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我科行耳内镜下吸样体切除4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5年2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样体肥大患儿4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4~10岁;病程3个月至6年。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32例,伴张口呼吸17例,听力下降、耳呜9例,鼻塞、鼻溢18例,嗅觉减退10例。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吸切器 耳内镜 腺样体肥大 2009年 睡眠打鼾
  • 简介:目的明确前列素E1等药物对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对381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分别使用前列素E1、盐酸培他啶、尼莫地平,静脉给药后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前列素E1、盐酸培他啶、尼莫地平静脉给药后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2.5%、71.8%、71.3%.疗效与病程有关.结论大多数神经性耳鸣患者对上述药物治疗是有效的.其中前列素E1具有疗程价格低廉、疗效高、安全、使用方便等相对优点.

  • 标签: 前列腺素E1 药物治疗 神经性耳鸣 不良反应 盐酸培他啶 尼莫地平
  • 简介:样体切除是儿童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但术后出血仍是样体切除最主要的并发症。出血不但有损于患儿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2年来,我科应用改制双极凝在样体切除中止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术中止血 双极电凝 应用 改制 术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素类药结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伴发高眼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都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对照组选择拉坦前列素辅助治疗,治疗组选择拉坦前列素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8.8%,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都明显提高,而眼压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最佳矫正视力与眼压也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眼结膜充血、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一过性视觉模糊等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调查6个月,治疗组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3%和5.0%,而对照组分别为7.5%和13.8%,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素类药结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促进眼压的降低,改善视力水平,安全性好,降低复发,从而有利于近远期疗效的提高。

  • 标签: 拉坦前列腺素 玻璃体腔注射治疗 雷珠单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压
  • 简介:对近年来皮气管切开(又称快速气管切开)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皮气管切开的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减少了手术的盲目性,但在安全性和技术上仍需进一步改进.目前皮气管切开不能代替常规气管切开.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切除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霰粒肿切除手术的双眼霰粒肿患儿(4~10周岁),根据采用的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全麻组,67例134眼)和局部麻醉组(局麻组,72例144眼)。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及术后心理创伤,以及术后1mo眼表健康状况、术后1a内复发率和并发症等四个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麻组和局麻组患儿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全麻组患儿中不存在疼痛,术后3h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值为4.94±1.23分,低于局麻组(7.0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患儿有12例出现再次就医回避,局麻组为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和泪河高度均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睑脂性状评分也低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儿囊肿复发率为6.0%,低于局麻组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5%,局麻组为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患儿依从性好的基本优点。与局部麻醉下手术相比,全身麻醉中能够进行精细操作,术后眼表健康情况更好,并发症更少。

  • 标签: 全身麻醉 睑板腺囊肿 儿童 眼表
  •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创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27例严重创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行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观察中并发症,术后视力,眼压。结果27例均一次清除完前房积血,无中并发症,中虹膜无脱出。术后随访6月,矫正视力0.8以上者7例,0.3-0.8者16例,0.05-0.3有4例,23例低于21mmHg。结论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前房积血 手术并发症 角膜隧道切口治疗
  • 简介:<正>我科1997年开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放置改进的上颌窦冲洗留置管治疗上颌窦病变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6~70岁,其中Ⅰ型27例,Ⅱ型13例,上颌窦囊肿10例。选择粘膜麻醉+局部浸润+术前强化基础麻

  • 标签: 下鼻道 上颌窦病变 留置管 鼻内窥镜手术 强化基础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表而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核白内障囊外摘除的手术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16眼(96例)白内障行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核白内障摘除,记录中患者眼疼痛情况及手术时间,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16眼手术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中疼痛分级情况:0级96眼,1级14眼,2级6眼,3级0眼。手术平均时间为13.6±3.5min。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情况:0.2-0.4者16眼,0.5-0.8者82眼,≥1.0者18眼。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纹样水肿28眼,均于术后3天左右消退;局部斑片样混浊3眼,术后1周内消退。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垫式核白内障摘除具有中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前房操作空间大,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视网膜功能的了解,判断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6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CD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多焦视网膜图(mfERG)分别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检测,并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组。结果:CDI术前患眼与对照眼的CRA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wk视网膜脱离眼CRA的Vmax,Vmin均较术前降低,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脱离区mfERG的a波、b波振幅密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潜伏期比手术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fERG,CDI的联合检测能及时了解视网膜脱离术后的视网膜复位情况及硅胶海绵垫压后CRA的血流情况,从而避免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不良,巩膜因缺血引起局部坏死等情况发生。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 彩色多普勒 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途径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进路,去除部分鼻粘膜、鼻骨,将泪囊内侧壁切开造孔,从而解决鼻泪管阻塞,治疗泪溢、流脓。结果35例慢性泪囊炎式全部取得成功。结论腔镜下鼻泪囊鼻腔造孔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造孔
  • 简介:目的:建立适用于本视觉生理检查室的脑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图正常值指标,以利于将其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方法:选取2015-03/09来我科检查后诊断为正常者30例51眼,分别采用角膜接触镜电极和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图,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电极检查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幅值上皮肤电极结果均明显低于角膜接触镜电极,其占角膜接触镜电极幅值的比值为20%~30%;但潜伏期较角膜接触镜电极稍提前,其占角膜电极记录结果的比值为95%~96%。结论:将脑皮肤电极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视网膜功能信息。

