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使用条件培养液(CM)和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加速骨再生。材料与方法:CM取自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CM被固定在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膜上.该膜需用0,5mol/L氢氧化钠(NaOH)处理以提高亲水性。实验分为4个组:PLGA膜处理①磷酸盐缓冲液(PBS;PBS—M).②PBS和0.5mol/LNaOH(亲水性处理;PBS-HM),③CM(CM—M).④CM和0.5mol/LNaOH(CM—H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这些实验性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固定在PLGA膜上的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蛋白。细胞增殖实验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分析C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性膜被移植到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进行显微CT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M可固定于PLGA膜上。PLGA膜的亲水处理可增强CM的固定。LC/MS/MS分析表明.在PLGA膜表面的固定蛋白质属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核心蛋白多糖、纤连蛋白。CM里从PLGA膜释放出的蛋白质.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被CM—HM处理过的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明显高于被其他组膜处理对应的骨缺损区域。结论:PLGA膜经0.5mol/LNaOH和CM处理后可促进此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再生。

  • 标签: 条件培养液 引导骨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比较四种连续冲洗(气)条件下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数情况,探讨何种方法可以增加预备根管数量。方法:建立透明树脂根管模型,在此模型上使用机用ProTaperUniversal(PTU)F1型锉进行根管预备,记录干钻、干气、水气与水流组四组不同冲洗(气)预备条件下预备根管的数量。结果:四组预备的根管数分别为:干钻组3.80±2.24;干气组3.77±1.73;水气组5.73±3.00;水流组7.71±2.07。结论:水流法最有助于增加预备根管的数量,其次是水气法,最后是干钻法和干气法。

  • 标签: 根管预备 机用镍钛锉 冲洗法 模拟根管 器械分离
  • 简介:目的:通过优化条件培养基用于非牙源性上皮细胞的体外扩增,为进一步开展组织工程牙提供上皮种子细胞来源奠定基础。方法:获取出生后1dC57BL鼠原代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有Y27632的上皮条件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细胞长满后,消化传代,采用条件培养基与3T3饲养层细胞共培养进行扩增并连续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连续传代后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干细胞鉴定。结果:与传统上皮细胞培养方式相比,含Y27632的条件性培养基加3T3饲养层方式培养的上皮细胞生长迅速,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这些干细胞表达CK14,SOX2和LGR5。连续传代至第7代后,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干细胞标志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含有Y27632的条件培养基可有效用于体外大量扩增非牙源性上皮细胞,并能保持干细胞生长特性,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牙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上皮干细胞 3T3 细胞 条件性培养基 Y27632
  • 简介:目的:研究无牙颌固有条件对总义齿固位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31名无牙颌患者进行口腔混合唾液量及黏度测定,黏膜厚度测量,承托面积、牙槽嵴高度及总义齿固位力测定,并对影响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相关因素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上颌总义齿的固位力约为下颌的5.7倍以上.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自变量黏膜厚度被收入回归方程,在未收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中,唾液黏度与固位力相关性最大.结论:上颌总义齿固位力远大于下颌总义齿.黏膜厚度、唾液黏度是影响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义齿 无牙颌 固位力 黏膜厚度 唾液黏度 牙槽嵴高度
  • 简介:牙源性干细胞的分化受其所处的局部微环境所调控。以往研究表明牙胚细胞条件培养基可诱导牙髓干细胞向成牙的细胞谱系分化。然而,采用人牙胚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行,所以推测异种的牙胚细胞条件培养基可能对人牙髓干细胞产生类似的效应。本研究采用猪的牙胚细胞条件培养基(pTGC-cM)来诱导人牙髓干细胞,评估其诱导前后的细胞形态学、集落形成、体外多向分化、与成牙相关的蛋白和基因表达、体内分化能力等。

