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牙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牙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牙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 标签: 牙再植 牙根吸收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对全脱位延迟再植牙牙周愈合的影响。方法:25只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进行同颌左右对照实验。拔除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将自制的PRF膜置于一侧拔牙窝内,干燥保存的牙齿原位再植,作为PRF膜组,对侧拔牙窝内不添加PRF膜,脱位牙原位再植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d处死大鼠,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再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再植牙无脱落。再植术后1d,牙周炎症细胞浸润,PRF膜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d,PRF膜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仍较对照组高(P〈0.01);术后7d,两组中牙周膜愈合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PRF膜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P〉0.05);术后14d,PRF膜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8d,两组中各类牙周愈合表现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全脱位牙延迟再植术中,应用PRF膜不影响再植牙就位、愈合,早期能够控制再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发展,但远期效果尚不稳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 牙再植 牙周愈合 牙根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舌癌exosomes诱导CTL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通过连续离心及超滤法从Tca8113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纯化出exosomes,然后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为CTL。通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特异性CTL对Tca8113的杀伤效应。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exosomes可促使DC成熟。杀伤实验表明:负载exosomes的DC诱导CTL对Tca8113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未用exosomes负载的DC诱导的CTL及加IL-2培养的T细胞,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ca8113细胞来源的exosomes负载DC后,可以诱导T细胞成为抗原特异性CTL,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 标签: EXOSOMES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
  • 简介:透明质酸寡糖(oligosaccharidesofhyaluronan,o-HA)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而引起血管新生,单位数量不同的o-HA促血管新生效应存在差异,近年来研究发现了o-HA促血管新生的主要作用路径以及相关的重要细胞因子,本文就o-HA促进血管新生作用及其相应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寡糖 血管新生
  • 简介:目的金属烤瓷全冠与天然牙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曲线,当光源改变后,同色异谱效应的存在可能破坏二者的颜色匹配。本实验对A2色天然牙和采用两种品牌A2色饰面瓷的金属烤瓷全冠在4种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参数进行测量.分析二者在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变化。比较其光谱反射曲线.同时通过计算分析二者的同色异谱效应。方法采用PR-650光谱扫描色度仪对A2色天然牙和两种品牌A2色金属烤瓷全冠在D65光源、A光源、CWF光源和紫外光(UV)下的颜色参数L^*、a^*、b^*(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1976L^*a^*b^*系统)和三刺激值X、Y、Z(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1931XYZ系统)进行测量,比较其光谱反射曲线.同时通过计算特殊同色异谱指数来分析二者的同色异谱效应。结果A2色天然牙和金属烤瓷全冠的L^*、a^*、b^*值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二者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方差分析和SNK法两两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然牙和金属烤瓷全冠之间.不同品牌的金属烤瓷全冠之间的光谱反射曲线形状有较大区别,但是每条曲线都有三个以上的交叉点和重合处,在特定光源下可以达到同色,具有同色异谱效应;A2色天然牙与金属烤瓷全冠之间同色异谱指数在A光源下为2.53和0.95.在CWF光源下2.95和2.47,在UV光源下为3.20和5.07。结论光源对天然牙和金属烤瓷全冠的颜色有较大影响,A2色天然牙与金属烤瓷全冠之间以及不同品牌的金属烤瓷全冠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同色异谱效应

  • 标签: 同色异谱 天然牙 金属烤瓷冠 光源
  • 简介:目的:研究桩冠修复中箍的不同包绕度与箍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方法:建立上颌中切牙烤瓷核桩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箍效应的4种包绕形式,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牙本质受力情况.结果:①根管口周围余留牙本质壁完整,牙本质应力分布最好.②仅余留唇侧牙体时,颈部牙本质应力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随着箍色绕牙体壁的减少,箍效应有所降低,但保留唇舌侧牙体和仅保留舌侧牙体都可获得一定的箍效应.

  • 标签: 包绕度 箍效应 影响 三维有限元 关系 牙应力
  • 简介:目的:研究桩冠修复中不同余留牙体高度与箍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应力分布特点.探讨小同牙体高度对箍效应的影响.方法:建立上颌中切牙烤瓷核桩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两种箍效应的3种牙体高度.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牙本质受力情况.结果:①随着余留牙体高度的降低,桩冠的应力分布呈现出从颈部向根中部应力逐渐增高的趋势.②核颈环组的应力低于冠包绕组的应力.结论:随着余留牙体高度的降低,箍效应会逐渐减少.但保留1mm的牙体高度也可以提供箍效应.

  • 标签: 桩核技术 牙应力分析 三维有限元模型 桩冠修复 余留牙体高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形成的缓释体对脂肪移植体前脂细胞再生和早期血运重建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制备浓度为2μg/mL人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和同浓度bFGF溶液,以葡聚糖颗粒为载体,分别加入上述2种细胞因子和生理盐水溶液.制成相应的缓释制剂。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切取腹股沟脂肪行背部皮下自体脂肪移植术。A组植入脂肪珠加入葡聚糖-生理盐水缓释颗粒。B组同法加入葡聚糖VEGF—A缓释颗粒,C组同法植入加葡聚糖-bFGF缓释颗粒。在第7、14、30天,随机处死动物各1只,作常规组织切片,观察移植体脂肪细胞和前脂细胞的组织学表现.用墨汁灌注微血管显像法观察移植体血管早期生成密度。术后90天,将剩余9只大鼠处死.取移植体.测量残留质量。采用SPSSl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植入术后7、14、30d,移植体A、B2组为经典的脂肪移植吸收.未见前脂肪细胞再生.而C组表现为新脂肪细胞激活再生。血管计数表明:7、14d时移植体B、C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2组无显著差异(P〉0.05),30d时,3组无显著差异。90d后,C组移植体的终质量显著大于A、B组(P〈0.05),A、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EGF—A缓释体和bFGF缓释体均能促进早期血运重建.但bFGF缓释体还可有效激活移植体中的前脂细胞,因而保存了最大残留体积,为整形外科的自体脂肪植吸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

  • 标签: 载体 VEGF—A bFGF 脂肪珠移植术 葡聚糖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