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正>耳蜗毛细胞损伤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耳蜗毛细胞再生的研究对治疗感音神经性聋有着重要的意义。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毛细胞再生的研究,且应用了许多新的生物学技术及方法。下面对毛细胞再生研究的现况作一综述。

  • 标签: 毛细胞再生 生毛细胞 耳蜗毛细胞 支持细胞 细胞增殖 感音神经性聋
  • 简介:下咽癌的年发病率为(0.17~0.80)/10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4%~7.0%,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5%。其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梨状窝区(70%~80%),其次为下咽后壁区(5%~22%),

  • 标签: 下咽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 重建 修复 手术 全身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在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溶液,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将1~3d新生远交群SD(SpragueDawley)大鼠视网膜切成0.5mm×0.5mm大小的视网膜组织,加入不同浓度(0.125、0.25、0.5、1.0g/L)川芎嗪溶液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生长情况,于加药后第3、6和9天记录再生轴突的数目及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0.5g/L浓度效果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具有明显再生现象。结论一定剂量范围的川芎嗪可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和伸长。(中国跟耳鼻喉科杂志,2009,9:86—88)

  • 标签: 轴突 再生 视网膜 川芎嗪
  • 简介:鼓膜穿孔延缓愈合可导致声波传递增益减少。文献报道颗粒酶B通过细胞内、外途径介导炎症反应,影响或延缓皮肤等伤口愈合;颗粒酶B基因敲除的小鼠则不发生迟缓愈合。鼓膜结构与皮肤有相似性,但在正常鼓膜与损伤延迟愈合鼓膜中颗粒酶B的表达差异鲜有报道。本文总结了慢性鼓膜穿孔产生和延迟愈合的机制及颗粒酶B可能对其影响的途径,为研究颗粒酶B抑制剂在促进慢性鼓膜穿孔炎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标签: 颗粒酶B 鼓膜穿孔 炎症反应 损伤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在翼状胬肉术中采取干预措施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82例(88只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干预组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采取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全程覆盖角膜、20%乙醇棉签辅助角膜上皮残存胬肉组织清除、手术区域结膜组织整复等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表组织修复情况及主观感受。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自觉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干预组眼表组织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远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翼状胬肉术中采用干预措施,加强眼表组织保护,有利于早期眼表组织修复,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不适症状。

  • 标签: 翼状胬肉 干预 眼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图像技术虚拟再现患者三维的解剖结构,通过64层螺旋CT影像资料技术实现三维模型,用于手术前的设计和手术模拟,在重建技术下行眼眶下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经过筛选的30例眼眶下壁骨折患者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制定手术方案。结果:眶下壁骨折患者30例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后,3D影像显示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等空间信息像,对临床处理起着较明确的指导作用,手术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计算机导航三维重建技术下行眶下壁骨折修复术术后重建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手术的精确性与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眶下壁骨折 计算机三维重建 64层螺旋CT
  • 简介:目的:研究αB-晶体蛋白对大鼠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组织中αB-晶体蛋白含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中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表达和全视野视网膜电流图(full-fieldERG,F-ERG)的b波振幅差异,探讨αB-晶体蛋白对急性高眼压后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选择120只健康、无眼疾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αB晶体蛋白组(αB)30只,生理盐水组(S)30只,假手术组(P)30只,急性高眼压组(H)30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分别于术后7d和14d各取5只术眼的视网膜,行Western-blot法,观察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中αB-晶体蛋白的表达;术后7,14,21d各取5只术眼的视网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急性高眼压后RGCs的GAP-43表达;术前和术后1mo时应用全视野ERG的b波振幅变化测定视网膜功能。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αB组视网膜中αB-晶体蛋白的表达于术后7d较高,14d时表达减弱(P=0.000),但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6,P=0.024,P=0.007;P=0.006,P=0.008,P=0.010);αB组RGCs的GAP-43表达于术后7d达高峰,14d时表达减弱,21d时仍有少量表达(P=0.000),但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1,P=0.002,P=0.001;P=0.015,P=0.002,P=0.006;P=0.005,P=0.003,P=0.005);ERG-b波振幅于术后1mo较低(P=0.014,P=0.004,P=0.003,P=0.006),其中术前各组ERG-b波振幅无明显差异(P=0.993),术后1mo时αB组ERG-b波振幅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0,P=0.004,P=0.002)。结论:外源性αB-晶体蛋白能够提高视网膜αB-晶体蛋白的表达;αB-晶体蛋白通过促进RGCs中GAP-43的表达,从而促进RGCs的轴突再生;αB-晶体蛋白可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对大鼠视网膜无毒性作用。

  • 标签: αB晶体蛋白 急性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GAP-43 ERG
  • 简介:目的研究C-MYC蛋白表达在雏鸡耳蜗毛细胞庆大霉素损伤后再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MYC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雏鸡内耳基底乳头庆大霉素损伤后修复1、3、7、14、21和28天时C-MY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损伤后修复的早期,C-MYC蛋白首先在基底乳头的部分支持细胞中高水平表达,随后腔面细胞亦有明显表达,修复第七天时,C-MYC蛋白在基底乳头中表达水平达高峰。结论C-MYC蛋白高水平表达可能与毛细胞再生的前体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 标签: 毛细胞 再生 C-MYC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评估单剂量枸橼酸西那非片对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男性患者视功能的急性效应。方法: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40例,年龄58~86(平均71)岁,前瞻性随机接受安慰剂或者枸橼酸西那非片(Viagra;PfizerInc,NewYork,NY)100mg,单次口服。受试者双眼在接受药物之前及之后9h内特定的时间间期进行视力、Amsler方格表及辨色力检查。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服用枸橼酸西那非片后视功能检查均未有明显改变。视力和辨色力检查在基线水平上未见有统计意义或临床相关的改变,Amsler方格表检查未见临床相关的改变。服用枸橼酸西那非片与短暂的轻度至中度头痛和面红有关。结论:单次口服100mg枸橼酸西那非片,在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性样本人群中,耐受性良好,未对视觉产生显著急性效应。

