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上气道结构狭窄是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andhypopneasyndromes,OSAHS)的主要病因之一。OSAHS患者夜间睡眠时由于频发的上气道塌陷、阻塞而造成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可导致高碳酸血症或缺氧,长期发病可并发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以及糖代谢异常、肾功能损害等全身并发症。个体颌面硬组织结构的特点,气道周围及内部空间软组织构成特点及其生理、病理性变化,正畸和正颌治疗以及耳鼻喉科的手术治疗等均已不断地被证实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上气道的解剖结构。

  • 标签: 上气道狭窄 颅颌面形态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矫治 并发心律失常 上气道结构
  • 简介: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吴求亮教授、杭州市整形医院宋建良教授主编,张涤生院士、邱蔚六院士分别作序并担任名誉主编,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资助的觋代颌面整复外科学》,已于2004年8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邀请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结合各自的资料参加撰写,在阐述颌面整复外科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同时介绍国际、国内新的研究成果。为充分介绍作者经验、体会和最新研究进展,在叙述手术操作之后,安排有“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和“手术评价”内容,希望能反映先进的学术水平,具有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 标签: 整复外科 颅颌面 外科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医学院 现代
  • 简介:口腔医学网站的开通,足中国口腔医学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自身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她将为社会大众提供全面的口腔医疗保健知识、口腔医疗机构介绍、著名专家会诊、就医指南、网上二挂号和选购口腔保健品等服务。

  • 标签: 口腔医学 口腔医疗机构 会诊 挂号 口腔保健 保健知识
  • 简介:本实验采用第三代稀土永磁体钕铁硼产生的力,对上颌发育不足、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进行扩大上颌治疗,并与机械力扩大上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磁力扩大唇腭裂患者上颌是可行的;与机械力相比,磁力扩大上颌患者的牙弓长度明显增大,SNA角也均增大,说明磁力扩大上颌对改善唇腭裂患者上颌发育不足有利。治疗前后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了磁力扩大上颌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扩大上颌 磁力 唇腭裂 机械力
  • 简介:目的:评价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下颌骨肌瓣修复Brown2A型上颌骨缺损的可靠性。方法:以逆行面动脉一颏下动脉下颌骨肌瓣修复8例因切除良性肿瘤造成的上颌骨缺损。男5例,女3例,年龄16~33岁。其中,上颌骨牙源性黏液瘤3例,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成釉细胞瘤各2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结果:应用逆行面动脉一颏下动脉下颌骨肌瓣同期修复Brown2A型上颌骨缺损,所有骨肌瓣均成活,未出现供区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美观效果及功能恢复。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下颌骨肌瓣修复上颌骨缺损快速、简单、安全可靠。

  • 标签: 上颌骨 BROWN 2A型缺损 骨肌瓣 重建外科 义齿修复
  • 简介:目的比较Hyrax快速与慢速扩弓矫治替牙晚期上颌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替牙晚期上颌基骨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Hyrax快速扩弓与Hyrax慢速扩弓进行矫治,扩弓前后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rizedtomography,CBCT),通过Invivo5牙科软件三维重建,分别测量扩弓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冠状位硬腭水平基骨宽度、颊侧牙弓宽度、双侧牙槽骨倾斜角度的交角、双侧牙齿倾斜角度的交角,轴位颊、舌侧骨质厚度。扩弓前后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位:Hyrax快速扩弓与Hyrax慢速扩弓在骨性开展和牙弓总宽度变化上无差别,扩弓后牙弓总宽度增加,第一前磨牙平面的骨开展量大于第一磨牙平面,牙齿和牙槽嵴颊向倾斜,牙槽嵴倾斜的角度慢速扩弓组大于快速扩弓组,牙齿倾斜的角度快速扩弓组大于慢速扩弓组;轴位:颊侧骨质厚度减少,舌侧骨质厚度增加,但Hyrax慢速扩弓组颊侧的减少量小于Hyrax快速扩弓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替牙晚期患者,与Hyrax快速扩弓相比,Hyrax慢速扩弓慢速轻力的特点更符合生理特性,并且对颊侧的骨质厚度影响小,是一种有效的扩弓方式。

