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折磨牙的分类及手术拔除方法。方法:统计分析486例折磨牙的折类型,在拔除方法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86例先用牛角钳拔,对照组100例先用磨牙钳拔。对牙钳夹碎牙冠后的残留部分,先分根再分别挺出;对残留的牙根分别采用普通牙挺或根尖挺、三角挺挺出;对于残留牙槽窝内位置较深的断根,采用根尖挺或翻瓣去骨的办法拔除,统计各种方法拔除牙的数量。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上颌磨牙以纵折为主,下颌磨牙以斜折为主。上颌第一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35%(50/143)和12.5%(8/40),差异有显著性(P=0.041);上颌第二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40%(30/75)和23.5%(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6);下颌第一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37.5%(45/120)和21.4%(6/2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4);下颌第二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48%(23/48)和20%(3/15),差异无显著性(P=0.662)。结论:对于折磨牙的拔除,应首选牛角钳,约40%的牙可以完整拔除,70%以上的牙可以不同程度地拔除,然后再选用牙挺或三角挺拔除残留牙根;对个别残留较深的断根,采用根尖挺或翻瓣去骨法拔除。按此流程操作,可以快速拔除折牙,减少创伤,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折裂牙 牙拔除 断根拔除术
  • 简介:后牙隐裂及折是临床上颇为多见的一种牙体病损,严重的病损如果处置不当,则可能导致患牙丧失.作者从1993年~1998年,在临床收治该类患者256例,共308颗患牙.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后牙隐裂 折裂 临床治疗 观察 牙体病 严重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早期隐牙以保存活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1月泰州市口腔病防治院门诊收治的26例患者的30颗来治疗早期活髓隐牙,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5颗患牙采用综合治疗,Ⅱ组15颗患牙直接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对两组牙随访观察2年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的治疗成功率为73.3%,Ⅱ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隐牙应进行仔细检查,明确诊断及分类,保存活髓的直接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早期隐裂牙 金属烤瓷全冠 活髓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颌总义齿的折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折原因,探讨修补方法。方法:对51例上颌总义齿折的性质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用基托置换技术进行了修理。结果:88.24%为咬合过程中折。折的部位一般位于前部且多为纵,占97.78%。60%前部纵的患者喜食韧性大,较硬的食物。运用腭前区置金属网加自凝树脂方法及运用腭前区置金属网加基托置换的方法修理,随访一年,成功率分别为81.58%,100%。结论:为防止上颌总义齿折,应在高应力区增加抗力措施,避免不良唇系带切迹,保证平衡。

  • 标签: 上颌总义齿 基托折裂 原因分析 修补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牙槽突植骨区牙移入的可行性及牙移入的方式,评价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槽突患者10例,行牙槽突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的根尖片,观察牙移入植骨区的情况,测量T1和T2阶段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参照Bergland四分法评价移植骨的高度变化。结果:①牙整体移入植骨区,牙槽骨支持率为(89.85±2.51)%(T1)和(90.22±2.44)%(T2),牙移入植骨区后的牙槽骨支持率与植骨后3个月的牙槽骨支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移植牙槽骨的高度在牙移入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唇腭裂患者植骨后,可将裂隙邻近的牙移入植骨区,获得良好的牙槽骨支持。牙的移入有助于维持移植骨高度,提高植骨的成功率。

  • 标签: 牙槽突裂植骨 牙移动 根尖片
  • 简介:窦道是慢性根尖疾病或根纵的一种结果。通常依据常规的临床检查或患者主诉伴随偶尔的溢脓及肿胀等症状对它作出诊断。本文报告一个不常见的病例:上颌尖牙出现多发性的窦道开口。在根管显微镜下去除根管充填物后,确认患牙为根纵。当临床上发现1颗牙齿出现多个窦道时.医师应该考虑到根纵的可能性。

  • 标签: 多发性 窦道 示踪 根纵裂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生物膜应用于齿槽植骨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9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单侧齿槽患者108例,年龄9~13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单纯应用髂骨松质骨行植骨修复,试验组48例应用髂骨松质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覆盖行植骨修复。术后1周及3、6、12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试验组植骨成活率和临床成功率(97.9%、79.2%)高于对照组(86.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联合应用于齿槽植骨修复中,可有效提高植骨成功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好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齿槽裂 骨移植 胶原生物膜 自体骨
  • 简介:纯钛金属有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性能。用纯钛金属制作的支架义齿戴用舒适,功能好,有利干余留牙和其它口腔组织的健康。但是由于纯钛金属在高温下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所以给钛的加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形成了设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的局面,从而制约了它的快速普及。

  • 标签: 制作 支架 纯钛 压差式铸造机
  • 简介:目的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来检验可填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材料和方法取6种树脂(SureFil,Alert,P-60,SynergyCompact,Pyramid和Solitair)各4个样本固化在96孔板的小孔侧壁上。每个样本表面滴加含有1×10^6活变形链球菌的混悬液101μL,37℃保持1小时。每个孔中加入新配置的培养液后.将96孔板放入可用作培养箱的调温分光光度计内。每30分钟记录一次光密度,连续16小时监测细菌生长情况。ADT的方法是将样本放人预先在培养基上打好的小孔内.培养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的宽度。结果两种试验中所有材料样本都没有抑制变链菌生长。DCT试验中有三种材料加速了变链菌的生长。在磷酸缓冲液中放置7~30天后复合树脂的抑菌性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可填复合树脂料没有抗菌性。而新鲜聚合的复合树脂有助于细菌生长。

