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普罗布考对缺血性脑血管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伴颈动脉斑块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50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斑块状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A1c、血浆Hcy水平、NHISS评分及血清hs-CRP、IL-6、IL-18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伴颈动脉斑块可抑制斑块发展,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可靠。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 普罗布考 针刺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明确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梗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148例患者病例资料,将原始数据量化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总结冠心病和脑梗死相关证素异同。结果脑梗死和冠心病在病位证素心、肝、肺,病性证素气滞、血瘀、阳虚在脑梗死和冠心病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证素心、肺、气滞、瘀血、阳虚出现频率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而脑梗死患者证素肝出现频率高于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不同于脑梗死的证素为胸膈;脑梗死不同于冠心病的证素为经络、风证。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与脑血管中医证素存在异同点,分析掌握其证候规律,对异病同治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脑梗死 证候要素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究丁苯酞对急性脑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反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状患者,患者肝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全部正常,无过敏反应及出血现象(P>0.05);结论丁苯酞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聚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