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微笑时牙龈暴露过多(“露龈笑”)困扰着许多人,成为热门的美学话题。上唇提肌过度牵拉(thehyper—activityoftheelevatormuscle)是露龈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相应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介绍一种改良的唇复位手术,相对保守,又能达到稳定和显著的效果。2名因露龈笑就诊的患者接受了上述手术,随访6个月,露龈量显著减少,美观满意。

  • 标签: 上唇 牙龈 改良 复位术 复位手术 露龈笑
  • 简介: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技术细节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因龋坏、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牙根根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或残冠患者34例(患牙38颗),均采用牙冠延长治疗,中采用改良球钻、EX-21EF车针等技术细节处理,术后6周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26颗患牙评价为满意,占68.4%;7颗基本满意,占18-4%;5颗不满意,占13.2%,其中2颗患牙邻面暴露不佳,1颗患牙根分叉区断面暴露不佳,2颗惠牙龈缘与邻牙明显不协调。结论使用改良球钻和EX-21EF车针可提高牙冠延长中去骨效率和效果;行内斜切口、去除游离牙龈后,测量并记录切端牙体组织至龈缘距离,此距离增加3mm即为预期去骨位置,该方法简单可靠,对术前断面位于龈上或龈下的患牙均适用;缝合后再用高频电刀切除和修整腭侧龈瓣,可使龈瓣更准确地复位于预期位置。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残根
  • 简介:目的:改进导航辅助射频温控热凝中的注册标记系统,使其更加无创,同时达到导航系统的精确要求。方法:采用热塑型塑料面罩,依照人体面部特征加热塑型,表面双侧颞部、眉弓中点和颧骨最高点安置6个塑料标记点.内部随意安置6个标记点。CT扫描获得影像学数据,输入SurgView—RFT电磁导航系统后,分别选用4个(内外各2个)、6个(内外各3个)和8个(内外各4个)标记点进行注册和配准,每组设置5种组合,每点读取3次坐标值,取平均值代入配准误差公式。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取4个标记点时.系统误差为f1.58_±0.25)mm;取6个标记点时,系统误差为(1.28±0.21)mm;当标记点数量达到8个时,导航系统的配准精度达(1.06±0.10)mm。4点组与6点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49),6点组与8点组间无显著差异(P=0.1402)。结论:热塑型塑料面罩表面放置标记点可避免患者创伤,配准精度完全符合导航系统的要求和卯圆孔穿刺的特定要求,在应用中至少应有6个标记点。

  • 标签: 射频温控热凝术 导航 注册标记 配准误差
  • 简介:随着预防意识的增强和种植体的逐渐推广,全口义齿修复日渐减少,甚至有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些老年无牙颌患者不想或因全身疾病的原因而不能接受种植义齿修复,那么只能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为了能够成功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牙科医生必须接受大量的教育和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所介绍的改良Lauritzen法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的全口义齿修复水平。尽管Lauritzen法经改良后某些概念发生了变化,但诸如取印模、上[牙合]架以及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一些参数的检查等具体操作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改良Lauritzen法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全口义齿修复方法。本文对最近Dapprich/Oidtmann所著并由Quintessenz出版社出版的《Totalprothetik—KlinikundTechnikderweiterentwickeltenLauritzen——Methode》中的某些章节进行了节选和总结。

  • 标签: 全口义齿修复 改良 老年无牙颌患者 种植义齿修复 临床经验 预防意识
  • 简介:过去对脉管疾病的描述往往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相混淆,从而导致不恰当的治疗及医学文献记录的矛盾。Mulliken和Glowacki系统描述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差别,认为血管瘤是真正的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增殖。在治疗方面文献报道也存在不同,有人认为血管瘤可以完全自行消退,而部分文献却主张对病变进行干预。最近.对血管瘤自然病程研究增多,并对血管瘤是观察还是干预的选择进行了讨论,设计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文分2部分,第1部分结合新近文献,综述血管瘤的诊断及其自然病程,并与旧的文献作了比较。第2部分介绍了血管瘤是治疗还是观察的原则,推荐治疗方法,并着重论述了外科技术。

  • 标签: 血管瘤 幼年性 医学文献 治疗方案 皮肤 脉管畸形
  • 简介:目的:降低赝复体的制作难度,提高赝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侧上颌骨缺损的患者11名,应用改良式赝复体修复缺损,评价疗效。结果:11名患者均对外观的恢复效果表示满意;口鼻腔通道封闭严密。制作技师认为降低技工室的制作难度。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取理想颌位记录。结论:采用改良方式制作赝复体可较容易地获得一完整的中空式赝复体,降低了赝复体的制作难度。是一种对临床医师和技师均具有实用意义的修复体制作技术。

