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牙周病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给传统修复带来困难,牙周病患者种植条件的特殊性及种植术后风险增高,都增加了牙周病患者即刻种植的难度。但只要牙周病患者种植术前的牙周状况得到良好控制,手术操作中严格要求并通过相应的骨增量技术,术后得到良好的牙周维护,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 标签: 牙周病 即刻种植 骨增量
  • 简介:要想在美观区域内获得维妙维肖的种植修复体,过度重建(overbuilding)缺牙部位组织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先天性的牙缺失,缺牙区可能发育不足。而拔牙和外伤可能引起牙槽嵴的缺损。过度重建的目的旨在为修复我行我素提供一个良好的修复条件。从而使该区域可以被塑形为理想的牙龈外形。文中结合数例病例对在美观区域内保存及过度重建缺牙部位组织的外科和正畸方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美观区域 种植体 软组织处理
  • 简介:由个体细菌及转人细菌构成的微生物与包括肿瘤在内的人类疾病密切相关.为了观察与口腔癌相关的微生物的改变,我们对病人解剖学上相匹配的患侧与健侧组织的16SiDNA高变区序列突变扩增子进行测序.在我们发现并随后确认的肿瘤样本中,与病人正常的组织相比厚壁菌门菌群(特别是链球菌属)和放线菌群(特别是罗氏菌属)显著减少.

  • 标签: 微生物 口腔癌 区域内 细菌构成 链球菌属 人类疾病
  • 简介:目的: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sensorytesting,QST)探讨年轻人群的三叉神经区域感觉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20例,平均(24.4±3.52)岁。在眶下神经分布区域(V2)、下颌神经分布区域(V3)的左右侧分别测量冷/热感觉阈值(CDT/WDT)、冷/热疼痛阈值(CPT/HPT)、机械感觉阈值(MDT)和机械疼痛阈值(MPT),采用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女性的C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2);女性的W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温觉刺激更为敏感(P=0.012);女性的HP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34)。V2比V3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01),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V3左右两侧的QST各项指数均无差异。结论:温度和机械的定量感觉测试可作为评价三叉神经区域感觉功能状况的一种手段。

  • 标签: 颌面部疼痛 定量感觉测试 三叉神经
  • 简介:目的:采用口腔全景X线片,对上颌牙槽骨高度的区域性差异及其特点进行测量分析,为牙弓牙槽弓新分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支持。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正常成年上颌骨X线全景片,根据笔者团队提出的牙弓牙槽弓分区,分别对弓顶区、弓肩区和弓体区各牙位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弓顶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的高度,弓肩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与骨性上颌窦底高度,弓体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上颌窦底的高度(h),统计各牙位牙槽骨平均高度与各区域牙槽骨平均高度最低牙位,同时以h≤6mm,6mm〈h≤8mm,8mm〈h≤10mm,10mm〈h≤12m,12mm〈h≤14mm,h〉14mm为参考区间,分别统计不同牙位牙槽骨高度在各高度区间的百分比。结果:正常成年人弓顶区中切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24.8mm,弓肩区第二前磨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6.8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百分比分别为1.75%,4.25%,9.25%,12.75%,14%与58%,弓体区第一磨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2.7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的百分比分别为9.5%,20.25%,14%,12%,11.75%与32.5%。结论:上颌牙槽骨高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新牙弓牙槽弓分区既能较好地体现这种差异,也能很方便地将这种差异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

  • 标签: 牙槽骨高度 分区 牙种植 X线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肿瘤及其就位腺体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2004—2006年甘肃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及其就位腺体区域性切除+局部面神经解剖并且保留腮腺主导管的术式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经过3~5年的随访无一例复发,均达到治愈目的。术后并发症:出现面神经颧支暂时性瘫痪1例,颊支暂时性瘫痪2例,经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发生腮腺局部积液4例,经穿刺抽液换药,加压包扎后均得到痊愈,无一例涎瘘发生;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但范围较小;愈后检查患者,手术侧凹陷不明显,面部左右基本对称,腮腺检查分泌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肿瘤及其就位腺体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或其他良性肿瘤合适的手术方式。与标准的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相比,能减少面神经损伤、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面部形态的对称性,避免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的不同。方法对677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术(342例),另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35例),比较拔牙用时断根率、牙槽窝完整率、牙龈撕裂率、干槽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微创技术用时长于传统技术,但在各项并发症指标均优于传统技术,除干槽症发生率外,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恐惧,一定程度达到舒适化拔牙。

