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分析系带切除上颌中线间隙关闭、顽固性及复发,无论是否进行后续正畸治疗。材料方法:作为回顾性研究.本研究纳入了在2002年9月至2011年6月之间进行了C0:激光系带切除所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各项相关信息在手术当日及后续复查中均有记录.包括年龄、性别、上颔中线间隙大小、上颌尖牙萌出状态及是否进行正畸治疗。结果:在满足入选标准59患者中.31(52.5%)进行了积极正畸治疗,27(458%)单纯进行了手术.1患者正畸相关信息不全。在第一次复查时(2~12周).正畸患者中仅有4牙间隙关闭.而非正畸患者中则没有看到间隙关闭。在第二次复查时(4~19个月).正畸患者中20牙间隙关闭.而非正畸患者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2)。在长期随访中(21~121个月),只有4患者中线间隙持续存在,而其中3仍在进行正畸治疗。结论:对于上颌中线间隙伴随系带肥大间隙关闭。系带切除联合正畸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进行系带切除。本研究证明了上颌中线间隙治疗中多学科联合重要性.理想治疗团队中应该包括科医师、口腔外科医师、牙周科医师及正畸医师。

  • 标签: CO2 系带切除术 系带 激光 中线间隙:上颌间隙
  • 简介:牙周手术可能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肿胀和组织坏死、化脓或感染、一过性菌血症、神经损伤和出血。切除牙周手术通常可能导致附着组织减少。而牙齿移位作为术后并发症从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详细报告了一在接受牙冠延长术后发生牙齿移位病例,采用上颌可摘式改良Hawley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而将牙齿复位。医生必须在术前仔细检查患牙咬合状况,并采取措施来防止在愈合期内可能出现牙齿移位。如果不能使咬合与牙弓达到稳定,就可能引起术后牙齿移动,并由此影响患牙预后和使日后修复计划复杂化。

  • 标签: 牙齿 术后并发症 牙冠延长术 移位 牙周手术 咬合
  • 简介: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牙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1年来锦州市口腔医院就诊因牙周病导致个别牙严重错牙合畸形患者19(患牙26颗),GTR术后6个月开始正畸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患牙牙周状况。结果19患者经牙周-正畸治疗后,有17达到矫治目标,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前牙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R手术可使牙周-正畸治疗安全性、疗效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病 正畸治疗
  • 简介:本文联合采用硬/软组织移植来扩增具有菲薄生物型特征牙龈组织。一位26岁女性,下前牙唇倾伴有MillerⅠ、Ⅲ型牙龈退缩,要求进行阻断性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翻起颊侧全厚瓣、穿孔暴露骨松质、骨移植和一期缝合。术后2周、4周和2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回访。二期手术为潜入式黏膜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术后2周、4周、6周、8周和1年进行回访。术后3年随访时,牙根间骨凹陷消失,菲薄牙龈组织得到扩增。一期手术后6个月时仍有软组织退缩.二次翻瓣发现唇侧骨板增厚,侧切牙和左中切牙处增厚2mm.右侧尖牙处增厚3mm。左尖牙和右中切牙处未发现骨扩增.但右中切牙处骨开裂有所减小。总体而言,下前牙唇侧骨板增厚、增高2~3mm。二期手术后2个月,几乎所有的根面都得到覆盖,左中切牙处仍有1mm牙龈退缩。下前牙唇侧软组织增厚2mm.但肉眼未见角化龈高度增加。牙根间骨凹陷消除,软组织得到扩增,牙龈高度增加,牙龈生物型特征得以改变。牙间龈乳头缺损,邻面黑三角仍存在。软组织移植2个月时,左中切牙牙龈仍有部分退缩。结缔组织移植术后1年时,其根面几乎完全覆盖。软组织扩增使牙根间凹陷和牙间龈乳头缺损得以消除,临床可见膜龈联合重新形成。术后3年疗效稳定.患者进行咀嚼和常规口腔清洁时感觉舒服。唇侧骨板增厚、软组织扩增使治疗效果得以长期稳定,也减小了再次发生临床附着丧失可能。

