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东北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与临床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口腔自评作为治疗需要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抽取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的方法对东北三省1084名老年人(65~74岁)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被检查者应用LIKERT三分量表法(好、中、差)分别对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包括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价。临床检查指标:龋病情况,包括开放龋的牙数、缺失的牙数;牙周情况,包括牙龈出血的牙数、牙周袋深度≥4mm的牙数、附着丧失≥4mm的牙数。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口腔临床检查与老年人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整协变量后,口腔中开放龋的牙数、缺失的牙数与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有关。自评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好”的老年人,临床检查中牙龈出血的牙数较少。结论口腔状况的自我评价与一临床检查的结果显著相关,自我评价是反映口腔健康状况的较好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中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筛查指标。

  • 标签: 自我评价 老年人 口腔健康
  • 简介:目的评价传统纤维支架设计和改良纤维支架设计的嵌体固定桥(Inlayfixedpartialdentures,IFPD)12~48个月期间的临床情况。材料与方法41个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嵌体固定桥共分为2组:第一组仅以单向纤维制作支架,共19例;第二组在单向纤维支架的基础上以网状纤维对桥体区进行了改良制作。对修复体作如下评价:颜色匹配性、边缘变色、继发龋、表面纹理、边缘适合性、折裂和术后敏感等情况。结果第一组中有3例分别于3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时候出现桥体区表层树脂与纤维支架部分分层形式的折裂,折裂率为16%;第二组中有一例在46个月后出现基牙固位体表层树脂的折裂,折裂率为5%。但两组的折裂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嵌体固定桥在颜色匹配、边缘染色、继发龋、表面纹理、边缘适合性、折裂、术后敏感指标中达到理想的比例很高。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基线检查与最后复查的颜色匹配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别。结论改良设计的嵌体固定桥较传统设计折裂率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纤维强化 复合树脂 嵌体固定桥 纤维支架 光固化树脂
  • 简介:目的评价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正治疗中个体化弓丝和横腭弓联合应用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8岁8个月至25岁6个月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患者24例,分析个体化弓丝和横腭弓联合应用加强支抗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Ptm-6与So-6AP虽有增大(P〈0.05),但支抗磨牙的前移量不到拔牙间隙的1/5;6-PP、MP-FH及ANS-Me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支抗磨牙在垂直方向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平方向上无支抗磨牙的舌向倾斜及近中舌向扭转。结论个体化弓丝和横腭弓联合应用能有效地稳定支抗磨牙。

  • 标签: 安氏Ⅰ类错(牙合) 个体化弓丝 横腭弓 支抗
  • 简介:为了确定成人正畸治疗的动机是否受自我感知能力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计算机图形程序,它可以使面部侧貌的数字照片动画化。我们预先假定正畸组比非正畸组更不易接受侧貌的变化。本文选取16例正畸患者和14例非正畸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侧貌的下1/3部分的5个特征加以动画变形。受试者要回答发生变化的侧貌中可接受范围和最满意的侧貌。尽管两组在可接受范围上没有差异,但正畸者对标准侧貌变化的忍受力较低,且正畸组比非正畸组在最满意位置和至少一项真实侧貌特征上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两组准确复制自己侧貌的能力相同。此项检测自我感知力的独特方法使临床医生能够向患者提供一个动态范围,而不是单独一个可接受变化点。而且,这种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患者通过交流对面部侧貌变化的喜好,积极参予到治疗计划的确定过程中来。

  • 标签: 计算机动画 正畸 真实侧貌 自我感知力
  • 简介:使用直接或椅旁技术制作纤维强化复合树脂(FRC)的临时局部固定义齿.需要较高的临床技术。修复缺失牙对临床医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制作卫生桥。本文描述的是一种简便的椅旁制作纤维强化复合树脂(FRC)固定义齿修复方法。以透明模型为引导.确保恢复正确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 标签: 局部固定义齿 复合树脂 纤维强化 制作 临床技术 临床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