床实践指南 安慰剂
  • 简介:目的调查胸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应用状况以及营养支持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103例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并调查病人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的关系,采用NRS2002工具,根据病人体质指数(BMI)、近期体重变化、饮食摄入变化和原发病对营养状况影响的程度等四方面情况进行计算评分.若病人年龄≥70岁,则总分再加1分.NRS2002≥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具备营养支持的指征;NRS2002〈3分则暂不需要营养支持,并对患者营养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胸外科患者NRS2002总适用率为82.5%,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5%,总营养支持率35.3%.其中应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率45.9%;无营养风险48例,13例(27.1%)接受营养支持.在使用“全合一”的患者中大部分组方均不合理,且86.7%的患者使用疗程低于7天,平均2.4天;不良反应发生率43.3%.结论:NRS2002适用于胸外科住院病人的营养筛查,但营养支持在处方组成、肠外营养(PN)向肠内营养(EN)过渡、使用疗程等存在不合理现象.建议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评估病情,合理由PN向EN过渡,优化营养支持处方组成,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耐受.

  • 标签: 胸心外科患者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宝丸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宝丸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24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但观察组好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房颤 长RR间期 心宝丸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对患儿骶管阻滞麻醉术后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儿90例,按照骶管阻滞麻醉术中罗哌卡的使用浓度,将其分为A,B和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罗哌卡的使用浓度为0.1%,B组患者为0.2%,C组患者为0.3%;评价3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3组患者镇痛疗效,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3,6,9和12h的Bromge评分值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对患儿骶管阻滞麻醉术后的镇痛效果不同,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浓度麻醉,以提升镇痛疗效。

  • 标签: 罗哌卡因 骶管阻滞术 镇痛疗效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枸橼酸咖啡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枸橼酸咖啡治疗。观察患儿的PCO2、PaO2检测值,患儿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症状消除时间,并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PCO2、PaO2检测值均有所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5%,对照组不良反应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患儿呼吸暂停方面效果优于氨茶碱,且不良反应小,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枸橼酸咖啡因 氨茶碱 早产儿呼吸暂停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通脉愈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阿司匹林(ASP)治疗,观察组在使用西药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愈丸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MT(1.24±0.13)mm相较对照组(1.35±0.12)mm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脂指标TC(3.25±0.34)mmol/L、TG(1.25±0.58)mmol/L、LDL-C(1.02±0.44)mmol/L相较对照组TC(4.89±0.48)mmol/L、TG(1.68±0.49)mmol/L、LDL-C(1.98±0.54)mmol/L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相较对照组78%显著增高(P〈0.05)。结论通脉愈丸能有效降低患者IMT和血脂指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通脉愈心丸 阿司匹林
  • 简介:可舒片是由丹参、葛根、三七、山楂、木香5味中药采用现代化技术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组方经典,功效显著。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降血脂、改善心率变异性、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体外抗柯萨奇病毒作用、抑制肝药酶活性、以及炎症反应等。可舒片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双"疾病、脑综合征等的治疗,均有显著的疗效。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可舒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旨在为可舒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心可舒片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sanalysis,RCS)在病区患者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间医院住院病区患者给药错误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前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前给药错误错误发生率为1.089‰(29/26632),应用后的发生率为0.153‰(4/26217),后者优于前者经组间数据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用前用药错误原因分析上,主要是未落实查对制度、不熟悉药理知识、医嘱处理不规范、患者多和工作量大、交接班不仔细等。结论: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病区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与管理,能够使各项给药问题得到及时发现与纠正,提高用药安全,降低病区患者给药错误的发生率,这是保障病区患者给药准确的重要举措。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不良事件 病区管理 给药错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评价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右舒张功能。方法选取2型高血压病早期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体检部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右房内径(RA),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Em、Am),测定舒张早、晚期三尖瓣血流速度(E、A)峰。结果观察组RVED及RA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Em、Am及Em/Am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E/A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组织多普勒指标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右舒张功能的变化更敏感。

