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柯大夫:我患糖尿病多年,在家一直用血糖仪自测血糖。最近听病友说有一种动态血糖监测,可以自动连续地监测血糖变化。请问,这种动态血糖监测是不是比普通的血糖仪好?适合哪些人?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合作 血糖变化 血糖仪 柯大夫 糖尿病
  • 简介: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7.0%的2型糖尿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结果本组患者血糖42.8mmol/L(低血糖)占3.3%,但以21:00-24:00最多,0-3:00点次之。血糖在2.9-7.8mmol/L之间占71.3%,血糖在2.9-10.0mmol/L之间占89%,血糖〉10mmol/L(血糖控制不良)占7.7%,各时段均能见到,以6:00-12:00为多。探头监测到低血糖患者27例,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4.0%(27/50)。21:00-3:00(定义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66.7%(18/27)。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

  • 标签: 2型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62例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参照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八点法对指尖血糖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血糖监测法+常规八点法对指尖血糖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11例,低血糖检出率为35.48%;对照组患者低血糖3例,低血糖检出率为9.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48,P=0.0151<0.05)。两组患者24h平均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曲线下面积、血糖值标准差、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以及日内血糖平均漂移幅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强化治疗的过程中,以动态血糖监测法检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可以提高患者的低血糖检出率,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动态血糖监测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10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对其使用动态血糖监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5,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45,针对性护理),对比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血糖检测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可改善血糖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2型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针对性护理 血糖水平
  • 简介:糖尿病代谢控制的重要内容为血糖监测,其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治疗,因此测血糖方法的准确性和频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CGMS动态血糖仪的实验对比,现将其临床准确性报告如下。

  • 标签: CGMS动态血糖仪 糖尿病 临床验证 血糖测量 诊断
  • 简介:目前我们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标准是:①理想水平:三餐前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4.4~8.O毫摩尔/升;②良好水平:三餐前6.1~7.O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8~11毫摩尔/升;③血糖控制差:三餐前血糖>7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为达到上述理想或良好标准,必须要监测血糖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自我监测 血糖控制 饮食控制 体育锻炼
  • 简介:血糖异常症是危重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提示原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目前已阐明危重患儿容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会造成损伤。危重患儿在应激状态下,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和高血糖,低血糖对患儿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高血糖是危重症应激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已受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9例危重患儿血糖变化监测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危重患儿 血糖变化 监测分析 新生儿病房 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异常
  • 简介: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体检空腹血糖小于6.0毫摩尔/升,很理想;但是一查餐后2小时血糖,却大吃一惊,远大于11.1毫摩尔/升,早已戴上糖尿病“帽子”。这提醒我们,要知道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单凭体检做空腹血糖检查远远不够。事实上,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对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合理治疗、防治并发症以及观察预后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 标签: 餐后2小时血糖 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 糖尿病 接触病人 血糖检查
  • 简介: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并掌握其变化规律,将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降低其病死率。为此,我们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了动态监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动态 监测
  • 简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治疗给药的重要依据是患者的血糖值。因此末梢血糖测定成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护理人员在末梢血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护理 血糖监测 采血 血糖仪
  • 简介:<正>我国ADR监测报告工作近年又有了新的进展:1998年3月我国成为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的正式成员国;1999年11月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这些可喜的进展显然会促进我国ADR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完整的ADR监测报告系统(monitoring

  • 标签: ADR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监测报告 药物监测 报告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组女性病例269例,年龄在18-45岁,平素月经周期正常,停经时间在34-56天,均行B超检查,使用超声仪为菲力蒲SD-800,探头频率为3.5MHz,在膀胱适度充盈下行常规妇科超声检查,药流前观察子宫内有无孕囊及孕囊大小,有无宫外孕:药流后观察宫内情况。

  • 标签: B超检查 临床价值 动态监测 药物流产 膀胱适度充盈 孕囊大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4月-2023年6月收入的80例高血压患者,均予以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肌缺血检出率。 结果 80例高血压患者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出一级高血压38例,二级高血压32例,三级高血压10例;一级、二级、三级高血压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21.05%、46.88%、80.00%,其中三级高血压心肌缺血检出率均高于一级和二级高血压患者(P<0.05)。 结论 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能判断出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肌缺血 24h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慌、胸闷、憋气加重2天”于1994年1月7日入院。入院前一月常因劳累、受凉后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加重,无心前区疼痛。近来,因受凉后咳嗽、低烧,阵发性心慌,夜间不能平卧,急症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20余年。入院查体:T36.8℃、P167次/分R23次/分BP16/10kPa,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率167次/分,律齐,未

  • 标签: 阵发性室上速 动态血压监测 急症入院 急性病容 小水泡音 心前区疼痛
  • 简介: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的监测,探讨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本项目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动态而客观的监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 血压 监测 护理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有效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PASS)监测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SS回顾性监测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47058例住院病人的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2524896条用药医嘱,有效黑灯用药医嘱14343条,占总医嘱的0.57%。黑灯用药医嘱中,主要的监测类型是国内注射剂配伍。结论:利用PASS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可以防止用药差错,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PASS本身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ASS) 黑灯用药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凉山州近10年来性病传播疾病(STD)的流行趋势。方法:以凉山州STD疫情资料为依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过去十年间,凉山州STD流行年发病率为24.47/10万,在四川处于中等流行。男性患病较女性高,占65%以上。淋病处于病种首位,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尖税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等呈上升趋势。HIV/AIDS持续上升,78.2%患者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15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在10年有所上升。非婚性传播占总患者70%以上。结论:加强性病知识及性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STD在凉山得到控制。

  • 标签: 凉山彝族自治州 性病监测 流行动态 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