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情期间高校发热学生(核酸检测阴性)隔离期综合性护理的应用。方法:在校2020年5月-2021年12月发热学生隔离期间给予有效综合性护理。结果:对症治疗同时并给予综合性护理,发热症状消失,学生情绪均趋于稳定。结论:通过对隔离学生综合性护理,促进了疾病的康复,使学生身心健康,重返校园。

  • 标签: 高校 发热 隔离学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沟通技巧在发热门诊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挑选我院发热门诊接诊的600例发热患者为实验样本,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2021年7月前作为对照组,在接诊时给予我院常规护理,将7月后接诊患者作为研究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对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得到改善,依从性明显相对提升,护理满意度显高,相比另一组,之间差异体现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发热门诊护理中采用沟通技巧可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提高依从性,减少医患纠纷,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沟通技巧 发热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用于诊断小儿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3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儿童3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对比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血小板计数以及红细胞计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较而言,观察组患儿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比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更高,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均更低(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在鉴别小儿肺炎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小儿肺炎 血常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发热门诊于2021.6-2022.6之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纳入先入门诊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门诊常规护理,纳入另外50例患者施行门诊风险因素管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前(对照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统计门诊服务态度、服务主动性与责任心、护理技术、急救处理能力的评分;对比两组门诊护理中感染风险、给液风险、沟通矛盾、坠床/跌倒风险的占比。结果:发热门诊后期施行风险因素管理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能力评分提高、风险占比降低,(P

  • 标签: 风险因素管理 发热门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我院100例发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选择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差异,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49/50),不良反应率2.00%(1/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0.00%(45/50),不良反应率10.00%(5/50),观察组NSE、S- 100β水平、药物起效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均比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差异体现统计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应用联合用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且临床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热性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我院100例发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选择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差异,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49/50),不良反应率2.00%(1/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0.00%(45/50),不良反应率10.00%(5/50),观察组NSE、S- 100β水平、药物起效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均比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差异体现统计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应用联合用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且临床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热性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发热门诊于2021.6-2022.6之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纳入先入门诊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门诊常规护理,纳入另外50例患者施行门诊风险因素管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前(对照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统计门诊服务态度、服务主动性与责任心、护理技术、急救处理能力的评分;对比两组门诊护理中感染风险、给液风险、沟通矛盾、坠床/跌倒风险的占比。结果:发热门诊后期施行风险因素管理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能力评分提高、风险占比降低,(P

  • 标签: 风险因素管理 发热门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肺炎患者给与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21年8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住院时间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症状缓解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小儿肺炎患者的病情缓解,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肺炎 优质护理 症状缓解时间 住院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体温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50人/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对比其体温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经优质护理干预后,其体温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经常规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护理效果可观,可降低患儿并发症概率,改善患儿体温利于康复,值得运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优质护理 体温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毒宁用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n=20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00人,前者用热毒宁,后者行常规治疗。对比体温复常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体温复常时间,试验组的数据(1.49±0.32)d,和对照组(2.61±0.43)d相比更短(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数据98.0%,和对照组86.0%相比更高(P<0.05)。关于不良反应,试验组的发生率1.0%,和对照组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用热毒宁,体温恢复更为迅速,疗效提升更加明显,不良反应也更少。

  • 标签: 热毒宁 价值 急性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毒宁用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n=20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00人,前者用热毒宁,后者行常规治疗。对比体温复常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体温复常时间,试验组的数据(1.49±0.32)d,和对照组(2.61±0.43)d相比更短(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数据98.0%,和对照组86.0%相比更高(P<0.05)。关于不良反应,试验组的发生率1.0%,和对照组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用热毒宁,体温恢复更为迅速,疗效提升更加明显,不良反应也更少。

  • 标签: 热毒宁 价值 急性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对肺炎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肺炎患儿76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实验组采取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来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肺炎患儿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情况更好,实验组家属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有助于帮助患者减轻患儿的痛苦,改善患儿的不安情绪,使患儿发生感染的情况减少,症状改善更明显,提高了患儿对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因此,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是值得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的。

  • 标签: 以人为本护理方式 肺炎患儿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84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脑瘫患儿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B组(42例)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自理能力(采用ADL评定量表)和康复效果(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小儿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小儿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B组患儿的自理能力优于A组,B组患儿康复效果高于A组,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康复效果,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护理 自理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患儿用药指导的药学服务模式。方法:收集2021年9-12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用药指导接受吸入剂使用教育的患儿120例,由药师对其开展吸入剂的用药指导以及评估,并于1个月后进行二次评估,从而考察药师干预行为的效果。结果:经过药师的指导与纠正后,患儿错误操作步骤的条数明显下降。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由用药指导前的人均3.44条错误降低为0.78条,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由人均3.11条错误降低至0.71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药师结合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患儿正确掌握吸入装置的使用,有助于患儿和家长接受长期规律的吸入剂治疗,是一次主动、持续提供药学服务的有效尝试。

  • 标签: 呼吸科患儿 用药指导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护理手段在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方面的临床护理疗效和护理干预对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的应用随机划分为研究组(N=40)和参比组(N=40),参比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研究组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护理方法对患儿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参比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更高,依从率90.00%明显优于参比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手段,较之于一般常规护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更高,患儿康复率也明显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好。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PDCA循环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护理手段在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方面的临床护理疗效和护理干预对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的应用随机划分为研究组(N=40)和参比组(N=40),参比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研究组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护理方法对患儿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参比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更高,依从率90.00%明显优于参比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手段,较之于一般常规护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更高,患儿康复率也明显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好。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PDCA循环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发热患儿应用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2例发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研究组(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各61例。结果:研究组退热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发热 儿童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抚触心理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患儿分别分为各25例的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n=25)采用抚触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最终护理效果。结果:采用抚触心理护理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发育迟缓患儿护理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精神发育迟缓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康复护理,对比患儿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患儿临床发育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针对数据差异,以P

  • 标签: 儿科 精神发育迟缓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童发热后,采用布洛芬混悬滴剂联合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治疗后,对儿童的退热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了解其在治疗发热方面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8月为研究时间起点、2022年8月研究时间终点,对我院的发热儿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需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200个发热儿童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组100人。前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乙酰氨基酚栓,后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布洛芬混悬滴剂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栓。在治疗过后,需对儿童患者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各项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儿童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