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对外伤性视神经变的研究进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外伤性视神经变的发病机制;外伤性视神经变的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变的非手术治疗。

  • 标签: 外伤 视神经病变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线粒体DNA(mtDNA)14484位点突变患者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来自117个家系的119例临床确诊或疑诊LHON的患者进行mtDNA检测.对3例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的家系做深入调查并收集相关病史及临床资料,抽取15例家属的血样进行mtDNA检测.结果:存在线粒体DNA突变的62例(62/119,52.1%)中,14484位点突变仅3例(4.8%).该3例3个家系56例中,28例有眼部症状,外显率50%.发病经过和临床表现类似11778位点突变的LHON,但其中视力恢复者17例(60.7%).15例家属的血样检测再次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结论:我国LHON患者中14484位点突变者少见,其临床表现与11778位点突变者相似,惟视力恢复率高.

  • 标签: 中国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14484位点突变 家系分析 线粒体DNA
  • 简介:目的分析眼眶神经鞘瘤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4例眼眶神经鞘瘤,其中CT扫描26例,MRI检查4例,CT加MRI检查4例。结果27例肿块位于肌锥内,7例位于肌锥外,多呈椭圆形和类圆形。CT平扫为等密度,多数密度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肿瘤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肿瘤囊变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瘤体实质部分呈均匀强化,而囊变部分不强化。结论CT与MRI均能显示眼眶内的肿块,MRI对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优于CT。

  • 标签: 眼眶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青光眼性与非青光眼性视神经变的鉴别是临床上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鉴别要点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眼科或神经影像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等方面。视盘形态是两者鉴别的关键,也仍然是目前早期诊断的核心。非青光眼视物显大症(大视杯)的患者有20%被误诊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加强神经眼科基本知识的学习,重视交叉学科的协同合作,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困惑的有效途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6-8)

  • 标签: 青光眼 视神经 视杯扩大 诊断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家猫视神经损伤后的视觉诱发电位波形改变,探讨检测视神经损伤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成年家猫6只,在鼻内镜下经左侧鼻腔筛蝶窦进路用自制视神经损伤器损伤左侧视神经管以建立外伤性视神经(traumaticopticneuropathy,TON)模型,以右侧为对照观察瞳孔变化,检测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reversalvisualevokedpotential,PR-VEP)的变化。结果损伤后有1只猫出现Marcus—Gunn黑朦强直性瞳孔,5只双侧对光反应无明显差异;PR-VEP监测显示致伤后P100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术前及术后1h、1d、3d、1周P100平均振幅分别为:8.38,7.22,6.33,5.15,2.89μV,平均潜伏期分别为:84.43,95.50,118.90,124.87,140.50ms;2周以上图形近似一条直线,无明显的振幅、潜伏期可测。其中1d以上的振幅、潜伏期与1d以内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arcus—Gunn氏黑朦强直性瞳孔不适宜作为TON动物模型观测的指标;PR-VEP可以作为检测建立TON动物模型损伤有效的指标;由该模型推论出视神经损伤1d以上的电生理变化基本是一致的,只有量和度的不同,外科干预应越早进行越好(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9.11)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动物模型 视觉诱发电位 瞳孔对光反射
  • 简介:<正>患者女性,47岁,怀孕时起全身皮肤大小不一的结节隆起,以面部躯干部较为集中,而四肢稀少。诊断为神经纤维瘤。患者自幼视力不佳,目前以左眼出现视力模糊症状一月就诊,无其它眼部不适症状。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躯干部 模糊症状 视力 小结节 患者
  • 简介:眼外伤是一重要的、致残性的健康问题,可导致眼部重要结构和功能的持久性改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眼外伤的发生都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了解眼外伤的流行状况,对于眼外伤的防治非常重要.在国际眼外伤登记(WorldEyeInjuryRegistry,WEIR)尚未报道标准化的国际眼外伤流行资料之前,现将部分国家分别进行的眼外伤流行调查资料作一概述,同时强调预防儿童眼外伤的重要性.

