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就诊的羊水过少妊娠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顺产组(96例)和剖宫手术组(104例),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存活新生儿结局。结果2组死胎率、新生儿缺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手术组存活新生儿中脑瘫、智力下降发生率均低于阴道顺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孕妇的妊娠结局无影响,剖宫产能大大降低新生儿智力下降及脑瘫的发生率。

  • 标签: 不同分娩方式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 简介:目的了解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妊娠期糖尿病(GDM)新诊断标准下GDM产妇所生新生儿的临床结局。方法549例确诊GDM的单胎产妇为GDM组,同期550例无妊娠合并症的单胎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所生新生儿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出生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71、0.315、2.407,t=0.753,P>0.05);GDM组产妇的新生儿大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0,P<0.05)。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1min阿氏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0.069、0.000、0.914,P>0.05)。结论新诊断标准更好地识别GDM高危产妇,通过对产妇孕期的干预及对其新生儿的密切监护等综合措施改善了新生儿不良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结局 新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分析孕期营养干预对高龄二胎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76例高龄二胎孕产妇,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孕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率、低体重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结论孕期营养干预可改善高龄二胎孕产妇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营养干预 高龄 二胎 妊娠结局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潜伏期低浓度局部麻醉(局麻)药椎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时对产程和母婴结局造成的影响。方法136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两组均实施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对照组麻醉时间为活跃期,观察组为潜伏期。记录两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与第三产程时间,统计出血量、5min新生儿Apgar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出血量、5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76.5%显著高于对照组5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镇痛中,于潜伏期给予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有利于缩短潜伏期,对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椎管阻滞 低浓度 局部麻醉 分娩镇痛 潜伏期 活跃期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综合护理措施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产科发生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枕横位 枕后位 分娩方式 新生儿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属于正常妊娠;观察组45例,属于不良妊娠。统计分析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因素,如心功能分级、心脏病类型、高血压、孕次等。结果两组心脏类型、心功能分级、高血压及孕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总胆固醇(T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病类型、心功能分级、高血压、孕次均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临床应采用风险分级管理以改善妊娠结局,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心脏病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胎儿宫内窘迫产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以此为根据,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胎盘、脐带、羊水、母体、人为等因素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主要因素。护理后,产妇的满意度为97.17%,高于护理前的89.62%,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其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强化护理干预。

  • 标签: 胎儿 宫内窘迫 原因 护理策略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孕周非治疗性早产产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治疗性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孕周将产妇分为28~33周组和34~36周组,每组40例。观察产妇早产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产妇年龄、产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产妇中,胎膜早破51例,先兆早产病史41例,先兆流产史40例,孕期阴道炎28例,未规律产前检查22例,双胎妊娠12例,盆腔手术史10例,孕期负性事件8例,分别占总数的63.8%、51.3%、50.0%、35.0%、27.5%、15.0%、12.5%、10.0%。其中34~36周组产妇的胎膜早破、孕期阴道炎、双胎妊娠比例均显著高于28~33周组(P<0.05),但两组产妇的先兆流产史、先兆早产病史、盆腔手术史、未规律产前检查、孕期负性事件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治疗性早产产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胎膜早破,孕期阴道炎、双胎妊娠也对产妇分娩造成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不同孕周 非治疗性早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急危重症孕产妇的致病因素,探讨其临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5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58例正常孕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前检查结果,分析其高危因素,并探讨抢救措施.结果妊娠特有疾病、妊娠合并症以及分娩期并发症为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主要疾病,其中以产科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占37.93%,其次为妊高征,占27.58%.产科出血原因主要为异位妊娠、子宫收缩乏力以及胎盘异常,其中异位妊娠为主要发生因素,高达72.73%.研究组孕产妇产前检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危因素存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及高危筛查,能有效降低急危重症的发病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另外应高度重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预防不良预后.

  • 标签: 急危重症 孕产妇 致病因素 抢救成功率 高危筛查
  • 简介:目的:研究纳布啡对硬膜外组滞分娩镇痛时布比卡因最低有效的影响,通过建立临床模型进行。方法:选取鹰潭市中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产妇8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产妇各43例。给予对照组产妇采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镇痛,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纳布啡进行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妇使用药物后Bromage评分、第一、二产程时间、镇痛情况与观察组产妇使用药物后的效果Bromage评分、第一、二产程时间、镇痛情况相比,对照组的效果较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纳布啡与布比卡因对产妇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纳布啡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 布比卡因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众多,包括二甲双胍、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以及α-糖苷酶抑制剂、尽管上述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但各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局对比结果尚不明确,尤其是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

  • 标签: 磺脲类药物 临床结局 META分析 双胍 促分泌剂 二甲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在产科高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住院分娩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采用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37、0.5550,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HAMA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441、10.4730,P〈0.05)。干预组产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8、7.1111、10.6985、9.4902,P〈0.05)。结论基于评估和循证的护理方案在产科高危产妇中应用,能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降低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病情评估 循证护理 产科 高危产妇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唑林与左氧氟沙星对产褥期产妇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产褥期感染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唑林强化治疗,评价两组产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为80.00%(P〈O.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为18.00%,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时,采用头孢唑林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头孢唑林 左氧氟沙星 产褥期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庆大霉素与利多卡因联用局部封闭对产妇会阴侧切口创面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产房分娩时发生会阴侧切口创面感染产妇72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头孢克肟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庆大霉素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按疼痛程度等级评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评分的疼痛程度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第l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和第5天的疼痛程度NRS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抗感染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产妇会阴侧切口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缓解了其疼痛程度。

  • 标签: 庆大霉素 利多卡因 局部封闭治疗 会阴创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