  • 标签: 软组织移植 临床报告 手术后 骨扩增 牙龈组织 正畸
  • 简介:目的:分析1Rieger综合典型家系病例,对临床医师认识和诊断这一与口腔发育异常密切相关罕见遗传病提供线索和信息.方法:对1Rieger综合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修复治疗和表型分析.结果:临床诊断1Rieger综合征病例家系,显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该综合征可导致严重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结论:Rieger综合征是导致先天牙齿缺失重要遗传性疾病之一,由于修复治疗需要,可能对口腔医师在这一疾病发现和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RIEGER综合征 先天缺牙 家系
  • 简介:1、病历报告患者×××,男,11岁。检查:恒牙,6666反,33缺失,4224各2mm间隙,55畸型中央尖,66完全近中,66近中尖对尖,前牙反覆Ⅲ°,反覆盖Ⅱ°,上颌后缩,下颌前突,面中1/3明显凹陷。下颌可后退至对刃。诊断:毛氏Ⅱ1+Ⅲ2,...

  • 标签: 牙反 固定矫治器 尖牙 发育期 全口 正常位置
  • 简介:本文报道一种新腮腺切除V形切口设计,该切口仅涉及耳前和耳后切口,没有发际线或上颈部切口。可用于接近几乎所有表面腮腺区域.包括上部和前部,瘢痕最小。为了评估该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美容效果,前瞻性地招募15(2015年9月-2016年9月)患者,将部分腮腺切除作为良性腮腺肿瘤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腮腺切除术 颈部切口 V形 美容效果 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
  • 简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是一种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皮肤痣样基底细胞癌及多种骨骼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作者报告1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病理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角化囊肿 成釉细胞瘤
  • 简介:Sturge—web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以颜面部皮肤微静脉畸形、癫痫、青光眼和脑部异常钙化等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报告1典型病例,对其主要临床特点、发生率、诊断和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血管瘤 微静脉畸形 癫痫 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
  • 简介:下颌下腺切除手术是口腔颌面-头颈外科经典手术之一。经典下颌下腺切除采用距下颌骨下缘1.5~2.0cm平行切口,称为经颈部进路(transcervicalapproach)。该切口具有进路直接、显露充分、操作方便、能有效控制出血和便于扩大手术范围等优点,是下颌下腺切除首选切口。但该进路也有缺点,如留有颈部瘢痕,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1%~7%)、舌神经(1.4%)、舌下神经(2.9%)可能,严重者可引起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少数患者还可导致唾液腺囊肿。随着对面颈部手术美容要求提高.年轻和女性患者不愿接受下颌下区明显永久性瘢痕以及可能引起暂时性口角歪斜。然而,即使将切口设计在下颌下区皮纹内、以美容缝线精细缝合和采用小切口,仍会留有瘢痕。

  • 标签: 下颌下腺 下颌下腺切除术 手术进路
  • 简介:目的:比较内镜辅助下2种手术入路在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3行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内镜辅助下切除患者(男15,女8),11经口入路(endoscopy-assistedtransoral,ETO),12经颈小切口联合下颌支垂直骨离断术(endoscopy-assistedtranscervicalminimalincisionplusosteotomyoftheverticalramusoutsidethemandibularforamen,ETC+MO),比较2种手术入路临床效果。结果:ETO组患者均为良性肿瘤,ETC+MO组有2腺样囊性癌和1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无破裂。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ETC+MO组有1出现暂时性面神经轻瘫,术后8周自发性缓解。ETO组所有患者和ETC+MO组10患者均获得理想面部美学保存效果。经7~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ETO和ETC+MO入路均为安全可靠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手术方法,且术后均可获得良好功能和美观效果。2组比较,ETO组住院时间较短,可避免下颌神经损伤危险,ETC+MO组则更适用于晚期、复发性咽旁间隙肿瘤。