  • 标签: 眼外伤 流行病学资料 致残 眼部 改变 健康问题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7岁。以"橡皮条击伤后出现颜面部、咽喉部肿胀感并呼吸不畅1d"于凌晨收入院。患者诉入院1d前颜面部不慎被橡皮条击打,当时创面无皮肤破溃、出血,无头昏、头痛,无昏迷,无腹痛、腹泻,未予特殊处理,后渐出现颜面部、咽喉部肿胀感,并有渐进性呼吸不畅。当地医院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

  • 标签: 咽喉部 族性 橡皮条 急性发作 皮肤破溃 吞咽困难
  • 简介:翼状胬肉为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其病因及病理遗传机制不明。国内外文献关于翼状胬肉的流行研究显示患病率由0.3%到37.46%不等。翼状胬肉发病与地理位置、阳光及紫外线的照射、年龄、性别及经济条件、干眼症等相关。本文就翼状胬肉的流行研究现状做一综述,重点在其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方面。

  • 标签: 翼状胬肉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眼科住院病人的内部构成比,为眼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4年眼科住院病人2,165例。运用Stata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科住院病人前四位的疾病是:白内障、眼外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在年龄、性别上有明显差异,以30-40岁(14.48-16.08%)、50-60岁(14.99-18.38%)、60-70岁(18.38-21.22%)为主要病源;性别上,男性为60.31-64.17%,女性为35.84-39.69%。结论白内障、眼外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是眼科住院主要种。

  • 标签: 眼科 住院病人 流行病
  • 简介:目的观察球后注射山莨菪碱联合高压氧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类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球后注射联合高压氧,15天后除了停止球后注射山莨菪碱,其余治疗不变,30天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改变。结果视力治疗组治愈13眼,显效4眼,有效10眼,无效3眼。对照组治愈6眼,显效12眼,有效8眼,无效4眼。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Z=-3.074,P=0.002。视野治疗组治愈15眼,显效9眼,有效3眼,无效3眼。对照组治愈3眼,显效8眼,有效14眼,无效5眼,两组经ridit分析Z=-3.504,P=0.000。结论球后注射山莨菪碱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视神经变疗效较好。

  • 标签: 山莨菪碱 高压氧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小鼠增殖性糖尿视网膜(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并观察在增殖性糖尿视网膜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C57BL/6J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STZ(55mg/kg)。末次注射后7d检测血糖浓度。糖尿诱导成功的小鼠和正常小鼠继续饲养3~5mo。实验结束后进行视网膜病理组织观察,并利用CD3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血管的分布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检测VEGF,VEGFR1,VEGFR2,MMP2,MMP9的基因表达。结果:视网膜组织病理观察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均表明5月龄的糖尿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数目明显比同月龄正常小鼠多。同时,与同月龄正常小鼠相比,5月龄糖尿小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MP2,MMP9的基因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本研究表明STZ诱导的糖尿小鼠在5月龄时发生了增殖性糖尿视网膜的病变,期间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MP2,MMP9的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加。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EGF VEGFR1 VEGFR2 MMP2 MMP9
  • 简介:AIM:Todescribethedesignandpreliminaryresultsofthehospitalbasedepidemiologicalstudyfordiabeticretinopathy(HBESDR),anongoingepidemiologicalstudytoestimatetheprevalenceofdiabeticretinopathy(DR)andtoelucidatetheclinical,anthropometric,biochemicalandanyother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diabeticretinopathy.METHODS:Totally2000diabeteswillberecruitedfromtheDiabeteseyeclinicin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AllsubjectsunderwentbloodsugarestimationandOralGlucoseToleranceTesttodiagnosediabetes.Alldiabeteswouldundergocompletequestionnaire,acomprehensiveeyeexamination.Bloodandurinewouldbecollectedforbiochemicalinvestigations.AllfundusphotographsforanyDRwillbegraded.Participantswhoneedtreatmentwillbesenttotheophthalmicclinicandfollow-upintervalprogramforallsubjectswillbesuggested.Acomputerizeddatabaseiscreatedfortherecords.RESULTS:Todate,1174diabeteshavebeenrecruited,therewere350(29.81%)DRinalldiabetes,mostofthemwerewithmild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139,39.71%);71(20.29%)moderateNPDR,66(18.86%)severeNPDR,74(21.14%)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Females,longerdurationofdiabetes,familyhistoryofdiabetesandhypertensionhadastatisticallysignificantincreaseinriskofanyDR.CONCLUSION:ThestudyisexpectedtoprovideanestimateoftheoverallprevalenceofDRandtheprevalencewithdifferentdurationofdiabetesandalsoabetterunderstandingofthe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DR.