  • 标签: 脉冲组织多普勒 高血压病 早期右心舒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脾两虚型失寐症诊断标准,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和80.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治疗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脾两虚型失眠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耳穴贴压 心脾两虚型失眠症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作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管理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使用历史长达100年之久,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所有的非选择NSAIDs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ARDs)。这都与它们对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COX-2抑制作用的选择有关。为了避免与COX-1抑制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罗非昔布等选择COX-2抑制剂应运而生。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一些最新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揭晓,COX-2选择抑制剂胃肠道的安全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但其非胃肠道ADRs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尤其是其心血管、肾脏以及过敏等方面的ADRs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总结近年来对选择COX-2抑制剂的有效及安全进行评价的文献,以期临床选用时有更多的参考。

  • 标签: 消炎药 非甾药 选择性COX-2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紫癜肾炎的相关及抗Hp治疗对紫癜肾炎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过敏紫癜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Hp检测;对观察组Hp呈阳性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抗Hp治疗。比较两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碳13呼气试验阳性49例,Hp感染率为62.82%;对照组患者Hp感染22例,感染率为28.21%,观察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阳性患者经抗Hp治疗转阴后,肾脏损害减轻。结论紫癜肾炎与Hp存在明显相关,抗Hp治疗有助于提高紫癜肾炎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幽门螺杆菌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结核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7例渗出结核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n=32)和中西医结合组(n=45)。西医组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5%,中西医结合组为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3,P〈0.05);西医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3.2)d,长于中西医结合组的(10.1±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5,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结核胸膜炎,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关于药源性进行多灶白质脑病(PML)的风险认知水平,为临床正确认识及合理防治药源性PML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以及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关于PML及药源性PML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目前国外医务人员及监管部门已经非常重视药源性PML的诊断、报告以及风险控制。但在我国,无论是从文献的数量,还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资料,均显示出对药源性PML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药源性PML的风险在我国持续存在,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在药源性PML的监测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提升我国药源性PML的监测及风险控制能力,需要包括药品生产企业、临床医生及药师以及监管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不断努力和沟通协调。

  • 标签: 药源性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风险认知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复方退热栓治疗高热惊厥患儿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浚县妇幼保健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小儿复方退热栓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惊厥好转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好转时间为(3.7±1.6)min,短于对照组的(5.9±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复方退热栓治疗高热惊厥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惊厥症状,且安全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惊厥 发热性 小儿复方退热栓 有效性研究 病人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系统红斑狼疮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系统红斑狼疮肾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狼疮肾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肝局灶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FNH的诊断能力。方法:通过回顾分析近7年病理证实的35例FNH患者CT资料,对FNH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资料35例FNH患者中,30例为典型FNH、5例为非典型FNH,总共44枚FNH病灶;3例为肝内多发病灶、32例为孤立结节,32枚孤立结节中有12枚存在中央瘢痕、多发病灶中未发现存在中央瘢痕;44枚病灶在CT动态增强动脉期37枚明显强化,延迟期12枚中央瘢痕有10枚明显强化。结论:FNH的CT动态增强具有特征表现及央瘢痕在动态增强延迟期明显强化特征,对FNH的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助于FNH的诊断。

  • 标签: 肝肿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狼疮肾炎患者67例,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MMF组(35例)和CTX组(32例),两组患者前期均采用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CTX组在LN诱导治疗期间,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磷酰胺行静脉滴注治疗,MMF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霉酚酸酯行口服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来哦小及安全予以比较。结果MMF组诱导治疗完成率(85.71%)相比于CTX组(96.88%)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比于CTX组,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完全缓解率相比于CTX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MMF组就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CTX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狼疮肾炎患者,对其无论采用环磷酰胺,还是霉酚酸酯,在治疗效果上均大致相当,但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其在完全缓解率方面则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其在总体总体不良反应方面则轻于环磷酰胺。

  • 标签: 霉酚酸酯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