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今天许多种类的内窥镜已应用于临床诊断。由于优良的光源和光导系统使得精确的观察成为现实。手术可以在电视屏幕下操作,并获得优质的屏幕影像和内窥镜手术像片资料。1959年HopkinsHH博士发明了棒状透镜,1960年StorzK.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光导纤维,这些形成了现代内窥镜突破性进展。本文总结了与内窥镜发明者StorzK.的谈话内容。早期的内窥镜是JacksonC.医学博士设计的,在许多年内,这个设计没有进一步改进。培养一个内窥镜医师需要许多年时间在实验室用很讲究的方

  • 标签: 内窥镜手术 革命性 光导纤维 发明者 光学系统 医学博士
  • 简介:我科采用坐位气管切开术对20例呼吸困难危重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本院收治的呼吸困难危重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15~30岁者6例,30~50岁者12例,50~65岁者2例。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坐位 危重患者 呼吸困难
  • 简介:  例1女、45岁,因两眼胀痛,伴视力摸糊2天,于2006年5月16日人院.人院经检查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给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待眼内压下降后给予手术治疗.20%甘露醇静脉滴注5分钟后患者出现面部、双手灼热奇痒,随后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

  • 标签: 甘露醇静脉滴注 过敏例 静脉滴注过敏
  • 简介:自从1984年卫生部成立全国防盲指导组,将防盲工作列入了国家卫生工作项目以来,全国范围内的防盲治盲工作已历经20年。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防盲治盲及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笔者在中华医学眼科学会防盲学组、卫生部及中国残联有关防盲组织的领导下,在赵家

  • 标签: 防盲治盲 白内障复明手术 白内障手术 康复工作 初级眼保健 残疾人事业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1991-2004年收住的20例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手术治疗及术后放疗。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38.9%和20.0%。生存期最短15个月,最长达11年以上。结论本病发展快,预后差,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甚为重要。治疗主张采用综合疗法,即广泛彻底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疔。对于单纯的局部复发可以进行多次的扩大切除。(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238~239)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鼻肿瘤 鼻窦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安徽省立医院前身为合肥基督医院,始建于1898年,历经风雨洗礼,已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先进、专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 标签: 医院简介 安徽省 综合性医院 三级甲等
  • 简介:目的:评价七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ff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400眼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随机分成两组。100例为试验组应用七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另100例为对照组应用潇莱威滴眼液。分别于手术前、用药后1,2,4wk评估患者术后视疲劳的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近视患者视疲劳症状逐渐缓解,在术后1,2wk时,试验组的视疲劳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1;t=2.727,P=0.0025);术后4wk时,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3,P=0.10)。结论: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LASIK术后患者视疲劳症状可逐渐得到恢复和改善,七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改善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症状有效。

  • 标签: LASIK 七叶洋地黄双苷 视疲劳
  • 简介:目的观察七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对青少年低度数近视及视疲劳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于2015年6月至9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眼科门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用药情况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托吡卡胺组,施图伦组,每组40例80眼,分别比较三组用药前与用药后一月的裸眼视力与屈光状态,根据视疲劳问卷调查表评估用药前后的视疲劳症状变化。结果(1)裸眼视力:施图伦组及托吡卡胺组较治疗前裸眼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视度数:施图伦组较治疗前矫正度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卡胺组矫正度数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矫正度数较治疗前对比无差异。(3)视疲劳症状:施图伦组视疲劳症状改善37例,总改善率达92.5%。对照组及托吡卡胺组对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图伦滴眼液能显著改善近视患者的视疲劳症状,对于低度数近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七叶洋地黄双苷 近视 视疲劳
  • 简介:目的:对湖北地区20~29岁人群的角膜散光情况与不同近视度数的关系进行调查,找出其变化规律。方法:用角膜地形图对随机抽取的2254例湖北地区20~29岁青年居民进行散光度、轴向及近视度数的测定,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各个近视度段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其中女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5.3%,中度近视段约为82.7%,低度近视段约为87.2%;男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4.6%,中度近视段约为83.0%,低度近视段约为82.3%。20~29岁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人群中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且各个近视度段不论男女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

  • 标签: 湖北 20~29岁人群 角膜地形图 角膜散光 近视
  • 简介:目的评价不增加切口的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29例(29眼)严重眼外伤合并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病人采取玻璃体手术治疗,置灌注后,通过板层的20G玻切穿刺口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再通过此切口行玻璃体手术,处理玻血和或网膜损伤,术终眼内填充气体或硅油。结果25例患者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充分引流完全复位,4例患者残留少量积血,表现为小块脉络膜隆起,注入硅油后,术后一月复查网膜复位。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改善。结论采用不增加切口的三通道玻切的巩膜切口可以有效引流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达到理想疗效。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脉络膜上腔出血 巩膜切开术
  • 简介:目的观察23G联合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明确诊断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的患眼并行23G联合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共37例病例37只眼纳入研究。记录术前视力、眼压及眼部病情,手术中切除玻璃体后采用硅油或C3F8气体填充玻璃体腔,术后采取面向下体位。术后平均随访4.34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至随访期结束,视网膜复位31例(83.7%);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一过性高眼压11例(29.7%),持续性高眼压2例;发生并发性白内障18例(48.6%)结论23G联合20G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23G 20G 脉络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