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抗感染治疗与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有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传统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7.78%(P〈0.05)。结论:采用抗感染治疗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确切,并发症发的生率较低。

  • 标签: 上尿路结石伴有感染 经皮肾镜取石术 传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抗感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头孢曲松致尿路结晶及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头孢曲松在治疗患儿急性支气管炎的过程中诱发尿路结晶和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发生机制,对患者用药安全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本文1例男性患儿使用头孢曲松后,次日清晨排尿发现纸尿裤表面、阴囊及尿道口出现白色可见泥沙样结晶。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患儿尿素氮升高、血肌酐升高。考虑是头孢曲松与体内游离钙离子结合所致尿路结晶及肾功能损害,停药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头孢曲松临床应用广泛,医师和药师不仅要关注疗效更需警惕不良反应,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曲松 尿路结晶 肾功能损害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以及患者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取石手术,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胆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析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肺咳颗粒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按照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肺咳颗粒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肺咳颗粒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具有可观的疗效,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西医治疗 小儿肺咳颗粒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与输尿管镜组各20例,腹腔镜组采取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镜组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尿管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高于输尿管组的85.0%(χ2=16.216,P〈0.05),腹腔镜组发热、输尿管黏膜损伤及狭窄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输尿管镜组的25.0%(χ2=7.792,P〈0.05)。结论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但腹腔镜效果更好,清除病灶彻底,安全性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腹腔镜 输尿管镜
  • 简介:目的观察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2.11±1.72)min,术中出血量(1.64±0.12)ml,住院时间(1.5±0.5)d,自主活动时间(11.63±1.64)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传统手术 微创手术 小儿疝气 疗效分析 不良反应
  • 简介: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的胸廓发育畸形,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自幼发病。患儿常因胸廓凹陷,压迫心肺,导致心肺功能降低,肺活量降低,活动耐力差,易发生心悸及反复呼吸道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廓凹陷越来越显著,症状渐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美观。本科自2008年开始应用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1],至今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手术技术。

  • 标签: 漏斗胸 NUSS 反复呼吸道感染 手术时间 评价手术效果 发育畸形
  • 简介:目的研究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保健治疗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儿童未服用轮状病毒疫苗,观察组儿童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比较两组随访1年的腹泻发生率、腹泻发病严重程度等。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儿童腹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患儿1年内的发病次数为(1.76±0.33)次,少于对照组的(3.10±0.4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有助于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发病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值得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腹泻 预防保健 发病次数
  • 简介: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临床效果。方法80例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39±1.02)d,短于对照组的(6.55±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肾盏结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靳三针结合社区干预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80例抽动症的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靳三针治疗方法)和实验组(靳三针治疗结合社区干预治疗方法),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运动型抽动评分及生活损害评分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声性抽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社区干预治疗小儿抽动症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靳三针 社区干预 小儿抽动症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护理中的效果。方法90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雾化治疗,参照组患儿施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施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结论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模式 小儿哮喘 雾化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对防治小儿腹泻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保健治疗的患儿12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安慰剂防治,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防治,比较服药后随访1年内两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病情严重程度和腹泻次数等指标值的差异。结果:服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为31.67%(J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病情为重度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其腹泻病情为轻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防治小儿腹泻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病情的严重程度,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腹泻 预防保健 发病次数
  • 简介:目的采用幼龄大鼠慢性腹泻模型,评价小儿止泻膏的止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g番泻叶制备幼龄大鼠慢性腹泻模型,给予蒙脱石散1.62g/kg和小儿止泻膏低、中、高剂量(2.03、4.05、8.10g/kg)进行治疗,给药1、3d,分别测定稀便率、稀便级、腹泻指数;给药第4天,测定小肠含水量并取血,比色法测定血清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淀粉酶活力、D-木糖,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D-乳酸、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cα(TNF-α)水平.结果给药1次,小儿止泻膏4.05、8.10g/kg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稀便率,8.10g/kg剂量组明显降低腹泻指数;给药3次,小儿止泻膏2.03、4.05、8.10g/kg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稀便率,4.05、8.10g/kg剂量组明显降低腹泻指数,降低血清D-乳酸水平,8.10g/kg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血清D-木糖水平.小儿止泻膏对SDH、淀粉酶活力及IL-1β、TNF-α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儿止泻膏对幼龄大鼠慢性腹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主要作用机制是改善肠道的吸收功能及通透性.

  • 标签: 小儿止泻膏 幼龄大鼠 番泻叶 慢性腹泻 腹泻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肺炎患儿实施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效果。方法9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展开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参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7.78%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5)。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分别为(3.20±1.51)、(3.39±2.03)、(4.60±1.25)d;参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分别为(4.97±1.16)、(4.98±2.20)、(6.90±2.18)d。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喘息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36、3.563、6.140,P〈0.05)。结论将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应用于治疗小儿肺炎中,可以得到相对理想的成效,同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应用价值巨大。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盐酸丙卡特罗 小儿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在小儿眼科肿瘤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收治的86例眼科肿瘤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3例患儿给予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检查,对照组43例患儿给予静脉氯胺酮检查,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前,诱导时、诱导5min后、手术结束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情况。比较两组患儿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心率[(137.9±24.1)次·min^-1vs(167.5±34.9)次·min^-1,P〈0.05]及麻醉结束时心率[(139.2±29.8)次·min^-1vs(153.4±27.4)次·min^-1,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呼吸频率和二氧化碳分压方面,麻醉前、诱导时、诱导后5min以及麻醉结束时都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且试验组患儿进行诱导的时间[(2.6±0.8)minvs(6.5±1.5)min,P〈0.05]以及苏醒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6±0.8)minvs(32.6±5.2)min,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11.6%vs23.3%,P〈0.05)。结论:对眼肿瘤患儿进行检查时,选用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相比可以减少检查对患儿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造成的影响。

  • 标签: 七氟醚 全身麻醉 喉罩通气 氯胺酮 小儿眼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小儿患者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肠道病毒转阴率、皮疹消失时间和体温复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皮疹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肠道病毒转阴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为82.26%(P〈0.05)。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患者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较佳,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 标签: 喜炎平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取石的疗效.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随后,对照组采用LC治疗,观察组则采用MC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70%(2/2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4/23).结论在胆囊结石治疗中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降低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同时,还能够降低胆囊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微创保胆取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宜川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小儿FD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1-3岁一次3-5mL,一日3次,疗程2d;4-12岁一次10mL,一日3次,疗程3-5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安慰剂形状、色泽、味道等与四磨汤口服液相同,服用周期、次数及剂量均与四磨汤口服液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检测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前胃动素水平及血浆P物质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均升高,并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病例4例,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常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可能通过提升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起作用。

  • 标签: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磨汤口服液
  • 简介:目的探索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8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儿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布地奈德 利巴韦林 雾化吸入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对小儿眼科手术术后镇静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进行眼科手术的患儿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患儿接受七氟烷联合生理盐水术后镇静,B组患儿接受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静,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PAED躁动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B组患儿术后清醒较A组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后拔管质量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儿明显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刻,B组患儿的VAS评分显著小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2时B组患儿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PAED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儿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用于小儿眼科手术术后镇静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可以显著缓解患儿苏醒期的躁动程度,降低患儿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小儿 眼科手术 术后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