  • 标签: Hyrax扩弓器 慢速扩弓 快速扩弓 上颌狭窄
  • 简介:目的测量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比研究各类磨牙症的颌面形态学特征。方法拍摄86个磨牙症患者的标准头颅定位侧位片,运用CASSOS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系统.选取JarabakAnalysis,TweedAnalysis及TidemanAnalysis中的37个相关指标,采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颌面形态特征。结果(1)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后角总和、下颌下角、下颌平面与前底平面构成的角、殆平面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所构成的角等均大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而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前牙覆黯小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2)非正中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和下颌下角大于混合型磨牙症(P〈0.001);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小于混合型磨牙症(P〈0.05)。结论(1)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颌面形态各有特征。(2)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后旋转呈垂直向生长、有高角骨面型倾向。(3)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前旋转呈水平向生长,为低角骨面型。(4)混合型磨牙症患者下颌有水平向生长及下颌后缩趋势。

  • 标签: 磨牙症 X线头影测量 颅颌面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牙列的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包含牙列的面复合体三维实体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自编程序,以及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结果:建立完整的面复合体三维实体几何模型,包含22块骨骼和28颗牙齿。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包含牙列的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 复合体 计算机 模拟
  • 简介:颌面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种类脊椎动物的颌面发育过程差异较大,但是,相当一部分细胞过程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在整个脊椎动物当中高度保守。斑马鱼是一种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体长约3~5cm的淡水鱼类,相对于传统的模式生物小鼠而言,斑马鱼具有产卵量大、发育迅速、体外基因操作便捷、易进行高通量实验等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斑马鱼颌面的基本解剖结构以及斑马鱼在颌面部发育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斑马鱼 颅颌面发育 分子遗传学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亚型划分,分析Ⅱ类患者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rocrustsSuperimpositiom,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分析每组的面特征,总结其形成机制.结果聚类分析将样本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的类型,并形成各自的图形模板.结论PS重叠法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的优势.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主要机制为下颌后缩,并且约60%存在垂直向不调,其中高角病例更加多见.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 聚类分析 Procrusts重叠
  • 简介: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已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从而为彻底治愈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但是,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如应用不当,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并可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对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的机制、技术要点、栓塞治疗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栓塞并发症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 标签: 颅面部 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乙醇
  • 简介:目的:为临床应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2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溶液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横动脉和锁骨上动脉的分支情况、起始位置、行程、长度和管径进行观测,观察其回流静脉情况,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皮瓣制备。结果:颈横动脉由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分支而来,在锁骨中1/3上方分为深支和浅支。锁骨上动脉由颈横动脉浅支发出后行向后外,越过斜方肌浅面和锁骨的肩峰端,走行于三角肌筋膜的浅面,并逐渐发出细小分支穿过深筋膜,进入锁骨上和肩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颈横动脉起点至锁骨上动脉起点距离平均为(4.31±0.64)cm,锁骨上动脉起点至其发出分支穿深筋膜点的距离平均为(3.62±0.42)cm。颈横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2.71±0.33)mm,锁骨上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1.10±0.17)mm。2条锁骨上动脉伴行静脉分别回流入颈横静脉和颈外静脉。结论:以锁骨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适于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缺损,也可以颈横动脉为吻合血管,制作游离皮瓣。

  • 标签: 锁骨上动脉岛状瓣 颈横动脉 锁骨上动脉 应用解剖
  • 简介: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的牙(牙合)特征及其与面形态的关系.方法下颌偏斜患者31例(男9名,女22名),年龄12~26岁,平均年龄18岁.通过D.02-L3DSCANNER三维牙颌模型激光扫描仪获得牙(牙合)三维特征,测量下颌偏斜畸形患者的头颅后前位片获得面骨骼特征,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偏斜患者的上下颌牙弓不对称,下颌偏斜侧的spee曲线(2.06±1.05)mm明显大于非偏斜侧(1.76±0.82)mm,P=0.038,上颌牙冠偏斜侧相对与非偏斜侧更为颊倾,下颌偏斜侧牙冠要相对舌倾,颏点的偏斜是一能有效衡量牙弓后部牙冠倾斜度差异以及(牙合)平面倾斜度的骨骼测量指标.结论下颌偏斜患者表现出独特的骨骼和牙(牙合)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

