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牙釉质脱矿是釉质龋发生的早期阶段,亦是固定正畸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正畸治疗中菌斑易附着于托槽周围,代谢产酸引起牙釉质脱矿,釉质显微结构破坏,Ca、P离子丢失,最终导致龋病,严重影响正畸治疗中牙齿的健康与美观.本文对检测正畸牙釉质脱矿常用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固定矫治 牙釉质脱矿 再矿化 釉质龋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白念珠菌耐药株,采用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性。构建6、12、24h生物被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麦角甾醇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未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高效和可靠。

  • 标签: 白念珠菌 耐药株 生物被膜 麦角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研制出检测磨牙症力的垫-压电传感检测仪,为临床上诊断磨牙症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方法以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膜为传感元件,运用电阻应变传感技术,结合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液晶数字显示系统等,对10名正常受试者模拟磨牙运动的最大力进行检测,并对测量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仪器的最大误差范围±0.2235kgf,组内相关系数(ICC)0.9998。证明此垫-压电传感检测仪的测量误差较小,测量重复性好。结论此仪器能够真实地记录模拟磨牙运动时垫表面加载力的大小,可以满足临床对磨牙症力进行检测的应用。

  • 标签: 垫 压电传感器 磨牙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中microRNA分子表达谱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croRNA在舌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选取3例早期和3例晚期新鲜舌鳞癌组织及其癌旁舌黏膜为样品.采用高通量的microRNA微阵列筛选不同分期的舌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内源性microRNA.样品间表达变化的标准以上下2倍作为域值范围。结果在早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59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5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0个,下调表达的有15个;在晚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40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8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26个.下调表达的只有2个。从总体上看,晚期舌鳞癌与舌黏膜间microRNA分子表达差异较大.而早期样品间的表达差异相对较小。结论舌鳞癌组织和癌旁舌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分子.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microRNA分子表达谱不同.它们可能分别与舌鳞癌的发生和进展相关.microRNA表达谱有可能成为舌鳞癌分子分期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舌鳞癌 MICRORNA 差异表达 临床分期
  • 简介:牙隐裂又称牙微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病人往往因咬物不适而就诊.作者自1988年至1998年,对来门诊就诊并按[1]诊断标准诊断为隐裂的345例463颗患牙(先排除牙髓病变),进行了不同处理并追踪观察.结果显示,充填后再行全冠修复者,牙髓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只行充填而未做全冠修复者.实践证明,对隐裂达牙本质中、深层的患牙,进行治疗后及时全冠修复对保护牙髓至关重要.

  • 标签: 牙隐裂 牙髓病变 全冠修复 治疗方法 口腔内科学 追踪观察
  • 简介:目的:检测成釉细胞瘤(AB)中心体的改变,分析其与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探讨中心体异常与AB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1例AB、5例成釉细胞癌、10例正常口腔黏膜及10例口腔鳞癌(OSCC)的中心体状况和ki-67的表达,检测细胞DNA含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9.7%的AB和70.0%的OSCC表现出中心体异常,而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无中心体异常表现(χ^2=165.905,P=0.000)。②AB细胞DNA含量平均为15420.37,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低于OSCC组(F=16.523,P=0.000)。③AB中心体异常组和OSCC中心体异常组细胞DNA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存在显著差异(F=10.222,P=0.000)。AB及OSCC的中心体异常组与中心体正常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F=40.901,P=0.000和F=7.863,P=0.023)。④ABki-67LI平均为3.41,且随AB的复发,与恶变有增强的趋势(F=4.344,P=0.017)。⑤AB中心体的异常与ki-67的表达相关(r=0.341,P=0.006).但细胞DNA含量与ki-67LI无相关(r=0.156,P=0.218)。结论:部分AB中存在中心体的异常,与细胞DNA含量的增多有关,并可能与AB基因组不稳定相关。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中心体 DNA 肿瘤生物学行为 免疫荧光
  • 简介:目的: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瓣瓣宽的收缩率。方法:20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术前测量瓣宽,术后6~12个月应用CT及其Aw4.1重建软件测量瓣宽,计算瓣宽的收缩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术后咽后壁瓣整体瓣宽的收缩率为36.7%~67.2%.平均52.3%;前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2.3%,平均44.4%;中段瓣宽的收缩率为47.5%~72.5%.平均62.7%;后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4.2%,平均45.9%。前后两段瓣宽的收缩率小于中段瓣宽的收缩率(P〈0.01)。结论:应用CT及其重建软件能精确测量咽后壁瓣的瓣宽,并计算瓣宽术后的收缩率,可以辅助术前咽后壁瓣的设计,提高手术疗效,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不足。