  • 标签: 内镜 咽旁间隙 肿瘤 经口入路 经颈入路 下颌骨离断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数字化扫描、设计和制作不加饰瓷新型锆冠在前牙修复中应用前景。方法:结合2要求前牙修复患者,1常规牙体预备,分别采用不加饰瓷全程数字化新型锆冠和传统数字化切割二氧化锆内冠加人工饰瓷方法制作瓷冠,对比两种修复体在口内修复效果差异。1采用微创牙体预备,保存牙髓活力,全程数字化设计制作完成新型锆冠,唇侧冠厚度仅为0.6mm。结果:新型锆冠可通过在唇侧上透明釉方式,或在冠唇侧厚度仅为0.6mm情况下,获得较为自然仿生美学效果。结论:新型数字化锆冠在获得较为良好美学效果同时,能完成微创修复和咬合关系不良等一些复杂病例修复。

  • 标签: 全程数字化 全锆冠 全瓷冠 修复
  • 简介:口-面-指综合征oral-facial-digitalsyndromes,0FDs)是一类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畸形、骨骼畸形或伴有肾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畸形先天性综合征,目前依据临床表现分为13种类型。本文报告1V型病例,并复习最新分型及分子诊断进展。

  • 标签: 口-面-指综合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OFD I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992—2009年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148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分析腮腺浅叶切除(88患者)与腮腺区域性切除(60患者)两种术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治疗病例,术后瘢痕、局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及腮腺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腮腺浅叶切除病例。两种术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术式,对界限清楚、体积较小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应尽量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减少并发症;对过大或边界不清肿瘤仍宜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以减少复发。

  • 标签: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随着保健和医疗水平进步,一部分老年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进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这也使得其凝血机制发生改变,凝血时间变长,这些患者是否能安全拔牙及拔牙后处理等,一直是齿槽外科比较棘手问题。本文通过对15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在不停药情况下拔牙术后处理临床效果评价,以资对类似患者治疗处理提供借鉴。

  • 标签: 拔牙 阿司匹林 出血 齿槽外科
  • 简介:多数有关牙槽嵴牵引病例报告报道了上、下颌骨垂直牵引,也有少数报告报道了牙槽嵴水平和斜向牵引。本文报道l上颌牙槽嵴萎缩向前方牵引10mm,同时垂直向牵引5mm,随后植入9个种植体。此患者为55岁健康女性,患者主诉全部上颌牙齿松动,除了左侧上颌第二磨牙,上颌11颗牙患有进行性边缘性牙周炎,无法保留而拔除。拔牙后3个月,远离上颌窦在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间行水平截骨术,在其远中行垂直截骨术。确认牙槽骨完全移动后,用小型钛钉固定牵引器,并用树脂水门汀粘附在硬腭上。l周后,上颌牙槽嵴开始向前下方牵引,每日2次,每次0.25mm,连续牵引25日结束。牵引完成后行CT检查显示上颌牙槽嵴处于种植最佳位置。4个月后植入9个种植体。所有种植体具有良好初期稳定性并形成骨结合。但是。2个前牙种植体因戴过渡性可摘局部义齿而松动被拔除。种植体植入后16个月无严重边缘性骨吸收。说明垂直、水平和斜向牙槽嵴牵引可广泛应用于增高萎缩牙槽嵴。

  • 标签: 前下方牵引种植术 次全上颌牙槽嵴萎缩 牙槽嵴牵引 种植体植入
  • 简介:牙根内吸收是指根管内发生进行性病理性吸收,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表现为膨出于根管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影.有时是根管影像整体性增宽,严重牙根内吸收可导致牙齿丧失。

  • 标签: 牙根内吸收 根管内出血 外伤牙
  • 简介:该文旨在比较喉切加术后放疗与保留喉化放疗患者长期生存质量。应用调查问卷对67喉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喉患者术后置入发音装置。结果,非手术组在机体、社会及功能方面优于手术组,总生存质量评分非手术组高于手术组,差别显著。手术组往往存在睡眠障碍、呼吸困难及疼痛,并在感知、社会交往、语言方面更加困难,但非手术组也存在口干、唾液黏稠等较大问题。结论:喉癌患者非手术组生存质量优于手术组,主要是由于非手术患者具有良好躯体、社会功能,较轻呼吸睡眠及语言障碍。

  • 标签: 生存质量评分 术后放疗 放疗患者 喉全切 非手术患者 喉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