  • 标签: 颌骨修复 赝复体 中空式恒基托
  • 简介:面颊部由于其显露的部位以及相对有限的组织量,给重建修复带来了挑战。同时,作为面部最大的美学亚单位,颊部毗邻鼻、眼、唇、口等多个颜面部重要器官,在保证高质量缺损修复的同时,应确保周围器官的形态、功能不受影响。修复重建外科医师需要根据缺损的大小、层次、位置选择最优的修复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功能和美学效果。本文针对颊部皮肤缺损的不同修复方式做一综述。

  • 标签: 颊部重建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式金属烤瓷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80例前磨牙缺失病人,有选择的采用改良式金属烤瓷桥修复设计,同时与传统修复法相比较,并经5—7年以上追踪观察。结果:80例中4例异常,2例因进食不慎脱落(分别在使用27至29个月咬硬物和韧性食物时);5年后有2例在后桥基牙处有敏感出现;76例正常使用,占95%,修复设计与结果理想。结论:采用此设计修复,切削牙体组织少,固位好,不影响美观,经济节时,操作简便易行,是前磨牙缺失修复理想设计,方法可行。

  • 标签: 金属烤瓷桥 前磨牙 修复 观察 粘结剂
  • 简介:Ⅲ°深覆前牙缺失是修复中较常见的病例。桥体修复因缺失牙多、桥体长不易成功,或因磨除牙量大患者不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因缺少基托的间隙修复困难,临床常用磨去较多下前牙来求得间隙,患者也不易接受。没有足够的间隙勉强修复,不但影响美观还会影响牙颌系统的正常功能Ⅲ°本文通过对弯制的可摘局部义齿进行改良(反向法制作),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义齿 局部 可摘 深覆 前牙 间隙 改良式活动义齿
  • 简介:目的:克隆培养SD大鼠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以期为组织工程再生牙齿探寻一种可靠的成体干细胞.方法:采用贴壁细胞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培养出生1d的SD仔鼠掌趾部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检测其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并对其进行分子标志分析.结果:培养获得的SD大鼠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其中7株单克隆来源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较高的细胞群体倍增能力;同时,这部分细胞高表达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CD44和CD90;成骨诱导后可形成矿化结节,成脂诱导后可见细胞内出现脂滴.结论:利用贴壁细胞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培养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可获得具有类似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真皮多能干细胞.本实验成功培养并获得了单克隆来源的真皮多能干细胞,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皮肤 真皮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随着对免疫机理不断深入的认识,口腔与全身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关注.现就超敏反应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5类口腔与皮肤共患的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简要阐述,并对这5类疾病的指导性诊疗建议进行论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 标签: 口腔 皮肤 免疫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治器,即改良蛙式矫治器,并评价其初步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德国蛙式矫治器基础上,通过自制微型塑料腭托将支抗种植钉与螺旋开大器相连接,腭部加力丝以种植钉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并通过典型病例介绍改良蛙式矫治器的初步临床应用要点.结果改良蛙式矫治器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稳定连接,能以种植钉为支抗,通过加力丝的弹性形变施力,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3.5mm,同时带动前磨牙远中漂移,而治疗中未发生前牙唇倾.结论改良蛙式矫治器是一种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新型矫治器,还可避免传统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器的缺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改良蛙式矫治器 制作 临床应用
  • 简介:当病人的基牙相对完好且不适于种植修复时,树脂粘结桥(RBFPDs)是一种值得考虑的修复方法。但是,由于长跨度树脂粘结桥较单桥体树脂粘结桥的修复成功率低,对于2个或更多牙齿缺失的病例,传统树脂粘结桥修复的预后不佳。通过使用改良的非刚性连接体可以减少基牙间与固位体脱粘有关的有害应力,从而很好的提高长跨度树脂粘结桥的成功率。对于这样的长跨度修复体,应使主固位体至少包绕基牙3个面或者预备对称的轴向沟槽以达到辅助固位的目的。连接体应允许基牙间水平向和垂直向运动,这样固位体会具有更好的抗力形和固位形,应力减少,而且辅固位体不会脱粘。非刚性连接体自上而下的就位方式和阴型一主固位体的联合应用对于修复体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由于主固位体遭受大载荷而脱粘,修复体可以被容易的取下并重新粘结。

  • 标签: 长跨度 树脂粘结桥 设计 牙齿缺失 修复体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效的原代成年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4-6周SD成年大鼠处死并取出下颌骨,剪碎,用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和钙结节染色等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下颌骨成骨细胞,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 标签: 下颌骨 成骨细胞 牙槽骨 细胞培养 大鼠
  • 简介:近年来,随着酸蚀——粘接技术广泛应用于修复临床,前牙钨翼极粘接桥有希望成为永外性的修复体,但仍存在暴露金属影响美观的问题,从1996年以来,我科采用改良式前牙金属翼板粘接桥修复17例,取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材料和方法1适应症选择前牙缺失,基牙健康,舌侧有较大面积的釉质粘接面,且可取得共同就位道.2基牙预备基牙近缺失侧邻面片切,按3/4冠