  • 标签: 视网膜电图 皮肤电极 正常值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棒法按摩睑板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睑板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7-06我院收治的MGD患者130例22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给予常规治疗即1g/L氟米龙滴眼液联合自行热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65例112眼),给予圆头玻璃棒按摩睑板联合常规疗法的患者设为联合组(65例108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分泌物性状评分和眼压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SDI评分、BUT、S|t、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分泌物性状评分、眼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患者OSDI、CFS、睑缘及睑板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UT和S|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所升高,但均≤21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100/1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88/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棒法按摩睑板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MGD能够有效改善眼表症状和睑板分泌功能,促进泪液分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玻璃棒 常规疗法 睑板腺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板情况。方法:选取2015-11/2016-04就诊于我院的干眼症患者301例598眼,按年龄分为8组,分别为A~H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各组干眼症患者睑板腺体缺失情况、腺体形态变化、睑板开口阻塞及睑酯情况,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睑板变化规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睑板腺体缺失,各组之间腺体缺失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A组腺体数目无减少,B~H各组之间腺体数目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357,P〈0.05)。腺体形态从40岁开始逐渐变细,其与年龄呈反相关。睑板开口阻塞情况及睑酯的性状,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客观精准地检查出干眼症患者的睑板情况,提供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板变化规律的量化结果,为干眼症的病因诊断提供判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睑板腺 干眼症 眼表综合分析仪
  • 简介:目的分析85例泪囊鼻腔吻合患者围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对85例(87眼)行泪囊鼻腔吻合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87眼)未发生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精心的围期护理是泪囊鼻腔吻合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泪囊鼻腔吻合术 护理
  • 简介:联合刺激(EAS)是一种应用于高频听力严重损失但尚有一定低频听力患者的新技术。对于此类患者,单纯使用助听器不能满足需求,而传统的人工耳蜗植入则可能造成低频残余听力的损失。EAS技术可以继续使用助听器以利用低频区残余听力,同时发挥人工耳蜗在中高频区的替代优势,在听力学上比单独使用上述二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部分EAS使用者的低频残余听力会发生迟发性、渐进性的下降,从而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本文综述近年来EAS下残余听力下降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声电联合刺激 低频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乳化手术前作视觉生理检查对白内障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01/2010-10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针对直接和间接眼底镜下眼底窥不清253例,术前作视觉生理检查了解视网膜和视神经情况以判断预后。结果:该253例患者中有47例视觉生理检查提示预后较差,其中接受白内障手术37例,有35例术后视功能恢复也相应较差(术后视力提高≤2行),2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相对较好(术后视力提高〉2行),另10例放弃手术;206例视觉生理检查提示预后较好,其中201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有199例术后视功能恢复也相应较好(术后视力提高〉2行),2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相对较差(术后视力提高≤2行),5例因有全身其他疾病不能手术。结论:白内障术前作视觉生理检查了解视网膜及视神经情况,对于判断手术预后有良好的可预测性。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视觉电生理 视力
  • 简介:<正>DearSir,IamDr.JingLi,fromthe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BeijingTongrenHospital,Beijing,China.IwanttopresentararecaseoforbitalRosai-Dorfmandiseasepresentingasunilaterallacrimalglandenlargementwithoutlymphadenopathyinvolvement.Rosai-Dorfmandiseaseisalsocalledsinushistiocytosiswithmassivelymphadenopathy(SHML),whichwasfirstdescribedbyRosaiandDorfmanin1969[1].Thisisarare,benign,idiopathichistiocyticproliferativedisorderthatoccurspredominantlyinchildre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