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人工镫骨,防止镫骨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眩晕反应。方法在小窗技术镫骨部分切除术中,将人工镫骨足端斜截45°,插深0.5mm。结果133耳耳硬化症用新型人工镫骨,92耳手术(85.2%)无眩晕出现。余例眩晕甚轻、时间短。在常规人工镫骨手术中出现术后眩晕有163耳(93.7%)。结论用新型人工镫骨代替常规人工镫骨可很大程度地预防镫骨部分切除术的术后眩晕。

  • 标签: 眩晕 镫骨切除术 人工镫骨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6-0l在我科住院的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40眼,每位患者一侧眼行传统的小粱切除虹膜周切术(传统术),另一侧行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改良术),将两组疗效对照,随访观察18mo以上。结果:改良术组远期眼压控制与传统术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筹异。结论: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是常刷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较易掌握,且远期疗效较理想。

  • 标签: 传统型抗青光眼手术 改良犁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无结膜切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倾斜巩膜隧道、楔状小梁切除、加大滤过内外口等措施对原术式进行改良,临床应用于30例32眼青光眼.结果术后结膜反应轻微,前房开始时稍浅,术后7d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37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弥散、扁平、范围广,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该术式操作安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手术方式 倾斜巩膜隧道 滤过泡 眼压
  • 简介:目的观察初学者学习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白内障患者50人,由初学者在老师指导下应用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施行手术。研究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灌注液应用量,术中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随着学习的进程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开始10例平均时间61分22秒下降到第5个10例的18分54秒。特别是30例后下降明显。共7例9次并发症发生。第4例出现后囊破裂,未行玻璃体切割的情况下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内。前10例中共有2例,第2和4个10例中各1例术中角膜上皮水肿。另外还有1例发生后弹力层撕裂,两例切口撕裂,1例结膜水肿。结论经过短期的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训练,初学者可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安全转换至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

  • 标签: 微创白内障手术 双手超声乳化 同轴超声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