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原因较多,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氧化应激(OS)与DR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参与并促进病变的发展。因此,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产生的原因与机制、氧化应激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机制等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了解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为抗氧化疗法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氧化应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抗氧化治疗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的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通过相关临床检测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将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视网膜病变治疗方式,运用眼底激光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通过跟踪随访以及疗效评测确定临床疗效。结果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使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相比传统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治愈效果以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效果良好,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眼底激光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后服药前及服药2mo后患眼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ullfieldelectroretinogram,ERG)变化,探讨递法明片对DR暗适应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医院就诊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患者55例5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光凝后口服递法明片,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片2次/d,10mg/次。PRP后服药前及服药2mo后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观察其暗视视杆反应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2mo后,暗视视杆反应bT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值服药2mo后与服药前相比振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振幅升高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递法明片可减轻PRP治疗对视网膜的损害,改善患者的暗适应功能。

  • 标签: 递法明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 简介:目的:对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01/2016-09期间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摄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肾病等作为分组因素,比较不同组间患者出现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发生率,将有意义的因素再次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选的3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组169例,不伴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组14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显著相关(P〈0.05),性别、是否吸烟、饮酒等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将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作为因变量,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分组因素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是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增加、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干预,采取措施控制血压稳定,减少肾脏损害可降低视网膜血管的发生率,同时减少糖尿病所引发的大血管,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 血管形态 影响因素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咽喉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例咽喉血管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术后2~3d,瘤体及周围组织肿胀;1周后瘤体变淡、缩小。所有病例均无发热及血常规改变。1次治愈4例,2次治愈2例,2次显效2例。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明显复发,术后咽喉部不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于瘤体内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瘤,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超声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咽喉部血管瘤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生长停滞特异基因6(growtharrestspecificgene6,Gas6)、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和SDF-1β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DR患者113例分为增殖性组(n=45)和非增殖性组(n=68),同期选取未合并DR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49例)和健康者42例,检测血糖、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ly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指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Gas6、SDF-1α和SDF-1β基因表达。结果:糖尿病组、非增殖性组和增殖性组患者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forinsulinresistance,HOMA-I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hs-CRP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672、81.625、99.872,均P〈0.05),增殖性组和非增殖性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C)均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者,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C)均低于糖尿病组和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974、43.824,均P〈0.05);增殖性组、非增殖性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血清Gas6mRNA表达量均高于健康者,增殖性组患者血清SDF-1αmRNA表达量均高于非增殖性组、糖尿病组和健康者,增殖性组和非增殖性组患者血清SDF-1βmRNA表达量均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者,且增殖性组患者高于非增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81、21.589、38.942,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R患者血清Gas6mRNA表达量与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和LDL-C呈正相关(r=0.228、0.241、0.209,均P〈0.05),血清SDF-1αmRNA和SDF-1βmRNA表达量均与hs-CRP呈正相关(r=0.297、0.325,P〈0.05)。结论:DR患者血清中Gas6、SDF-1α和SDF-1β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及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GAS6 SDF-1
  • 简介:目的:分析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retinal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0例60眼病理性CNV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治疗)与对照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眼压(IOP)、CNV面积、BCVA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wk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wk时CMT、IOP、CNV面积及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能有效降低CMT及IOP,缩小CNV面积,显著提高视力。

  • 标签: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复方血塞通 康柏西普
  • 简介:目的观察球后注射山莨菪碱联合高压氧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类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球后注射联合高压氧,15天后除了停止球后注射山莨菪碱,其余治疗不变,30天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改变。结果视力治疗组治愈13眼,显效4眼,有效10眼,无效3眼。对照组治愈6眼,显效12眼,有效8眼,无效4眼。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Z=-3.074,P=0.002。视野治疗组治愈15眼,显效9眼,有效3眼,无效3眼。对照组治愈3眼,显效8眼,有效14眼,无效5眼,两组经ridit分析Z=-3.504,P=0.000。结论球后注射山莨菪碱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 标签: 山莨菪碱 高压氧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