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泪小断裂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急症之一,及时手术吻合断裂的泪小,恢复泪道通畅,可避免终身溢泪的痛苦;但基层眼科专业医师对该技术的应用较少,而外科或全科医师行内眦部及其附近的眼睑裂伤清创时往往容易忽视泪小断裂的问题。另外某些患者没有意识到溢泪的痛苦,由于经济等原因拒绝吻合泪小,创口愈合后无法忍受溢泪的痛苦,最终选择期泪小吻合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11年12月泪小断裂行期吻合术的病例23例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手术吻合 专业医师 眼睑裂伤 全科医师
  •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硅胶(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01/2015-10来我院就诊的47例47眼泪小断裂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在泪小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从上、下泪小点“U”形置入,在泪道中保留3mo。拔后,观察泪道通畅率、是否伴有泪溢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泪小吻合成功,新型硅胶顺利植入。未发生硅胶相关的并发症,如眼部刺激、泪小点外翻和撕裂、过早脱落等。治愈41例(87%),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部分治愈4例(9%),患眼轻微泪溢,但泪道冲洗通畅。失败2例(4%),患眼泪溢,泪道冲洗不畅。结论:在泪小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置入物,其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术者学习曲线短。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双泪小管置入
  • 简介:腺样体切除术是儿童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但术后出血仍是腺样体切除术最主要的并发症。出血不但有损于患儿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2年来,我科应用改制双电凝在腺样体切除术中止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术中止血 双极电凝 应用 改制 术后出血
  • 简介:泪道阻塞是眼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溢泪、溢脓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该病过去有挂线、泪道探通、泪道激光成形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摘除术等方法,各有优缺点。我院自2011年1月起采用鼻内镜下Crawford治疗泪道阻塞患者,取得了初步治疗效果。

  • 标签: 泪道阻塞 置管治疗 鼻内镜下 临床分析 泪道激光成形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
  • 简介:3.视盘分析报告扫描方式:快速视盘扫描,视盘扫描。应用:视盘评估。此检查可以视盘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方位杯/盘比、垂直方位杯/盘比等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为两幅图,一幅显示单个视盘横截面扫描图像,另一幅显示是视盘整合后分析结果图,图中红色表示视盘边界,绿色表示视杯边界。

  • 标签: OCT 打印 阅读 扫描方式 盘沿面积 杯/盘比
  • 简介:<正>鼓室成形术手术的具体目标是: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建立含气鼓室和传声听骨。按病灶范围有不伴乳突切除和伴乳突切除,按中耳传声原理有卵圆窗优先和圆窗声保护,此外,必须保证中耳乳突气腔经咽鼓管与大气交通。以下介绍这三方面的技术和体会。

  • 标签: 鼓室成形术 中耳乳突 上鼓室 面神经骨管 后鼓室 清除病灶
  • 简介:目的观察外伤性上下泪小同时断裂行环形置吻合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18只眼)外伤性上下泪小同时断裂的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断端进行环形置吻合术.结果18例(18只眼)成功实施环形置吻合术,术后3个月拔除留置的硅胶,15例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占83.33%;3例冲洗通而不畅,无明显或轻度泪溢,占16.67%.结论对外伤性上下泪小同时断裂的患者行环形置吻合术,同时恢复了上下泪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效果良好,方法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环形置管 泪小管 断裂
  • 简介: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出血部位大多位于鼻腔前段,其中鼻中隔利氏区最为常见,治疗比较容易。而难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难治病症之一。下鼻道穹隆顶部出血为比较常见的难治性鼻出血,多系动脉破裂出血,出血较凶猛,量大。因该出血部位隐匿、深在,鼻腔止血、填塞较困难。本科对明确诊断为下鼻道穹隆顶部出血的难治性鼻出血30例(2008年1月~2010年1月)患者行下鼻道局部出血点烧灼和21例(2010年1月~2012年1月)患者行下鼻道局部出血点烧灼+鼻后外侧动脉区烧灼的止血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难治性鼻出血 双极电凝治疗 下鼻道 疗效分析 穹隆 鼻内镜下
  • 简介:<正>角膜软化症是缺乏维生素A为主的高度营养障碍性疾病,目前在我国城市已为少见,成人角膜软化症则为罕见。我科共遇见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袁某,女,36岁。精神病患者。拒食,仅以喝糖水为生6个月。诉双眼晚间不能看清物体