  • 标签: 人牙髓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牙胚细胞 多向分化 局部微环境
  • 简介:目的:研究增龄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增龄性改变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选用3月龄及18月龄的SD大鼠,双能X线检测股骨密度;分离培养BMSCs,SA-β-Gal染色分析3月龄组及18月龄组细胞衰老情况;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端粒酶(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TERT)mRNA表达;采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分泌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Wnt信号通路核心蛋白β-catenin在细胞浆及细胞核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Wnt通路关键基因LEF-1、TCF-4的表达。结果:18月龄组大鼠股骨密度显著低于3月龄组;SA-β-Gal阳性表达细胞随年龄增加而增加,TERT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显著降低;18月龄组BMSCsTNF-α及IL-6的分泌量显著高于3月龄BMSCs;18月龄组BMSCs细胞核及细胞浆中β-catenin表达量较3月龄BMSCs均呈增高趋势;18月龄组BMSCsLEF-1的基因表达水平较3月龄BMSCs上升1.6倍,TCF-4的基因表达水平也上升3.12倍。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BMSCs分泌的炎症因子含量增加,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进而影响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标签: 增龄 WNT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及治疗技术的提高,上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唇侧软硬组织轮廓欠丰满是前牙区种植治疗后临床常见的美学缺陷,解决此类缺陷往往需要通过多学科及数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文章中展示的病例在控制牙周炎症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治疗设计、手术导板确定植入位点、适当的三维植入方向,结合引导骨再生、结缔组织移植和个性牙龈诱导成形技术,完成了上前牙的种植美学修复,取得了较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且在修复后3年维持健康稳定的效果。本病例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经验。

  • 标签: 引导骨再生 结缔组织移植 牙种植 前牙美学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内皮细胞(ECs)与自体BMSCs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对B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并向ECs诱导培养,用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内皮细胞表型;实验分组为BMSCs常氧成骨诱导培养组,BMSCs低氧成骨诱导培养组,BMSCs+ECs常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BMSCs+ECs低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持续培养7d,前6d应用PNPP法每天固定时间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作统计学分析;茜素红染色观察第7d矿结节形成情况。低氧组为1.0%O2浓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B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诱导为ECs,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BMSCs+ECs低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的ALP活性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只有BMSCs+ECs低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有钙化结节形成,茜素红染色呈橘红色。结论:在一定时间内,由BMSCs诱导来源的ECs与自体BM-SCs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BMSCs的成骨活性可显著提高。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低氧 联合培养 体外成骨
  • 简介:牙种植学中最具挑战性的就是修复上颌骨前部美学区域的2颗相邻牙齿缺失同时伴软硬组织的不足。在本文报道的病例里用牙槽骨牵引技术来增加上颌骨中切牙周围的软组织和硬组织而改善种植区域的初始条件。骨牵引后3个月,拔除2个中切牙的牙根,在拔牙窝里即刻种植上2颗螺纹型的种植体。然后临时即刻修复,在UCLA基台上制作丙烯酸树脂全冠。这样可以提供一个理想的外形来支持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修复全部完成,2个全瓷冠粘接到分别预备的氧化锆基台上。上述的修复方案似乎在美学区域有较大组织缺损的病例恢复牙齿天然美学效果中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即刻牙种植 修复 初始条件 种植体 牙槽骨牵引 美学效果
  • 简介: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王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0月20逝世,享年93岁。王岐教授,男,汉族,1915年2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1942年毕业于东京日本齿科大学,回国后就职于沈阳市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前身)。1949年3月在北平参加革命。曾在第四军医大学建立口腔系工作中,劳心奋力,

  • 标签: 中国医科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院 吉林大学 抚顺市 辽宁省
  • 简介:儿童作为口腔科治疗中的特殊群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口腔科治疗中若不能选择合适的行为管理和疼痛缓解方式,强制治疗会使患儿留下心理阴影,容易导致强烈的反抗和逃避行为,为后续治疗带来困难。随着社会进步及口腔医学的整体发展,儿童舒适治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重视并接受。口腔门诊镇静镇痛治疗增加了患儿牙病治疗的依从性,缓解其口腔科恐惧心理,利于其心理健康发育。由于儿童舒适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文章总结了儿童口腔舒适治疗的不同镇静镇痛方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希望能对儿童口腔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镇静 镇痛 儿童口腔治疗 安全 舒适
  • 简介:目的:构建釉质生物矿的模型,包括有机基质模板(类釉原蛋白寡肽序列)的建立和无机离子供体(包裹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的合成,体外实现类釉质样结构的再矿。方法:首先通过标准固相法合成所需"类釉原蛋白"寡肽[(Gln-Pro-Ala)4-Thr-Lys-Arg-Glu-Glu-Val-Asp],并用CaCl_2溶液诱导其进行自组装;其次采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二肉豆蔻卵磷脂为原料,通过相交融合法分别合成包裹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最后在37℃时,将酸蚀后的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的脂质体与寡肽的混悬液中,作为实验组。将酸蚀后的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的脂质体混悬液中,作为对照组,促进脱矿后的釉质再矿。矿后的牙片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结果:实验组的脱矿釉质表面均匀有序的沉积了一层釉质样的羟基磷灰石晶体(HA)结构,而对照组只沉积了较少量无序的HA晶体。结论:通过类釉原蛋白寡肽有机矿模板的建立,以及仿生釉质矿过程中钙、磷离子的输送,构建了釉质仿生矿模型,并实现了脱矿釉质表面类釉质样微结构的再生。

