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疑难小肠出血部位的中定位方法。方法对16例术前检查中探查不能确定出血部位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分段肠道灌洗后检查。结果13例发现出血部位,3例未能确定。结论中灌洗检查有助于中出血部位的准确定位,操作简便,直观有效。

  • 标签: 小肠出血 术中灌洗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消化检查期间患者护理需求,评价舒适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对检查患者情绪、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7月一2020年4月进行无痛消化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利用随机法分组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焦虑、抑郁)、血压、心率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舒适度,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情绪。结果:护理后,组间SAS,SDS负性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舒适护理 无痛消化 内镜检查术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膀胱检查的手术配合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于我院行膀胱检查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的过程。结果 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默契,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充分的术前用物准备,熟练地手术过程配合,充分的心理护理,全程关注患者安全,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膀胱镜检查术,医护配合,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是为消化检查病人采用PDCA循环方法,以探究其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本次12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1月~2021年2月,本院行消化检查的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甲组(常规护理方法)与乙组(行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两组病人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后,乙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势显著;另外乙组病人护理质量评分也比甲组病人偏高,P

  • 标签: 消化内镜 PDCA循环 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消化检查患者配合度的影响。方法158例消化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之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度。结果经过健康教育的患者在消化检查时配合度明显更高。观察组主动配合占比78%,明显高于对照组53%(P

  • 标签: 健康教育 消化内镜检查 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肠息肉摘除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行下肠息肉摘除患者60例的资料,总结临床围期的护理配合。结果60例患者经由下肠息肉摘除术后,1例于术后晚上便血,经对症处理后有效止血;1例穿孔,经肠下荷包夹处理后改善。结论临床给予下肠息肉摘除患者围期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 护理配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并比较无痛消化检查中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106例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无痛消化检查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3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给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轻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 98.11%)优于对照组( 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在无痛消化检查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还能在此基础上提高护理满意度,更好的保障检查的顺利完成,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 对比
  • 简介:患者男,52岁。因发现颈前部肿块1年余。于2006年2月27日入院。体检:颈前区偏右下方隆起,可触及5cm×4cm的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右叶中下部腺瘤伴液化。临床诊断右甲状腺腺瘤囊性变。2006年3月1日在气管插管全身吸入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在上胸和颈前部皮下注射膨胀液(50ml生理盐水加肾上腺素1mg)。于双侧乳头连线中点横形切开皮肤约1.2,插入无损伤分离棒,在深筋膜和颈阔肌下钝性分离面积约为18cm×12cm的腔隙。

  • 标签: 内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无瘢痕 颈部 甲状腺右叶 吞咽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黏膜切除治疗胃息肉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6例在该院接受下黏膜切除治疗的胃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3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1.15±0.24)分低于参照组(2.17±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1,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97%)显著高于参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5)。结论 对行内下黏膜切除治疗的胃息肉患者予以康复护理,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 胃息肉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在做胶囊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检查的诊断率、胃肠转动时间及检查完成率的影响,以及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77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8例。在做胶囊检查前,对照组患者不服用药物;而实验组患者在做胶囊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药量为10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胶囊检查中的胃肠转动的时间,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全小肠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以及完成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胃排空时间较比对照组短,检查完成率和诊断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能有效的提高全小肠检查的完成率和诊断率,缩短胃排空时间,在胶囊检查技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促胃肠动力药 胶囊内镜检查 胃肠转动时间 疑似小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 比较 3种常用静脉麻醉方法在胃肠检查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 180 例 ASAⅠ~Ⅱ级胃肠检查患者 , 随机 分为 3 组 , 采用不同的静脉复合麻醉 :Ⅰ组 , 舒芬太尼加咪达唑仑加依托咪酯 ;Ⅱ组 , 酒石酸布托啡诺加依托咪酯加丙泊酚 ;Ⅲ组 ,瑞芬太尼加依托咪酯加丙泊酚。观察并记录麻醉效果 . 不良反应情况 , 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清醒时间。结果 : 3 种静脉麻醉方法效果基本相同 , 但Ⅰ组 呼吸抑制明显 ,Ⅱ 、 Ⅲ组无明显呼吸抑制 , Ⅲ组不良反应率最低 , 清醒最快 . 结论 3种静脉麻醉均为胃肠检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基于对生命体征、清醒时间的影响及病人的感受 ,瑞芬太尼加依托咪酯加丙泊酚麻醉效果最佳。

  • 标签: 胃肠镜检查 静脉麻醉 应用比较
  • 简介:目的:分析黏膜切除(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资料。方法:对95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采用EMR进行息肉切除治疗,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完成切除,1例术后出血,经下止血后好转,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息肉复发。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提供较为完整的病理标本。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 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消化检查患者运用舒适护理干预理念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1年06月-2023年06月,选取此时我院接收的无痛消化检查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双色球法分组,39例/组。基础组:运用基础护理干预理念,分析组:运用舒适护理干预理念。比较各组的焦虑情绪、检查舒适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较于基础组而言,护理后分析组的焦虑情绪与不良反应情况更少,检查舒适度更高(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理念运用到无痛消化检查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检查舒适度,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 舒适护理干预理念 检查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院接收的850例大肠息肉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病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提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内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力度,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身体恢复效率。

  • 标签: 内镜 高频电凝电切除术 大肠息肉 围术期护理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神经下颅血肿清除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0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21)和研究组(n=21),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研究组在神经下行颅血肿清除。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ICU时间、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功能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下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血肿清除的疗效显著,相较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不仅可优化各项手术指标,还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