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比格犬自体牙移植术后影像和组织变化,探究移植牙的牙周组织修复机理.方法选择1只8月龄比格犬,左侧下颌前磨牙区为受体区进行前牙自体牙移植.术后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HE染色,观察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X线片显示1号移植牙(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位)牙周间隙明显缩小,根尖周可见小范围透射影像,牙颈部有外吸收影像;2号牙(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位)根管内上1/3部分出现牙根内吸收.术后2个月X线片表明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良好,1号牙外吸收影像稍增大,2号牙内吸收影像未见扩大.组织HE染色切片可见根尖部有纤维束形成,但在牙颈部、髓腔和根尖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浸润.结论自体牙移植术后牙周膜愈合较好,但牙齿拔除时要注意减少牙颈部的机械性损伤,移植后牙髓治疗的时机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要素之一.

  • 标签: 自体牙移植 组织学 牙周膜愈合 炎症
  • 简介:唇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颅颌面出生缺陷,是一组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复杂疾病,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最常见的类型。虽然已发现一些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易感基因与唇腭裂发生相关,但其发病的分子遗传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文拟就唇腭裂的分子遗传病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唇腭裂 分子遗传机制 易感基因
  • 简介:牙齿的先天缺失,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颌面部发育及美观,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牙列缺损、牙列缺失、错牙合畸形等口腔常见疾病。研究先天缺牙的病因机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牙齿生长发育这个口腔科学的基础问题,也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口腔常见病的发生发展。牙齿发育的过程是牙源性上皮与颅神经嵴来源的牙源性间充质之间相互诱导、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许多基因、转录因子和信号传导分子参与了牙齿发育的网络调控,其中任何一个基因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先天缺牙的发生。目前已经有超过80个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先天缺牙的发生,涉及BMP、FGF、EDA/EDAR/NF-κb、P53、PAX9、SHH和WNT等多个信号通路。本文将以先天缺牙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为基础,对目前先天缺牙的遗传病因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先天缺牙 致病基因 信号通路
  • 简介:研究目的:评估在人体模型中使用粗喷砂和酸蚀进行表面处理的口腔种植体的功效。材料和方法:8名患者自愿允许植入小型种植体并进行活检,以免费得到彻底的牙齿修复。结果:所有的活检部位均检测出了软组织和硬组织的重建.本报告提供了对于患者的成功的骨一种植体接触和成功的义齿修复的观察。结论:患者热情表示参与本研究后提高了生活质量。外科医生对这种种植体的信心反映在本研究的临床和组织结果上。

  • 标签: 口腔种植体 组织学评价 临床 SLA 活检部位 表面处理
  • 简介: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是骨科植入物和牙种植体的首选材料,但其较高的弹性模量对临床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钽具有低弹性模量、较高的表面摩擦系数、优异的生物特性等特点,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钽及多孔钽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在组织工程及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几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多孔钽 表面改性 植入体
  • 简介:目的探讨骨性Ⅲ类患者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骨形态代偿以及ANB角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8名2015-2016年度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大视野CBCT的骨性Ⅲ类面部不对称患者,使用Dolphin3D软件进行面部不对称程度及下颌骨形态代偿的相关测量,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骨形态代偿以及ANB角的相关性.结果升支长度差与升支冠状角之差及髁突水平角之差均呈负相关.矢状角之差与颏部偏斜距离正相关.面部不对称程度与ANB角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随着升支长度差增加,升支冠状角之差代偿程度减弱,髁突水平角之差代偿程度增强.升支矢状角之差可以作为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的指标.根据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Ⅲ类畸形严重程度与面部不对称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锥形束CT | 面部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