  • 标签: 微创技术 拔牙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90例,其中44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46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时间2~9年。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采用两种术式肿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 标签: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SmartClip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对正畸疗程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过自锁托槽(SmartClip)和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结束的女性患者各28名,均为恒牙早期(12-14岁)并拔除四颗双尖牙,比较两组疗程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AR分值差异无显著性。自锁托槽组疗程比传统直丝弓托槽组平均长1.75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托槽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正畸疗程略有不同。

  • 标签: PAR指数 疗效 疗程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992—2009年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4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分析腮腺浅叶切除术(88例患者)与腮腺区域性切除术(60例患者)两种术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的病例,术后瘢痕、局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及腮腺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术式,对界限清楚、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应尽量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减少并发症;对过大或边界不清的肿瘤仍宜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以减少复发。

  • 标签: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比戴用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器后牙周指数的变化.材料和方法选取12~18岁正畸患者8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AO公司生产的T3自锁托槽矫正的患者;对照组,采用杭州西湖公司生产的徐氏托槽矫正的患者40例.由同一牙周专科医师分别检测8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GI,PLI,SBI,PD).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GI,PLI,SBI,PD)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不会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牙周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 标签: 自锁托槽 矫治器 牙周指数
  • 简介:目的:评价并比较3shapeTrios口内印模技术与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在全瓷高嵌体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行全瓷高嵌体修复的80颗患牙随机分为直接组和间接组(40颗/组)。直接组采用3shapeTrios口内扫描仪采集数字化模型,间接组采用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后,再从石膏模型上制取光学模型,分别记录取模时间、患者舒适度。修复体试戴时记录修复体调改时间,修复完成后2个月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直接组取模时间和修复体调改时间显著短于间接组(P〈0.05);取模时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间接组(P〈0.05);制作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及颜色显著优于间接组(P〈0.05);两组间修复体外形和质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硅橡胶印模相比较,3shapeTrios口内印模技术在全瓷高嵌体临床应用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3shape TRIOS 硅橡胶 印模 高嵌体
  • 简介:目的比较自锁矫治器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用于拔牙矫治病例的矫治效率。方法从2006—2010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并完成治疗的错畸形病例中选择使用Damon3MX自锁矫治器(自锁组)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结扎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各15例,分别记录其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平排齐时间:自锁组为(5.8±2.10)个月,结扎组为(4.5±0.71)个月;关闭拔牙间隙时间:自锁组为(8.3±3.65)个月,结扎组为(6.6±2.99)个月;总体治疗时间:自锁组为(20.4±5.04)个月,结扎组为(16.8±2.66)个月;有效复诊次数:自锁组为(19.0±4.83)次,结扎组为(16.4±3.41)次。自锁组的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均较结扎组多,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拔牙矫治中,Damon3MX自锁矫治器并未表现出比传统结扎式矫治器更高的矫治效率。

  • 标签: 自锁矫治器 传统矫治器 Damon 3MX 矫治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在颞下颌关节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七年制本科生28人,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可视化教学+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理论考试结果显示,2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医学思维方式。结论: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可视化 LBL CBL 教学模式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与美国微笑列车唇腭裂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微笑列车临床技能与麻醉区域培训于2010年3月9日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举行。来自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5省项目合作医院的50名口腔专业医师、麻醉医师全程免费参加培训。

  • 标签: 口腔医学院 合作医院 微笑列车 中山大学 唇腭裂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