  • 标签: 下颌偏斜 牙(牙合)特征 颅面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16例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均于拔牙后应用直丝弓或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并做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以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1)上下颌骨间关系无明显变化[SNA、SNB、AN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L1-MP、UI-LI、U1-NA、L1-NB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3)颏厚(Pos-Po)、鼻唇角(Cm—Sn—Ls)、面凸角(N'-Sn-Pg’)、上唇厚(UL-UI)、下唇厚(LL-LI)、上下唇角(A’UL-B’-LL)治疗后显著增大,鼻、唇、颏的协调关系得以明显改善。结论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正后,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的闭合功能,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

  • 标签: 双颌前突 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拔牙
  • 简介:目的探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联合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在磨牙狭窄根管的预备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需行根管治疗的磨牙根管狭窄患者125例(患牙125颗),采用PathfileTM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处理,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125颗患牙的419个根管中,409个形态好,7个未能完全疏通,无台阶、根尖堵塞、根管偏移及侧壁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有3根器械折断于根尖段.恰填403个根管,10个根管因未完全疏通、无法到达根尖孔或断针而欠填,6个根管超填.结论采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疏通狭窄根管的根尖段后再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且较少出现并发症.

  • 标签: 根管预备 镍钛器械 狭窄根管
  • 简介:虽然牙槽嵴牵引成骨术是个很有前途的骨增量方法,可以用于上下颌骨吸收情况下种植,但适用于狭窄牙槽嵴的水平或斜形牵引成骨的技术还没有建立,这里报道一例用钛网板加牵引螺丝进行水平牵引成骨及种植的病例,患者为下前牙牙槽嵴极度萎缩。用水平截骨术准备两块移动骨段,植入两套水平骨牵引器,7天的等待期后,开始使用骨牵引器进行牙槽嵴唇向增宽(每次牵引0.225mm,一天两次,连续14天),巩固3个月后去除骨牵引器,牵引区完全由新生成的坚硬骨组织充填。去除牵引器后2个月,牵引区植入4枚骨内种植体并以种植体支持义齿进行最终修复。这种水平骨牵引技术可以用于临床上医院或刃状牙槽嵴的种植。

  • 标签: 牙槽嵴牵引成骨术 水平截骨术 种植体支持 个案报道 狭窄 下颌骨吸收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外周血及炎症牙周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方法采用丝线结扎并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液涂抹法建立SD大鼠牙周炎模型,采集外周血、龈沟液以及颌骨样本。体视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牙周组织中RORγt、Foxp3mRNA的表达。应用SPSS22.0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改变符合牙周炎病理改变特征,牙槽骨吸收明显。实验组外周血Th17(F=30.88,P=0.00)、Treg细胞(F=147.03,P=0.00)比例以及Th17/Treg比率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F=219.53,P=0.00);实验组牙周组织中RORγt(F=35.61,P=0.04)和Foxp3mRNA(F=216.60,P=0.01)表达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上升;RORγt/Foxp3mRNA比率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P=0.44);实验组外周血血清中IL-10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F=6.41,P=0.02),而IL-17(F=0.08,P=0.78)、TGF-β(F=3.48,P=0.06)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龈沟液中IL-17(F=9.03,P=0.01)较对照组显著上升;IL-10(F=5.85,P=0.08)及TGF-β含量(F=9.28,P=0.06)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外周血及牙周炎症组织中Th17与Treg表达均显著上调,可能与牙周炎症组织病理改变以及相关全身系统性疾病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17 叉头状转录因子3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骨缝的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力学特性的包含骨缝的动态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建立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在MSC.Metant前处理软件工具中划分网格。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面复合体三维体几何模型和包含骨缝的完整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由630,379个单元和148,143个节点组成。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面骨合体三维有限元数字化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工具MSC.Marc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骨缝的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复合体 计算机模拟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本文对1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 患者的正畸治疗做了分析,并对10名患者正畸治疗后面形态与口颌功能的变化做了说明。(1)患者经过正畸治疗,面形态的改变多为牙齿、齿槽的变化,软硬组织侧貌改善不理想,但患者下唇外翻得到改善。(2)正畸治疗后,患者息止间隙减小,下颌各种功能运动得到改善,颞颌关节状况改善。(3)经过正畸治疗,咀嚼肌功能得到提高,肌肉活动协调,但唇肌肌电活动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形态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