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囊压力指示器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女性100例,年龄45~66岁,体重51~75kg。子宫全切除术,全身麻醉,每组50例,均使用普通型一次性单管4号,观察气囊置入前的充气量,调节气囊压力次数、置入时间、咽痛、囊压力指示器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手术时间(P>0.05)。两组置入成功率A组97%,B组96%(P>0.05)。调节气囊压力次数A组2±2次,B组0.6±1次(P>0.05)。置入时间A组52±12秒,B组21±4秒(P<0.05);咽痛A组3例,B组2例(P>0.05)。B组置入LMA时红区抽气者23例,黄区需充气者4例,绿区无需者23例。结论气囊指示器的临床应用证实一次成功率较高,密封严并发症少,操作比囊压观察简便,准确性较高。

  • 标签: 麻醉 喉罩 指示器 囊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I-gel与Supreme罩在小儿腹腔镜疝囊结扎手术中应用的气道管理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囊结扎术的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I-gel组(I组)和Supreme组(S组),每组40例,经静脉麻醉诱导后,记录两组插入罩成功率、操作时间、气道密封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插入即刻(T1),插入后1min(T2),5min(T3),拔出前(T4),拔后1min(T5),5min(T6)记录MAP和HR。术中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拔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段血液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Ppeak,PETCO2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Ppeak低于气道密封压。与S组比较,I组术后咽部疼痛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I-gel与Supreme均可以安全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结扎术,呼吸循环稳定,但I-gel咽喉并发症更少。

  • 标签: I-gel喉罩 Supreme喉罩 小儿腹腔镜疝囊结扎术
  • 简介:淀粉样变是一种淀粉样变物质沉积于喉部的疾病。该疾病的病因、临床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均有自身特点,本文对该疾病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淀粉样变 喉部病变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等临床指标,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久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无创通气后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呼吸和心率趋于稳定,所有指标在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死亡率为43.3%,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死亡率为16.7%,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症状缓解时间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使得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心源性肺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川芎嗪对鳞癌细胞株Hep-2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经不同浓度川芎嗪分别处理Hep-2细胞,细胞粘附实验、迁移实验及肿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运动及侵袭能力,RT-PCR检测细胞MMP-2和MMP-9mRNA的表达。结果0.15g/L、0.2g/L川芎嗪能有效抑制Hep-2细胞与FN的粘附能力(P<0.05),0.1g/L、0.15g/L、0.2g/L川芎嗪能显著降低Hep-2细胞的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P<0.01)。Hep-2细胞中MMP-2无明显表达,MMP-9高表达,0.1g/L、0.15g/L、0.2g/L川芎嗪能明显下调MMP-9mRNA的表达(P<0.01)。结论川芎嗪是能抑制Hep-2细胞的粘附、运动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mRNA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川芎嗪 喉鳞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4例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进行强心、吸氧、镇静、利尿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74例患者,救治成功者73例,其余1例由于循环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抢救成功率为98.65%,其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和心率(HR)、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度呼衰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重度呼衰新生儿临床资料,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16例,均给予患儿HFOV治疗,并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含早期护理、病情监护、预防感染、呼吸道管理等。结果16例患儿经HFOV治疗后,痊愈出院者13例,治愈率81.25%;经规范化护理干预后,出现慢性肺损伤1例、气胸1例、颅内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18.75%。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重度呼衰,并配以综合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显著提升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度呼衰 高频震荡通气 治愈率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的常规扩张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治疗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费用、治疗后心率、血压以及脉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肺动脉压下降迅速,且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随机选取100名机械通气鼻饲患儿,平均分配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儿发生脱管、堵管、误吸、肠胃并发症等情况的例数及概率,并调查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安全护理模式中的机械通气鼻饲患儿,共50例,其中出现脱管2例、堵管0例、误吸1例、肠胃并发症2例;传统护理模式的机械通气鼻饲患儿,共50例,出现脱管3例、堵管1例、误吸2例、肠胃并发症3例,两组患儿的脱管、堵管、误吸、肠胃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的对比结果示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患儿家属的满意调查结果示,观察组共50例,满意32例,一般13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64%;对照组共50例,满意21例,一般20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4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是提高鼻饲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可行方法。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鼻饲
  • 简介: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治疗及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予常频机械通气。比较2组疗效、肺动脉收缩压(PASP)、吸氧浓度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58.6%(P<0.05)。治疗前2组PASP水平、吸氧浓度、PaO2、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P水平、吸氧浓度和PaCO2均降低,PaO2水平升高,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早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儿PASP,改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米力农 高频通气 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109例,行多中心、双盲方式将病患随机性分为两组,其中治疗A组55例,采用均无创正压通气改善肺功能,并结合平喘、解痉挛、抗炎等常规方式治疗;治疗B组54例,在上述治疗手段基础上结合纳洛酮用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B组患者pH值、PaCO2、PaO2等动脉气血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治疗A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74%(49/54),显著性高于治疗A组的78.18%(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在短期内改善动脉气血指标,降低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纳洛酮 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入院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例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并观察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采用Hogg评分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氧合指数、SaO2、PaO2以及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各自的治疗后,研究组氧合指数、SaO2、PaO2均较对照组高,且Paco2水平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结果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哮喘的症状,并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吸痰、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在2、72h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72h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PaO2、PaCO2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且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9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47例与观察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安全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噻托溴铵 吸入治疗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胎龄30~37周之间,生后24h内,确诊为RDS患儿60例,全部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DuoPAP组及NCPAP组,并予以PS替代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方式均可改善Pa02,PaCO2,OI,但DuoPAP较NCPAP能迅速改善氧和提高PaO2,降低PaCO2,减少二氧化碳潴留。DuoPAP组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及气胸发生率低于NCPAP组,DuoPAP可减少用氧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及医疗花费,减轻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患儿氧暴露时间。结论两种通气方式治疗RDS均有效,但DuoPAP较NCPAP相比可迅速改善氧合,减少用氧时间及降低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间歇正压呼吸 间歇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