  • 标签: 前牙金属翼板粘接桥 适应症 基牙预备 桥体唇面 固位力
  • 简介:该文旨在研究全身给药和局部给药治疗血管瘤的效果.并与未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在2001-2003年间对75例皮肤血管瘤的患者进行研究.将病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系统给药组、局部给药组。对照组定期复查,以记录肿瘤的变化。系统给药组,口服泼尼松龙,剂量为2mg/kg·d隔天服用,8周后逐渐停药。局部给药组,氟羟泼尼松龙局部注射.剂量1-5mg/kg,最大剂量30mg,隔月给药,共注射6次。测量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增殖期的持续时间、肿瘤形态改变及并发症.以评价治疗效果。

  • 标签: 皮肤血管瘤 激素治疗 皮质类固醇 婴幼儿 局部给药治疗 氟羟泼尼松龙
  • 简介:目的:解决栓道附着体箱状洞型牙体预备中易损伤牙髓的问题.方法:应用栓道附着体,根据磨牙就位道方向置栓体于前磨牙全冠蜡型之外(桥体之内),包埋铸造后,栓道就位于栓体之上制作桥体和磨牙蜡型.结果:11例患者咀嚼功能良好,牙龈健康,牙周膜间隙正常.结论:改良栓道附着体增加了其临床应用适应证,较好解决了倾斜基牙的固定桥修复活动连接问题.

  • 标签: 栓道附着体 半固定桥 临床应用 牙体预备 倾斜牙 义齿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体外模拟咀嚼力疲劳负荷来研究改良设计后的树脂粘结固定局部义齿(RBFPD)抵抗脱位的能力,以及不同粘结剂对于固位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每个样本组由1颗前磨牙和1颗磨牙组成,2个离体牙间留出相当于1颗磨牙大小的间隙。样本分为5组。第1组样本按照传统RBFPDs进行牙体预备,包括领面沟、He支托窝和舌侧翼板。第2组和第3组按照带有固位槽的改良设计进行牙体预备。第4组只预备固位槽。第5组除了以嵌体洞型替代固位槽以外,其余设计与第2和第3组相同。制做铸造支架,组织面酸蚀。第1、2、4、5组样本以Cement-It作粘结剂,第3组用Panavia21粘结。第2、3、4组的固位槽洞型用复合树脂修复。样本保存在水中作230000次压力负荷循环,频率为4Hz。在拉力负荷下铸件与基牙分离。结果平均分离力大小:第1组=361N,第2组=525N,第3组=562N,第4组=449N,第5组=417N。第2组和第3组明显高于第1组和第5组。与第1组相比,第2组和第3组铸件分离时还伴有较高比例的基牙断裂。第2、3、4组样本较少发生粘结失败。结论第2和第3组改良设计的RBFPD的固位性较好。改良设计的RBFPD抗脱位能力增强与铸件面积或树脂粘结剂类型并无直接联系,而是和铸件与固位槽复合树脂修复体之间的机械锁结有关。

  • 标签: 改良设计 后牙粘结桥 固位性 局部义齿
  • 简介:目的:利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PLGA/PCL)混纺技术在不影响纯PLGA静电纺丝膜生物相容性的前提下改良其遇水收缩的缺陷,以使其操作性能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方法:将不同重量比的PLGA/PCL(10∶0、7∶3、6∶4、5∶5及0∶10)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电纺膜,表征比较纺丝直径及收缩性。在相同条件下在膜上培养成骨细胞,比较不同电纺膜的细胞相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结果:随PCL比例增加,纺丝直径有所增加,但在扫描电镜下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并无明显差异;加入PCL后混纺膜的细胞相容性较纯PLGA略有下降,但仍比纯PCL高,且不同比例的PLGA/PCL(7∶3、6∶4、5∶5)混合电纺膜细胞相容性无统计学差异;纯PLGA膜呈现极大的收缩比率,随PCL的添加收缩比率明显下降,且不同的添加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LGA中添加一定比例的PCL可以有效改善纯PLGA膜的收缩性能,且PCL的加入对PLG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影响较小。

  • 标签: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聚己内酯 收缩性能 静电纺丝
  • 简介:目的:验证一种用于透光法提取记录咬合点的改良校准硅胶的可靠性。方法:采用预制工具与记录硅橡胶同步制作O-bite校准硅胶块20组,每组三个,采用平板扫描仪透扫生成灰色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及数学公式计算获取校准硅胶不同灰度阈值与硅胶厚度的有序数列,拟合回归曲线并建立方程,计算方程决定系数(R^2)。重复扫描一遍,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相关系数及根据回归方程模拟取值,评价该改良校准硅胶方法的可重复性,验证可靠性。结果:共获得60块校准硅胶块,40张.tiff格式灰度图像。建立回归方程的R^2=0.984;配对t检验p=0.703;ICC=0.998;相关系数为0.998;根据两次扫描建立的两个回归方程模拟取值相等均为147。结论:O-bite材料制作的改良校准硅胶块具有优异的可重复性,能够可靠地应用于透光法提取记录咬合点。

  • 标签: 咬合 接触点 记录 透光法 校准硅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