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一特定听力损失患者配助听器为例,来介绍循证实践在听力学中的应用,将循证医学方法和介绍助听器主要功能和技术结合起来,针对患者的具体听力康复需求和实际情况,客观评价这些助听器新技术的潜在效果,展示如何按照循证实践原则成功地去搜索最新科研文献,并对其进行评估。

  • 标签: 循证实践 助听器验配
  • 简介:目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助听器对声学信号处理的技术越来越先进,采用多套程序设置,多频段的实时频谱分析技术,可自动剔出噪声而将语音占优势的频段突出出来,以提高信噪比来增加噪声环境中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全数字助听器对配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法依据频响曲线对新旧助听器的参数进行调校。结果此方法在实际配中,收到满意效果。结论全数字编程助听器的配必须循序渐进,不断跟踪调校,观察患者言语发展情况。

  • 标签: 全数字式助听器 验配 体会
  • 简介:听力障碍的患病率较高,约占社会人群总数的6%~10%,导致听力障碍者的言语交流能力大幅下降,进而严重影响了他(她)们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听力障碍者好耳侧在500~4000Hz频率范围内的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0dBHL,则被称为听力残疾。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年)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人口2780万,其中0~6岁儿童13.7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2045万,且大多为感音神经性聋,需要配合适的助听器,以提高他们的听敏度并改善其言语交流状况。面对需要服务的庞大群体,

  • 标签: 聋(Deafness) 助听器(Hearing Aids) 卫生职业(Health Occupations) 教育
  • 简介:助听器虽小,但是从设计到生产,均具有很高的难度.可谓麻雀虽小,五脏齐全。纵观助听器硬件技术的发展,从1939年第一台晶体管式助听器面世,到1958年集成电路的应用,再到1996年第一台商业化数字助听器的推出,

  • 标签: 助听器验配 数字助听器 硬件技术 集成电路 晶体管 商业化
  • 简介:目的比较高龄老年人配戴全数字助听器和模拟助听器的效果.方法在声场测听的条件下,本文对10名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龄老年人(年龄80-90岁,平均84岁,男6人,女4人共11耳),在裸耳情况下分别选配模拟耳背式助听器、全数字耳背式助听器并进行声场测听和问卷调查.结果高龄老年人配藏全数字助听器的效果优于模拟助听器.结论全数字助听器适用于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龄老年人.

  • 标签: 高龄老年人 全数字助听器 模拟式助听器
  • 简介:目的探讨行为测听在准确评估聋儿听力及配助听器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1.2~12岁聋儿分别进行行为测听或听性脑千诱发电位(ABR)测试,获得聋儿的听阈.助听器选配用DSL配方法,以真耳测试及声场测试判断助听效果,进行随访并定期调试助听器.结果ABR测试组仅有4例助听听阈进入LATSS(长期平均言语会话谱),而行为测听组有19例助听听阈进入LTASS.结论行为测试结果配助听器的效果明显优于ABR,有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行为测听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助听器 长期平均言语会话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延长术在外伤前牙龈下冠斜折保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颗断端位于龈下3-5mm的外伤前牙进行牙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一年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一年牙龈状况良好,牙齿不松动、无脱落,冠修复效果满意。结论此种方法对外伤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5mm的患牙短期保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导致的顽固性疼痛患者,行脊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护理人员通过注重倾听、有效疏导;评估疼痛、有效干预;提供支持、满足需要;增强信心、提高认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疾病及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手术效果确切,疼痛消失,心态积极,生活及生命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提升了患者的生存价值。

  • 标签: 脊神经根切断术 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 顽固性疼痛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颈椎管内神经鞘瘤颈椎后路椎弓螺钉固定瘤体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术前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参与病例讨论,完善特殊器械的准备。术中及时沟通、主动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根据手术需求进行体位调整,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结果避免了压疮、眼部压伤、电灼伤的发生。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合理摆放仪器设备,注意保暖,术后精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椎 计算机导航 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