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常规切口手术入路在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病因所致需行置换的患者29例,随即分成前外侧小切口手术入路组17例,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入路组12例,评价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等方面。结果两组间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入路的选择在置换术后短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置换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骨缺损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在4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臼缺损行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采用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技术重建臼及骨水泥或非骨水泥臼杯置换.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个月.X线显示臼植骨处均获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移位、松动现象.先术前Harris评分33.0~51.0,术后67.0~87.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7.0~53.0,术后72.0~91.0,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8.0~49.0,术后69.0~88.0,扁平术前Harris评分43.0~61.0,术后77.0~89.0.结论在臼缺损的髋关节置换术中,颗粒压配植骨具有臼覆盖性良好、植骨愈合快、临床应用可靠等优点.当臼覆盖小于70%时,应用结构性植骨,并尽量选用自体骨材,臼假体则以非骨水泥型假体为首选.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臀大肌及臀中肌肌力训练对老年置换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共纳入50例患者,均为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入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臀大肌、臀中肌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臀大肌肌力、臀中肌肌力。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训练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两组较训练前均有改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臀大肌肌力及臀中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置换者,对其进行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升其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还可以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因此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 臀大肌 臀中肌 肌力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臀大肌及臀中肌肌力训练对老年置换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共纳入50例患者,均为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入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臀大肌、臀中肌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臀大肌肌力、臀中肌肌力。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训练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两组较训练前均有改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臀大肌肌力及臀中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置换者,对其进行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升其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还可以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因此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 臀大肌 臀中肌 肌力训练
  • 简介:目的对比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髖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老年髖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全麻处理,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T1、T2、T5等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3、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 全髋置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臼发育不良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单侧臼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盆骨正位X线摄影及CT三维重建(3DCT),根据3DCT数据指导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侧与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差距以及垂直距离,观察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盆骨正位X线资料,可观察到患者臼前后径显著缩小、臼后壁增厚且深径变浅。手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0.15±3.25)mm和(23.49±6.58)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85±1.26)mm和(3.22±1.25)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手术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工业技术的发展,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重了交通负担,随着而来的交通事故也日渐增多。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多半会造成骨盆臼骨折尤其是臼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发生频率逐年增高。在臼骨折的临床就诊中,高能量损伤的不断出现,复合损伤增多,臼解剖关系复杂,因而手术实施难度较大。臼骨折浮动分类与手术入路息息相关,本文就主要研究臼骨折浮动分类及其临床意义,并对臼三柱的概念进行系统的阐述。

  • 标签: 髋臼三柱 髋臼骨折 分类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对象均确诊老年股骨颈骨折,纳入病例数计158例,随机分组n=79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行髋关节置换术设作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设作半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半组手术时间短于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组,差异显著(P<0.05);组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半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而且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治疗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臼骨折后款,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7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方案,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评价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髋关节置换后,其病症状况均得到改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100.00%,同时所有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状况,其余患者未见较为严重并发症,复发率为1(1.30%)。结论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挽救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降低患者复发率,具有积极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是老年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病率也逐渐上升1。目前临床治疗此类骨折方式多为手术,其中就包含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2。本次研究中,探究治疗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及预后,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臼骨折后款,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7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患者的性别信息为(男39例;女34例),所有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41-79岁,平均年龄(58.1±8.1)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未见明显差异,个体化细微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所有患者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将患者麻醉,保持侧卧位并将其固定。随后选择髋关节后外侧进行切口,使患者下肢往内旋转,并将后方关节囊清除,移除关节头并将残留碎片清理干净,清除多余的关节囊使臼充分显露,将臼内软骨及其软组织清理干净,使软骨下骨处视野清晰。第二步将金属杯置入并将其固定,螺钉作为臼和假体连接的关键,然后安装假体柄,待复位完成后查看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能力,并实施清洗和止血,最后将创口缝合。1.3评价标准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治疗优良率,并评价患者的术后复发状况。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年龄信息指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分期治疗半岁内先天性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2001年采用分期闭合复位治疗半岁内婴儿先天性脱位200例。结果:200例采用分期闭合复位治疗,总有效率为97%;有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经观察自愈;有3例于3岁时发现复位不满意需切开复位。结论:分期闭合复位法疗效优于单纯一次治疗半岁内先天性脱位。

  • 标签: 分期 治疗 半岁小儿 先天性髋脱位 闭合复位法
  • 简介:粗隆间骨折是股骨粗隆部位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发生率几乎与股骨颈骨折相同,而患者的平均年龄则稍高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主要与老年人骨质脱钙、骨质松有关,治疗不当常常引起畸形愈合,导致残废,降低生活质量。因此老年粗隆间骨折越来越多地采用手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到2009年1月间采用动力螺钉(DHS)治疗60岁以上的老年粗隆间骨折160例的临床资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治疗不当 疗效分析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部
  • 简介:麦粉含量是评判麦面包的金标准。美国谷物理事会规定,当麦粉含量占64%以上,才可以称为真正的麦食品。麦面粉是用完整小麦磨制而成的面粉,保有小麦的胚乳、麸皮及胚芽。小麦粉≠麦粉,前者由精制小麦研磨成粉,损失大量营养成分。

  • 标签: 全麦面包 全麦粉 全麦面粉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臼骨折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将其分为 60-70 岁组, 71-80 岁组,每组患者各有 40 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比较伤前及术后 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 (FRS)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EQ-5D)评分 。结果 60-70 岁组髋关节优良率为 95.00% ,明显高于 71-80 岁组的 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60-70 岁组患者治疗后 FRS 及 EQ-5D 评分较 71-80 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臼骨折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 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年龄较轻的患者手术效果更加。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治疗结果
  • 简介:石骨症为一种罕见的泛发性骨硬化病,先天性内翻亦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而两者并存更罕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5岁。95年4月15日因右肩部外伤1天,申请摄右肩关节片。1年前曾有右肱骨骨折史。X线片示:右肩关节正位除右锁骨中段可见不完全性骨折裂纹外,肱骨、肋骨和锁骨骨质密度均异常增高,部分皮质、松质及髓腔分界不清,肱骨上段干骺部形态不规则。考虑是全身性骨病而致局部病理性骨折。为明确诊断又加照脊柱侧位和骨岔正位片。脊柱侧位示胸腰椎体上下骨板增厚致密,而中间区域骨质密度较低,二者境界清晰,呈典型“夹心蛋

  • 标签: 石骨症 先天性髋内翻 X线诊断学 脊柱侧 骨质密度 折裂纹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臼后柱(壁)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臼后柱(壁)骨折33例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33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臼后柱(壁)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均获随访12—72个月,平均42个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其中优2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1%。结论:髋关节脱位合并臼后柱(壁)骨折手术患者,通过采取围手术期的护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股骨头坏死保治疗中,进行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20年2月期间来我院行保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入组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对入组的56名患者均进行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1年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入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4.2±2.6)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7.4±3.3)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72.7±3.2)分和(53.6±2.7)分。结论:股骨头坏死进行保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更佳。因此,临床医生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保治疗时,可以选择富血小板血浆技术。

  • 标签: PRP技术 股骨头坏死 保髋治疗 临床剖析 运用
  • 简介:科技药业(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甚至还来不及印刷漂亮的宣传资料,就成了焦点。这应该是公司董事长郭夏和他的合伙人喜欢见到的一种状态,被认同的快乐有时比获取了多少商业利润还要强烈。初创时的设想加上约三年的努力,换来了一个有价值的团体。

  • 标签: 中国 药业 宣传资料 商业利润 合伙人 公司董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