  • 标签: 角膜软化症 维生素 营养障碍性疾病 成人 精神病患者 溃疡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显微镜下手术吻合泪小断裂的临床疗效。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从上泪小挤入来找出泪小断端,以硬膜外麻醉作为支撑插入泪小腔,对断端进行显微手术吻合。术后随访12~36个月,36例中有29例愈合良好,泪道通畅;3例通而不畅;另4例则完全不通。总有效率达88.89%采用显微手术结合硬膜外麻醉作支撑物,同时术中应用眼膏治疗下泪小断裂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泪小管 创伤 显微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断裂的手术方法、手术重点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吻合手术对76例外伤性泪小断裂患者进行治疗,取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其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中68例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治愈率89.5%;8例冲洗泪道通而不畅,有轻度流泪,好转率10.5%。76例全部一次手术成功,有效率100%。结论外伤性泪小断裂应及时手术,避免造成终生溢泪,影响患者的生活。

  • 标签: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泪小断裂吻合的有效方便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间收治的30例泪小断裂患者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显微镜下直接找到或经上泪小逆行寻找到泪小鼻侧断端并以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泪小支撑物的手术有效率达86.67%。结论本文报道的手术方法是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泪小断裂吻合术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泪小管 吻合术 硬膜外麻醉 导管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43例(43眼),其中男6例,女37例,年龄45~71岁。泪小点膜闭伴泪小阻塞5例,泪总管阻塞者3例,鼻泪管阻塞者35例。均为门诊患者。自制义:用直径2mm空心软质塑料作义管材料,长度约15cm,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封闭并用剪刀修剪成带有尖端的盲端,利于进入泪小。距盲端40mm范围内用烧热的1mm注射器针头在软管侧壁制作多个侧孔。

  • 标签: 自制义管 泪道阻塞 临床观察 泪小管阻塞 治疗 泪小点膜闭
  • 简介:干眼(Dryeye)是由于泪液生成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强并致泪膜不稳定引起眼表病变而产生眼部一系列不适症状.泪液生成不足型干眼病是由于泪液生成功能紊乱或泪液由泪腺排人结膜囊受阻所致.通过阻止泪液的排泄而增加眼表泪液从而减轻干眼症状.本文以不可吸收性泪小栓子栓塞干眼患者泪小后,观察干眼症状的减轻,客观检查进行比较,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来观察泪小栓子治疗干眼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泪小管栓塞 治疗 干眼 并发症 抗生素
  • 简介:目的应用新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断裂,恢复泪道引流通路.方法对30例泪小断裂患者使用新型泪道引流管作为支撑行泪小吻合术,将引流的两端探子分别从上、下泪点插入泪道,通过泪管断端经过鼻泪管至下鼻道开口处,在鼻腔内窥镜直视下,用镊子触及并取出探子于鼻腔外,在探子与硅胶交界处剪断硅胶,两端硅胶在鼻腔内打结留置于鼻腔.术后3月或0.5a拔.并与以往用硬膜外麻醉做支架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均于植后3~7d内症状消失,29例拔后达到治愈标准,无泪管豁开、下睑外翻或泪点外翻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以硬膜外麻醉作支架吻合组.结论新型泪道引流管作为泪小断裂吻合支撑,伤口愈合快,成功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泪道引流管 治疗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手术
  • 简介:“2018年8月23-25,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弗雷德·霍洛基金会、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防治视觉损伤专委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国际防盲协会、国际狮子会支持的2018第届中国眼健康大会在安徽合肥圆满落幕。来自国内外650余位专家、学者及各界专业人士注册并参加。

  • 标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眼健康 中国医师协会 非公立医疗机构 眼科医师 医院管理
  • 简介:、视盘边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OCT图像正常视盘边缘RNFL扫描以视盘中心点为圆心,作3.4mm为直径的环形扫描(如图1A)。扫描后RNFL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可见两条白线之间部分即为RNFL(图1B),从图中可见视盘边缘RNFL厚度在上方及下方较厚,在鼻侧及颞侧较簿。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临床检查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OCT图像 RNFL 计算机处理
  • 简介:泪小断裂是常见的眼外伤疾病,泪小吻合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找到泪小鼻侧断端,而不能进行泪小吻合术。我们自2001年起采用泪小泪囊吻合术治疗此类患者共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泪小管吻合术 泪小管断裂 泪囊 床体 外伤疾病 鼻侧断端
  • 简介:3.加强县级综合医院眼科能力建设,发挥其作为基层防盲治盲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鼓励城市三级医院眼科、眼科医院与县级综合医院眼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式,使县级综合医院眼科具备常见眼病诊治和急诊处理能力,落实双向转诊。

  • 标签: 防盲治盲 县级综合医院 眼科医院 急诊处理能力 能力建设 三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