  • 标签: 枸橼酸西地那非片 视功能 老年黄斑变性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沙坦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和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大鼠动物模型36只,随机分为DM模型组和坎沙坦治疗组,另取18只正常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均随机分为4,8,12wk3个亚组.视网膜铺片联合PAS染色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坎沙坦对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和MCP-1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网结构清晰,走行规则;DM模型组血管迂曲阻塞,走行不规则;治疗组见血管网迂曲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走行较规则.在对照组和模型4wk组中大鼠视网膜组织无VEGF和MCP-1阳性表达或只呈弱阳性表达;模型8wk和12wk组两者阳性表达明显增强,且随着病程延长呈递增趋势.治疗组两者的表达则均较同时期模型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沙坦可降低DM大鼠视网膜VEGF和MCP-1的表达.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坎地沙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 简介:<正>DearSir,IamDr.HuijaeLee,fromtheSeoulIreEyeClinic,Seoul,Korea.Iwritetopresentacasereportofesotropiaafterocclusiontherapy.Amblyopiacanbecausedby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上调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对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动物模型上颌窦黏膜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以慢病毒(LV)为表达载体,上调IL-10的表达(LV-IL-10)。实验分3组:生理盐水注射组、LV-IL-10治疗组和LV-GFP注射组(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制作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模型。在创伤前3d,各组上颌窦内侧壁黏膜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LV-IL-10和LV-GFP。于创伤后第3天和第10天取再生的上颌窦内侧壁黏膜,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三染色法观察创伤后第10天再生黏膜的形态特征。结果在创伤后第3天和第10天再生的上颌窦黏膜中,LV-IL-10治疗组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炎症反应较轻,且IL-6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IL-6、IL-8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但3组间再生的上颌窦黏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创伤修复的动物模型中,上调IL-10的表达可以抑制再生黏膜中的炎症反应,减少胶原沉积,改善再生黏膜的组织重塑。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创伤修复 白细胞介素10 慢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对安徽省两人群盲和低视力及眼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选择阜阳市颍州区和宣城市绩溪县,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对所属居民进行眼部及其他情况的调查。两的受检人数和受检率分别为3336人(91.40%)和3602人(92.10%),达到抽样调查要求;两双眼盲、单眼盲、双眼低视力和单眼低视力的患病率分别为1.05%和0.69%、1.71%和1.25%、1.02%和0.97%、0.87%和0.89%;两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白内障、弱视、青光眼和白内障、眼球萎缩/缺如、青光眼;两地主要眼病都为:屈光不正、白内障、翼状胬肉和沙眼;两的白内障手术率分别为600和278。据不完全资料估计我省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盲和低视力的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孤寡,文盲,低收入者,白内障仍是最主要致盲原因,屈光不正/弱视已日益成为影响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视力的最主要因素,广泛宣传正确用眼方式,推广青少年正确验光配镜方法,提高相关人员验光配镜水平对于有效降低弱视致残率至关重要。

  • 标签: 低视力 眼病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安徽省
  • 简介:AIM:Tocomparetheeffectoftopicallyadministeredandsubconjunctivallyinjectedbevacizumabonexperimental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inratsfortwoweeksaftertreatment.METHODS:Twenty-eightSprague-Dawleyratsweredividedintofourgroupsof7animals.Eachcornealcenterofrighteyewascauterizedwithsilver/potassiumnitratefor8s.Aftercornealburning,bevacizumab(12.5mg/mL)wastopicallyadministeredthreetimesperday(TBgroup)fortwoweeksorsubconjunctivallyinjectedondays2and4aftercauterization(0.02mL;SBgroup).Asnegativecontrols,ratsreceived0.9%salinetopicallythreetimesperday(TSgroup)orsubconjunctivallyondays2and4(0.02mL;SSgroup).Digitalphotographsofthecorneaweretaken1and2weeksaftertreatmentandanalyzedtodeterminetheareaofcorneacoveredbyneovascularizationasthepercentageof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RESULTS:Oneweekaftertreatment,thepercentageof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wassignificantlylowerintheTBandSBgroupsthanintheTSandSSgroups(allP<0.05).Twoweeksaftertreatment,thepercentageof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wassignificantlylowerintheTBgroupthanintheTSgroup(P<0.05).Inallgroups,thepercentageofneovascularizationwasdecreasingastimepassed(allP<0.05)CONCLUSION:Topicallyadministeredbevacizumabhaslongerstandinganti-angiogeniceffectthansubconjunctivallyinjectedbevacizumabin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followingchemicalinjuryinrats.

  • 标签: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BEVACIZUMAB TOPICAL and SUBCONJUNCTIVAL
  • 简介: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切口修复的应用疗效。方法:将68例68眼行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发生角膜切口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加抗生素滴眼液同时加用贝复舒滴眼液交替点眼,4次/d。治疗组除每日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加抗生素滴眼液交替点眼外,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疗程1mo,于用药前和用药后3,7,14d;1mo分别对患者主觉症状、体征、角膜切口修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3,7,14d,治疗组角膜切口水肿较对照组明显消退,切口修复较快,主觉症状在短时间消退,术后1mo,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切口的早期修复起效时间短、舒适度好、安全性良好,对减少术后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及术后角膜散光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 复发性翼状胬肉术 角膜切口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