  • 标签: 仿生矿化 釉原蛋白 自组装 温度敏感性脂质体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能自动检测皮肤阻抗,自动跟踪并调节刺激强度,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的智能口颌面部肌监控仪。方法:以PIC16C57单片机为硬件核心,设计五种电路,用软件完成对电路的控制以避免复杂硬件设计之稳定性差,体积大等缺点,结果:新型肌监控仪以PIC16C57为CPU,配合自动平衡电路,数控强度电路、功放电路,阻抗测量电路,LED显示电路,能够产生特殊的刺激波形,并能检测人体阻抗,自动调节强度,体积微小,操作简便,结论:新型智能微型肌监控仪具有自动跟踪,自动调节强度,操作简便,疗铲可靠等优点,适合于口颌面部肌功能的刺激调节。

  • 标签: 肌监控仪 电刺激 单片计算机 口颌系统肌功能紊乱
  • 简介:目的比较个性舌侧托槽与成品舌侧托槽的粘结效果及三种粘结剂的粘结效果。方法将48颗离体牙随机分为4组。组1、2、3分别用UniteTM、MaximumCure、Blugloo粘结个性舌侧托槽,组4用UniteTM粘结成品舌侧托槽。检测抗剪切力并计算抗剪切强度。结果组1的抗剪切强度(16.62±6.34)MPa显著大于组2(8.56±3.38)MPa和组4(9.73±2.79)MPa(P〈0.01),大于组3(11.32±7.15)MPa(P<0.05)。结论个性舌侧托槽的抗剪切强度高于成品舌侧托槽,UniteTM粘结剂的粘结效果较好。

  • 标签: 个性化 舌侧托槽 抗剪切力 抗剪切强度
  • 简介: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微笑设计、3D扫描、3D打印、虚拟架等技术逐步进入牙周美学治疗领域。口腔医学的数字技术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重建的过程,更加精准、简便、快速,为临床医生的工作和医患、医技沟通带来了便利。文章就牙周美学治疗中的数字概念的研究与发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数码微笑设计 DSD 3D扫描 3D打印
  • 简介:牙体釉质再矿材料研究主要通过制备体外早期龋病模型作为研究样本,检测各种材料的再矿化性能。其中氟化物作为公认的再矿物质已大量应用于临床,同时也作为再矿研究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碳酸氢钠等被证明有着明确的类似功能,并能配合氟离子的再矿化作用。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安全材料也已被证明有再矿化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再矿技术的研究现状,对龋病再矿研究中各类再矿材料作用机制及特点做一阐述。

  • 标签: 再矿化 人工龋 氟化物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
  • 简介:目的:探讨带种植体骨磨片的标准制作流程,为进行人工种植体相关研究提供病理实验依据。方法:回顾自1998年以来制作的850张带种植体骨磨片,按照塑料包埋前、包埋、粘结、切片、研磨、染色等几大步骤,对磨片进行评价。以(1)种植体完整,种植体长轴与组织面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2)组织经脱水处理包埋聚合后组织内无气泡;(3)组织与载物片粘贴紧密无气泡;(4)镜下观察磨片组织内无金属碎屑,种植体无脱落;(5)染色均匀,新生骨组织区分明显等5个方面作为标准制作流程的评价指标,且5个指标需同时达标才能认为磨片制作成功。结果:对照5项指标对850张磨片进行回访式检查,早期因制作经验以及方法不当等原因,合格率约为50%,后经改进工艺与提高技术水平,2000年后所制作磨片的成功率提高到85%。结论:通过改进方法,规范操作,选择适宜的染色方法,可以提高种植体骨磨片制作的成功率,扩大带种植体骨组织的研究范围。

  • 标签: 种植体 骨磨片 塑料包埋 非脱钙骨 甲苯胺蓝染色
  • 简介:目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数字修复已成为口腔修复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多种口腔修复体已可通过数字手段加工制作。椅旁数字修复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快速、高效、椅旁一次完成的临床治疗手段。椅旁数字修复系统从问世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本文就椅旁数字修复系统的历史演变、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 标签: CAD/CAM 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 口腔修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