  • 标签: 腭裂手术 CT 咽后壁瓣 宽度 收缩率
  • 简介:口腔医疗行业说到底是为病人提供口腔疾病治疗和口腔健康保健的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是衡量口腔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最客观、最具体的标准,也是其效益好坏的决定因素。这种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的扩大必然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

  • 标签: 医疗质量管理 口腔 经济效益 医疗机构管理 社会效益 服务行业
  • 简介:老年人牙列的缺损、缺失十分常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义齿族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许多人虽已步入老年,但仍追求高品质量的生活,他们不愿像过去的老人一样安于缺牙瘪嘴。

  • 标签: 老年人 全口义齿 固定义齿 种植义齿
  • 简介:鼠衰老模型可分为自然衰老模型和人工衰老模型两类。本文通过回顾鼠自然衰老模型、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β淀粉样蛋白注射致衰老模型、快速老化小鼠模型、γ射线照射致衰老模型、臭氧损伤致衰老模型、去除胸腺致衰老模型和转基因致衰老模型等方法,详细阐述了各方法的原理、建模方法、评价指标和优缺点,为不同目的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口腔黏膜衰老模型的建立提供借鉴。

  • 标签: 鼠衰老模型 评价指标 优缺点
  • 简介:骨组织的发生及生长发育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而利用元素分析的手段对骨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优点,其结果在骨生理基础医学研究及指导临床诊疗各类型骨组织疾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用于分析骨组织元素的方法众多,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骨组织元素分析,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

  • 标签: 元素分析 骨代谢 生长发育
  • 简介:固定修复体适合性是评价修复体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开展,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本文就固定修复体适合性研究现状,重点是研究方法及实验仪器作一综述。

  • 标签: 固定修复体 适合性.内间隙 边缘间隙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正确把握上腭种植体的植入方位,确立一种容易的方法和规程。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包括了8名男性和15名女性患者,全部因为正畸的需要而于上腭植入了4.5mm×8.0mm阶梯状的螺纹钛种植体。首先准备好附带金属钻套筒的外科模板。根据转移到石膏模型靠近腭中缝旁正中截面上的上颌骨的X线描记,决定金属钻头套筒的角度。采用非侵袭性技术(不需要切开、翻瓣、缝合)直接穿粘膜植入种植体,可以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并便利操作。靠近腭中缝旁正中区域是一个适宜的种植体植入位置,可以避开腭中缝处的结缔组织。结果经过3个月的愈合期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骨整合,并且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种植体的丧失。结论作为支抗,腭部种植体在支抗的维持和间隙的拓展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应用三维空问外科模板可以减少种植体的植入位置的误差,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组织的创伤,同时加强了骨整合。

  • 标签: 腭部种植体 安置方法 植入方位 正畸治疗 种植体植入 支抗
  • 简介:目的:检测舌根鳞癌颈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舌根鳞癌常规病理检测阴性的淋巴结(pN0),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检测微转移灶的存在.分析CK+与术后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CK+和CK-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4%(14/33)和11.8%(2/15)(P<0.05),而其生存期分别为(23.26±542)个月和(35.84±6.10)个月(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有无、病理分化程度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而临床分期并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P>0.5).结论:舌根鳞癌患者颈淋巴结有微转移灶者,预后比无微转移灶者差.