  • 标签: DIABETIC RETINOPATHY PREVALENCE epidemiolo-gical STUDY
  • 简介:从世界范围来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主要在亚洲地区较为高发。目前发现该病与患者年龄、性别、人种、遗传等因素有关。了解PACG的流行特征有助于发现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能指导临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就其流行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流行病学特征 世界范围 亚洲地区 患者年龄 发病机制
  • 简介:<正>眶内囊虫比较少见,且多寄生于眼外肌内,这是因为眶内结构以眼外肌血液供应较丰富之故。本诊断较困难,随着医学影像发展,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检查不断应用,使眼眶内豚囊尾蚴的诊断成为可能。现报道近二年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6例眼外肌豚囊尾蚴

  • 标签: 眼外肌 彩色多普勒超声 医学影像学 囊尾蚴病 眼眶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异物的流行特征,减少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2年在本院经硬性支气管镜手术治疗的1085例呼吸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85例患者中,3岁以下的男性患儿占58.17%;城乡比为1∶2.52;冬春季节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1.05%;83.59%的患儿在患病24h后获得有效诊治,其中右侧支气管异物46.57%;坚果类食物占所有吸入异物种类的79.94%;进食哭闹占所有诱发因素的78.43%。结论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城乡、季节分布特征,以坚果类食物为主,常由进食哭闹诱发。依据流行特征制订干预策略将有助于降低该类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呼吸道异物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 儿童
  • 简介: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主要由Ang-1和Ang-2组成;Tie2(tyrosinekinasethatcontainsimmunoglubin-likeloopsandepidernalgrowthfactor-similardomains2)是其共同受体.Ang-1促使血管成熟,维持血管稳定.Ang-2则拮抗Ang-1的作用,始动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Ang/Tie2受体途径起重要作用,抑制Ang/Tie2受体途径可以抑制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 标签: 眼部 新生血管形成 血管生成素 受体 TIE2 病理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北新泾社区糖尿病患者眼部病变的流行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盲与低视力的情况。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视力损伤眼病的流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询问一般状况和生活习惯;全身情况的检查:血压、血糖;眼部检查:日常生活视力、小孔镜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自动验光仪验光、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眼底照相。结果应有590人进行调查,实际调查共535人,其中盲的患病率为1.12%,低视力的患病率为9.91%。导致盲的首要病因是糖尿视网膜病变,其次是白内障和其他视网膜病变,导致低视力首要病因是白内障,其次是屈光不正和糖尿视网膜病变。结论北新泾地区糖尿病患者防盲工作重点是糖尿视网膜病变、白内障以及屈光不正的防治。

  • 标签: 低视力 糖尿病 流行性病学调查
  • 简介:糖尿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血管病变在眼部的表现,是〈75岁成年人的首要致盲眼病。定期随访检查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都有助于降低因视网膜病变而致失明的发生率,但其机制仍不明确。蛋白质组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蛋白质水平上研究DR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手段,该技术可以一次性研究大量蛋白质。比较蛋白质组研究结果表明DR并不是由单一蛋白质启动的疾病,而是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的病理过程。目前,绝大多数鉴定出的差异性蛋白质其功能都不太明确,而且各蛋白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调节关系。我们就其在DR蛋白质组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质 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