  • 标签: 复合树脂 抗菌性能 填压 细菌生长情况 COMPACT 96孔板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模式缺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透明的、可快速成形的缺隙保持器,应用于儿童乳牙早失后缺隙的保持。结果:30例患儿配戴透明模式缺隙保持器后,无不良反应,保持效果肯定。结论: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的缺隙保持器,制作工艺简单,配戴舒适,间隙保持效果稳定。

  • 标签: 压模 缺隙保持器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4种机用镍钛系统体外预备根管后产生牙本质微的差异,为临床医生选择根管预备器械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鞍钢集团总医院口腔科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口腔科门诊拔除的新鲜完整下颌切牙为研究对象,按统一标准选择125颗样本制作研究模型,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将样本平均分为5纽,4个预备纽分别应用机用ProTaperNext(N纽)、WaveOneGold(W组)、M3-Pro(M组)、ProTaperUniversal(P组)进行根管预备,余下一组作为对照(C组)不进行根管预备。在距根尖3、6、9mm处水平切割牙根,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截面出现牙本质微情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未预备的C组没有发现牙本质微,P组产生微的牙数与N组、W组和M组分别对比均有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预备组在距根尖3mm处产生微的牙总数对比距根尖6mm处和9mm处有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机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可能造成牙本质微,在距根尖3mm处产生的微要显著多于距根尖6mm和9mill处;相较ProTaperUniversal,使用ProTaperNext、WaveOneGold和M3-Pro可显著降低微的发生率。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牙本质微裂 牙根纵裂
  • 简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常伴有牙槽嵴,而裂隙侧的尖牙多发生阻生,即使在适当的年龄做了牙槽嵴植骨术,也常会出现尖牙阻生。本文介绍一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嵴患者经过术前扩弓治疗后进行牙槽突植骨,植骨术后正畸治疗完成尖牙牵引助萌。

  • 标签: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牙槽嵴植骨术 唇腭裂患者 尖牙阻生 牙槽嵴裂 牙牵引
  • 简介:目的:评价2种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键槽缓式(ASC-52)附着体13副,按扣式Revaxsystem附着体10副,分别修复14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肯氏Ⅰ类缺损3例,肯氏Ⅱ类缺损6例,肯氏Ⅲ类缺损5例.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同类别缺损的RPD对照.结果:经6个月-5年观察,85%以上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易适应、咀嚼有力.对74颗基牙复查结果显示,基牙无叩痛、松动,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其中16颗基牙有龈缘充血水肿现象,附着体上少量牙石沉积;对照组56颗基牙中24颗(42.86%)有龈缘充血水肿,其中12颗(21.42%)甚至有颈部继发龋发生.所有修复患者咀嚼效能测定:PAD组6个月后的咀嚼效能可达同龄正常牙列者的82.40%,5年后达正常牙列者的93.30%;RPD组6个月后达53.90%,5年后达71.90%,P<0.05.结论: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冠外附着体 精密附着体 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牙周病患者中大跨度固定义齿的修复治疗在技术上很难实现。尽管现有的牙周再生手术和种植治疗通过增加基牙数目来避免较大的修复跨度,但是修复并发症却每每发生。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将金沉积基底冠引进传统修复技术中,简便了临床操作,通过提高修复的精密度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金沉积技术 固定修复 牙周再生 病患 修复治疗 固定义齿
  • 简介:目的:评价手动填法和手动结合机械(自动)填法对可压树脂修复体龈缘封闭性的影响。方法与材料:测试两种可压树脂:PyramidDentin(BiscoDental)和Filtekp-60(3MEspe)。研究选取37颗拔除的人无龋磨牙和前磨牙,每颗牙上分别制备2个标准II类洞.用分层技术充填修复:近中II类洞修复采用手用器械填.远中II类洞修复采用手用与自动联合填技术(KaVo)。充填后的牙齿接受温度循环和载荷循环测试。将牙齿浸泡于05%的碱性品红中,37。C放置96h后.将样本沿近远中向剖为3部分,检查龈壁的染料渗透情况。结果:FiItekP。60和Pyramid自动填组较手动填组有更好的封闭性。染料渗透评分范围为0~3,两种树脂自动填修复体的平均染料渗透评分分别为0和1.手动填压平均染料渗透评分分别为2(P=0043)和3(P=0.079)。手动填时.Filtekp-60比PyramidDentin有更好的边缘封闭性(P=0.037)。自动填时.两种材料的染料渗透无显著差异(P=0.066)。结论:本体外研究显示:手动和自动填技术联合应用可减少可压复合树脂修复体龈缘的微渗漏。

  • 标签: 填压 边缘封闭 可压树脂 复合树脂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型软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经改良型软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12例,观察戴用矫治器前、后的临床表现,并将其戴用矫治器前、后的多导睡眠仪(PSG)监测数据及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OSAHS患者戴用改良型软膜式口腔矫治器3个月至1年后,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均较戴用前明显降低,而血氧饱和度(SaO2)则有明显升高;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的上气道宽度增加;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结论改良型软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以无创伤性、可逆性、经济实用、戴用舒适感较强、便于携带而日益受到重视。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