  • 标签: 舌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微转移 预后
  • 简介:脱落细胞学作为一种简单、便捷和无创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口腔鳞癌的早期筛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脱落细胞的液基薄层制片技术促进了肿瘤标志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脱落细胞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口腔鳞癌早期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 肿瘤标志物 口腔鳞癌
  • 简介:目的探讨本课题组前期所构建的变异链球菌(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在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的活性及代谢状态的有效性,为探讨抗菌剂对多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活菌菌落计数等方法研究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的生长活性及代谢状态,并测定荧光报告株的荧光活性。结果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趋势一致,生物膜内可培养活菌数无差别(4h:F=2.13,P〉0.05;12h:F=1.45,P〉0.05;24h:F=2.72,P〉0.05;48h:F=1.85,P〉0.05),SEM检测结果显示4、12和24h生物膜形成能力无差异;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从对数生长早期到平台早期荧光表达稳定,荧光量能实时反映活菌数量。结论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能力相似,具有稳定的荧光活性,荧光量能准确反映细菌活菌数量,提示可用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代替野生菌株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并可用于实时观测抗菌剂对其的作用。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ldh-luc荧光报告株 生长曲线 生物膜 荧光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折裂磨牙的分类及手术拔除方法方法:统计分析486例折裂磨牙的折裂类型,在拔除方法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86例先用牛角钳拔,对照组100例先用磨牙钳拔。对牙钳夹碎牙冠后的残留部分,先分根再分别挺出;对残留的牙根分别采用普通牙挺或根尖挺、三角挺挺出;对于残留牙槽窝内位置较深的断根,采用根尖挺或翻瓣去骨的办法拔除,统计各种方法拔除牙的数量。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上颌磨牙以纵折为主,下颌磨牙以斜折为主。上颌第一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35%(50/143)和12.5%(8/40),差异有显著性(P=0.041);上颌第二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40%(30/75)和23.5%(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6);下颌第一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37.5%(45/120)和21.4%(6/2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4);下颌第二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48%(23/48)和20%(3/15),差异无显著性(P=0.662)。结论:对于折裂磨牙的拔除,应首选牛角钳,约40%的牙可以完整拔除,70%以上的牙可以不同程度地拔除,然后再选用牙挺或三角挺拔除残留牙根;对个别残留较深的断根,采用根尖挺或翻瓣去骨法拔除。按此流程操作,可以快速拔除折裂牙,减少创伤,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折裂牙 牙拔除 断根拔除术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种植义齿手术误差测量分析方法方法:14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0.9岁,24颗种植体。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加工患者工作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植入种植体安装愈合基台,制作手术导板并进行种植手术,整合模拟手术和种植手术术后CT图像数据。计算拟合生成愈合基台中心线作为术前设计种植体的轴线,轴线与愈合基台顶面的交点,然后向根方分别截取愈合基台和种植体的实际长度,交点是术前设计种植体的根尖点和进入点。计算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中心线确定为术后实际种植体的轴线,轴线与种植体尖端平面的交点是实际植入种植体的根尖点,由此点向冠方截取种植体的实际长度,交点是实际植入的种植体进入点。相对应标志点间的空间距离为手术距离误差,轴线间夹角为手术轴向误差。结果:工作模型图像与CT图像准确整合,种植体上缘中心点误差为0.54±0.43mm,尖端中心点误差为1.58±0.74mm,轴向误差小于10°。结论:图像拟合准确,使用数学计算方法找出的标志点是唯一的,此方法重复性好,适于评价种植手术前后之间的误差。

  • 标签: 种植义齿 导航手术 手板 误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拔牙过程中断根进入上颌窦时取出牙根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在拔牙过程中断根进入上颌窦的15例患者,应用经牙槽窝吸引法、经牙槽窝上颌窦冲洗法、经牙槽窝上颌窦纱条填塞法进行手术取出断根。结果:9例患者应用吸引法和经牙槽窝上颌窦冲洗法快速取出断根,6例应用纱条填塞法联合上颌窦冲洗和吸引法取出断根。结论:采用经牙槽窝上颌窦纱条填塞法联合经牙槽窝上颌窦冲洗法和吸引法,可以成功取出进入上颌窦的断根。手术方便快捷,对设备要求低,对患者的创伤小,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颌窦 拔牙 断根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