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5月19日.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中华口腔医学会王兴会长、王渤秘书长和牛春华副部长以及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全体委员和新当选的第二届委员。此次换届大会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王渤秘书长主持。经过第一届专委会全体委员以及常委会讨论推荐第二届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以及委员提名.经中华口腔医学会审议后由全体委员进行不记名投票后产生。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专业委员会 麻醉学 主任委员 换届选举 秘书长
  • 简介:2007年3月3日至4月2日,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麓脚下的红珠山宾馆,成都市各医学期刊的编辑们欢聚一堂,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6届医学委员会换届暨医药卫生期刊出版专题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本届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的王晴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则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的编辑部主任马章淳担任。

  • 标签: 四川省人民医院 科技期刊编辑 医学期刊 委员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九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1月8-1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委会主办,北京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解放军口腔医学研究所等承办。会议内容包括口腔修复学专委会换届选举、口腔修复学术讲座与交流、学术论文壁报比赛等内容。此次会议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广大口腔修复从业人员,真诚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和参会。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换届大会 口腔修复学 口腔医学 学术论文 论文汇编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表面化学着色工艺和磁控溅射法种方法制备的彩色不锈钢正畸托槽的口腔黏膜刺激性,为新材料在口腔临床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60~70d鼠龄的雄性金黄色地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将种彩色正畸托槽分别缝合固定于组动物的右侧颊囊,将阴性对照材料缝合固定于每组动物的左侧颊囊,14d后无痛处死动物,取与材料接触部位的颊部全层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种材料的口腔黏膜组织刺激反应。结果20只动物均未出现全身及口腔黏膜局部的不良刺激反应。结论种彩色正畸托槽均无口腔黏膜刺激性。

  • 标签: 正畸托槽 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与机用环形钻针在拆除平行根管桩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人离体单根尖牙,截去牙冠后预备并接受预成钛桩修复,使用PanaviaF树脂粘结剂粘固。10颗牙做为对照;10颗牙使用机用环形钻针在桩周围切割出4mm深的窄沟;另有10颗牙用超声器械处理10分钟。使用通用测量仪检测使桩脱位所需的外力大小,数据进行标准差分析。结果环形钻针可去除桩周围的复合树脂粘结剂,但相当困难。种方法均不能有效地使桩脱位。

  • 标签: 根管桩 脱位 尖牙 超声器械 预备 粘固
  • 简介:目的:探讨腭骨外固定维牵张器在腭裂修复中关闭骨裂隙和后退腭骨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并制作维硬腭骨牵张器,在离体犬颅骨模型上制造人工腭裂模型,根据机械移动原理和牵张成骨原理,在硬腭后部设计2块可相对移动的转移盘,在一定范围内使骨块向内和向后移动,进行维牵张成骨,并进行了手术模拟。结果:研制的维缝牵张器可将转移盘前后方向移动16mm,近中方向左右各移动4mm,牵张器固定牢靠,转运盘稳定,牵张控制准确,在离体模型上可实现关闭裂隙、后退硬腭的设计要求。结论:设计的外固定维牵张器可以向后、内牵张腭骨,从而达到关闭裂隙和硬腭后退的目的。

  • 标签: 外固定牵张器 牵张成骨 腭裂
  • 简介:目的:比较种桩核-冠(预成螺纹型金属桩核和螺纹钉树脂桩桂)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3年修复的113例前牙残根残冠的单冠患者,采用种不同的桩-核-冠修复治疗方法。并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种桩-核-冠修复方法在核冠钉松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防止牙根折裂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成螺纹型金属桩核-冠组,在防止冠钉松动方面明显优于螺纹钉-复合树脂核-冠组(P〈0.05)。

  • 标签: 预成桩核 螺纹桩钉 复合树脂
  • 简介:桩冠的应用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由于根管治疗术的广泛开展,桩冠的修复有了可靠的基础,大量严重缺损的残根、残冠得以保留和修复[1].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笔者对经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残根,用成品根管桩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一次完成的成品桩树脂核和应用铸造金属桩核种方法制作桩核后,进行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修复,并对比其临床疗效.

