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人牙本质与复合树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蠕变行为的匹配性。方法收集离体人磨牙切削制作圆柱体形态的牙本质试件20个,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D300与D50两组,每组10个试件。制作圆柱形复合树脂试件20个,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R300与R50组两组,每组10个。分别对D300与R300组的试件施加300N载荷、D50与R50组施加50N载荷至7200s,每5秒记录1次应变,绘制应变-时间曲线并提取最大蠕变应变,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牙本质与复合树脂在实验条件下均表现出一定的蠕变行为,且蠕变曲线形态有差异。300N载荷下牙本质最大蠕变应变为(2.953±1.099)%,复合树脂最大蠕变应变为(1.370±0.069)%,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01);50N载荷下牙本质最大蠕变应变为(1.490±0.348)%,复合树脂最大蠕变应变为(0.483±0.1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6,P〈0.001)。结论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载荷时牙本质蠕变较复合树脂蠕变明显。

  • 标签: 牙本质 复合树脂类 压缩蠕变
  • 简介: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拟与纯钛匹配的RG低熔实验瓷的热力学性能。方法:采用Setaram-TGDTA92型综合分析仪,对RG实验牙本质瓷粉和遮色瓷粉进行差热分析,以确定其玻璃相转化温度。分别将RG牙本质瓷和遮色瓷作制成25mm×10mm×8mm大小的试件,各2个;铸造规格为04mm×25mm的纯钛试件2个。用Dilatometry-Dil402NET2SCH热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这3组试件的热膨胀系数。结果:遮色瓷和牙本质瓷的玻璃相转化温度分别为470℃和460℃。遮色瓷、牙本质瓷和纯钛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6.28±0.06×10^-6℃、7.69±0.08×10^-6/℃和10.00±0.100×10^-6/℃。结论:实验瓷与纯钛热力学性能基本匹配

  • 标签: 纯钛 热力学
  • 简介:目的:瓷贴面已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恢复前牙形态和色泽的修复方法。但瓷贴面的厚度限制和高半透明性使其在颜色匹配上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目的是研究牙本质颜色及树脂粘结剂颜色对瓷贴面修复颜色匹配的最终影响。方法和材料:预先选择色号(A1)作为上颌中切牙修复的目标色.用数码分光光度比色计(SpectroShade.MHT)测量其牙色参数(L*a—b).用可以代表较大范围的牙色度分布的9种天然牙本质颜色(NaturalDieMaterial,IvoclarVivadent)制作上颌中切牙树脂复制品,然后运用瓷贴面的标准牙体预备方法在树脂牙上进行预备。用7种不同色度的树脂粘结剂(VariolinkVeneers,IvoclarVivadent)将制作好的瓷贴面(IPSEmpressEsthetic.A1.0.6mmthick.IovclarVivadent)粘贴在树脂牙上。测量粘固后贴面的L*a~b值,计算与目标色(A1)之间的△E值。△E〉3.3即被认定为可被肉眼察觉的显著性颜色不匹配。结果:7种不同色度的树脂粘结剂对贴面最终颜色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因为每一个试样组测出来的△E值几乎都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天然牙本质的颜色对最终的颜色匹配有明显的影响。在63个试样组(9种不同颜色牙本质的树脂代型和7种色度的树脂粘结剂组合)中没有一组达到可接受的颜色匹配。结论:薄的瓷贴面不能遮住下面牙本质的颜色.即使是运用了不同色度的树脂粘结剂。联合运用遮色瓷也许能够提高最终的配色效果。

  • 标签: 粘结剂 牙本质颜色 遮色 分光光度计 目标色 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