  • 标签: 桩核技术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桩冠
  • 简介:目的这篇回顾性文章评价了单基牙、单桥体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FPDs),并与基牙、单桥体非悬臂梁树脂粘接FPDs对比。材料和方法通过2个数据库检索了一篇有关设计原则的出版物和11篇临床研究论文。6篇论文主要是有关单位悬臂梁树脂粘接FPDs的研究,5篇论文是有关双端固定设计的树脂粘接FPDs和悬臂梁树脂粘接FPDs的对比研究。结果如果能遵循正确的预备准则,单个牙缺失的单位悬臂梁树脂粘接FPDs修复体更可信赖,预后更好。结论根据论文回顾,同样条件下,单位悬臂梁FPDs较双端固定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显示出更长的寿命。

  • 标签: 悬臂梁 固定义齿修复 文献回顾 临床研究论文 固定局部义齿 数据库检索
  • 简介: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下种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后下颌牙列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采用亚历山大技术矫治完成的拔牙病例52例,分为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组(A组)和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组(B组),测量矫治前后下颌数字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Spee曲深度及前牙不齐指数,并通过头影测量获取下切牙唇倾度.采用配对及成组f检验分别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组病例的尖牙间宽度稍增大,第一磨牙间宽度、牙弓长度、Spee曲深度、IRR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下前牙唇倾度显著减小(P<0.05),B组变化不显著(P>0.05).B组治疗前后第一磨牙间宽度、Spee曲深度减小量均比A组大,下前牙倾斜度减少量较A组小(P<0.05).组尖牙间宽度、牙弓长度及IRR等变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有利于维持原有牙弓宽度的大小.下颌减数第一前磨牙有利于维持磨牙间宽度及回收下前牙;减数下颌第二前磨牙则更有利于磨牙前移调整磨牙关系并维持下切牙唇倾度.

  • 标签: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 拔牙矫治 数字化三维模型 头影测量
  • 简介:上颌尖牙位于上牙弓转弯处,是口腔中牙根最长的牙齿。正畸拔牙治疗的病例中,常常需要使上尖牙远中移动关闭间隙,特别是上颌强支抗设计的病例,尖牙需要远距离移动,有时为了节省支抗,需要采用步法,先远中移动上颌尖牙,再内收四颗切牙,尖牙移动的速度会直接影响矫治疗程。

  • 标签: 尖牙远中移动 上颌尖牙 临床处置 病因 支抗设计 拔牙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式口内固位装置结合上颌前牵引矫治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3例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分为快速扩弓结合上颌前牵引组(13例)和包绕牙合垫结合上颌前牵引(10例)。对组患者治疗前及前牵引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组患者治疗前、前牵引后的差值变化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组患者矫治后均出现SNA增大、ANB减小、下颌骨长度增加、Y-axis、MP/FH、MP/SN、PP/MP、U1-SN增大、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增加。这些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扩弓组患者前颅底长、上颌骨长度(Ptm-A)明显增加,下切牙明显舌倾。包绕牙合垫组患者后颅底长明显增加,面角明显减小,前面高明显增加。组间对比:S?Ba、NPg-FH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加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在临床上是确实可行的,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上颌后缩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和水浴处理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双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临时冠材料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种材料分别制备直径10mm厚2mm圆柱体18个,每种材料分3组,每组6个试件,分别为微波组、水浴组、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微波组在500W微波条件下处理3min;水浴组在55°C水中恒温浸泡30min。获取试件浸提液后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细胞相对增殖率:微波组(78.4%±4.3%)和水浴组(54.4%±4.3%)均大于对照组(47.6%±3.6%),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材料细胞相对增殖率: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毒性分级皆为1级。结论:微波和水浴处理可有效降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临时冠材料细胞毒性,对双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临时冠材料无明显作用。

  • 标签: 临时冠 微波 水浴 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比较常温下脱脂牛奶与汉克斯平衡盐溶液(Hank′sbalancedsaltsolution,HBSS)保存脱位牙对再植牙牙根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48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抽取3只为空白对照,直接处死取材拍摄根尖X线片,标本切片组织学观察;余45只随机分为3组,将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分别采用HBSS、脱脂牛奶浸泡或干燥室温保存,30min后植回牙槽窝,术后1、3、7、14、21d处死大鼠,拍摄根尖X线片进行图像分析,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后各时间点牛奶组与HBSS组近中根阴影面积无统计学差异,皆小于干燥组(P<0.01);牛奶组根尖组织炎症反应较轻,根吸收少,根周修复类型与HBSS基本相同。结论:脱脂牛奶与HBSS在常温下均为良好的脱位牙体外保存液,可在普通人群中作为再植牙保存液推广使用。

  • 标签: 牙再植 保存液 根吸收
  • 简介:2011年10月6-9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成功举办福建省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换届、专题讲座暨2011年“中重度牙周炎的系统治疗”、“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技术”培训班,福建省共有100多位口腔医生参会。本次福建省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换届产生了第2届主任委员:陈超,

  • 标签: 中重度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专业委员会 牙周病学 口腔医生 系统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正常上颌复合体在不同状态相同载荷条件下,眶区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其本身的生物力学行为特征。方法:在自主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分别模拟张口位和正中咬合时,上颌复合体的边界条件,计算并绘制出不同状态相同载荷时各种应力、位移的数据和图像。结果:正常上颌复合体在正中咬合和张口位种状态下,双侧第一磨牙受垂直集中压力作用,其眶区各部位应力和位移值不仅均较小;而且当受到相同的载荷作用时,其相应部位应力大小及位移值是不相等的。正中咬合时应力值小于张口位,特别是在眶外侧壁区域,这种差异更为显著,且此部位在张口位的位移也大于正中咬合位。结论:正常上颌复合体当双侧第一磨牙受垂直压力时,在不同状态各相应部位的应力和位移大小是不等的。正中咬合状态下,者均小于张口位。尤其是在眼眶外侧壁上,张口位的应力值显著大于正中咬合位,且张口位位移最大值在视神经孔附近。初步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在张口位给上颌第一磨牙施加过大的垂直压力。

  • 标签: 上颌骨复合体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旋转式和往复式种刷洗方式对E-max热压铸瓷、Ceramage聚合瓷、纳米树脂这三种美容修复材料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制备E-max热压铸瓷、Ceramage聚合瓷、纳米树脂试件各12片,按照不同的刷洗方式分成组,在室温下用自制的电动牙刷刷洗装置,以牙膏浆为磨损介质,对三组试样分别进行刷洗,每个试样刷洗时间为194.6min,刷洗力度为200N,刷洗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实验前后三种试件的重量损失、粗糙度变化值和色彩改变值。结果:种方式刷洗时,树脂组和聚合瓷组重量均有损失,热压铸瓷组重量无变化,其中树脂组〉聚合瓷组(P〈0.05);其中纳米树脂重量损失为旋转组〉往复式组(P〈0.05)。粗糙度值的变化,旋转式刷洗聚合瓷组和树脂组无明显变化,E-max组粗糙度值增加(P〈0.05),往复式刷洗造成三组材料的粗糙度值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热压铸瓷组最大,树脂与聚合瓷的变化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实验前后树脂组的色差值最大,Ceramage聚合瓷其次,E-max无明显变化;树脂组与铸瓷组之间的色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间无明显差异;种刷洗方式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电动刷洗会造成树脂材料和聚合瓷的重量损失和颜色改变,引起热压铸瓷的表面粗糙度值的增加。旋转式刷洗对树脂材料的磨损要大于往复式刷洗,往复式刷洗造成三种材料的粗糙度值均增加,种方式对材料颜色变化无差异。

  • 标签: 电动刷洗 热压铸瓷 CERAMAGE聚合瓷 粗糙度 颜色
  • 简介:在2007年3月21日美国新奥尔良市举行的第85届国际及美国牙科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andAmericanAssociationofDentalResearch)学术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王松灵教授等学者荣获国际牙科WilliamJGies奖(年度最佳研究论文奖)及JDR最佳封面论文项大奖。该研究内容发表在2006年国际最权威的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ofDentalResearch)。

  • 标签: 研究论文 国际 牙科 医学奖 DENTAL 首都医科大学
  • 简介:目的:比较渗透树脂ICON,XP-Bond与SingleBond2种常用的粘合剂在早期牙釉质龋病变中的渗透程度。方法:将90颗离体牙在37℃条件下浸入到0.1M乳酸溶液(pH4.5)浸泡8周,制成早期牙釉质龋样本。然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个标本,应用下列树脂,A组:ICON;B组:XP-Bond;C组:SingleBond2。然后用盐酸去除釉质,暴露树脂渗透区域,将标本喷金,用扫描电镜观察。用软件在显微照片上测量树脂标记长度,用统计学方差分析和Scheffepost-test进行分析。结果:ICON的渗透深度(81.26±19.27m)与XP-Bond(59.84±16.29m)。SingleBond2(52.86±17.63m)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种粘合剂系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的条件下,渗透剂ICON的渗透深度明显高于粘合剂系统;但是对釉质表面的表层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 标签: 人工白垩色斑块病变 树脂渗透深度 蚀刻和树脂粘合剂 SEM
  • 简介:中切牙间颗多生牙引起牙列拥挤错位的矫治王元英,于淑艳,吴淑萍一、典型病例男,15岁,恒牙列中切牙之间颗多生牙呈圆锥形,之间间隙9mm,位于唇侧稍偏向远中重叠,所差间隙8.5mm,切牙浅覆浅覆盖,磨牙中性关系,无遗传史,X线片显示前牙牙根发育正常。...

  • 标签: 牙列拥挤 多生牙 中切牙 矫治力 牙槽骨 牙周膜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