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外伤性鼓膜穿孔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用浸湿bFGF的压薄无菌棉片贴补,并每日两次用bFGF喷耳;对照组22例仅用贴补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8.3%,平均愈合时间为10.6天;对照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63.6%,平均愈合时间为22.2天。结论bFGF浸湿棉片贴补加喷耳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可促进穿孔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鼓膜穿孔 外伤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了解局部应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中耳创伤修复的影响和组织愈合特点.方法鼓膜创伤实验组中,30只豚鼠的鼓膜创伤面积为2mm×2mm,局部分别滴注rhEGF、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中耳黏膜创伤实验组中,将10只豚鼠的鼓膜紧张部切开,用小号中耳粘膜剥离子搔剥鼓室内侧壁粘膜,造成一个范围约为2×3mm的粘膜缺损区,中耳局部分别放置rhEGF明胶海绵粒和生理盐水明胶海绵粒.对两组豚鼠均进行预防性抗感染处理,并在不同时期用电耳镜、光镜及透射电镜对创面的愈合速度及鼓膜形态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鼓膜创伤实验组中,局部滴注rhEGF20耳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5±3.0)d,局部滴注生理盐水20耳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8±2.6)d,空白对照20耳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2.8±2.3)d,局部滴注rhEGF的鼓膜创伤愈合速度明显快于生理盐水滴注耳及空白对照耳(P<0.001);滴注rhEGF的鼓膜在创伤后2周时外层的鳞状上皮已增生覆盖创面,内层的扁平上皮增生,两层上皮间未见明显组织结构;滴注生理盐水的鼓膜在创伤后2周时创面见少量鳞状上皮及肉芽疤痕组织;滴注rhEGF耳和滴注生理盐水耳的鼓室黏膜结构均正常.中耳黏膜创伤实验组中,rhEGF滴注耳中有5耳的鼓室粘膜的上皮增生,覆盖部分创伤区表面,创伤区内见纤维组织增生;而滴注生理盐水耳中创伤区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其表面未见上皮被覆.结论rhEGF能促进创伤鼓膜的组织恢复,对鼓室黏膜的组织形态未造成不良的影响,且中耳局部应用rhEGF后,在短期内不会引起组织钙化及疤痕增生.

  • 标签: 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中耳 黏膜 组织形态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中耳局部应用
  • 简介:摘要不饱和脂肪酸10-羟基-2-癸烯酸又名蜂王酸(10-HDA),是蜂王浆的主要成分,由于其具有抗肿瘤、抗菌活性和刺激胶原蛋白产生的作用,吸引了世界各地对10-HDA药理特性的研究。然而,10-HDA对紫外线(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影响却罕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测量I型前胶原蛋白(PI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变化,检测10-HDA对UVB诱导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的影响。结果10-HAD使I型前胶原蛋白和TGF-β1含量增加,但是金属蛋白酶-1的水平并没有改变。因此,10-HDA可能是通过增强胶原蛋白的合成而对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进行保护。

  • 标签: 10-HAD MMP-1 光老化 I型前胶原蛋白 TGF-&beta 1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疗效观察。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疗效的相关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260例脑卒中患者预后运动功能改善的合并检验分析Z=5.53(P<0.00001),OR值=9.12,95%可信区间为5.89~12.35,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合并检验分析Z=7.02(P<0.00001),OR值=9.83,95%可信区间为7.09~12.58。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康复训练 脑卒中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构建含有人E2F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的腺病毒载体,为聋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根据已知的E2F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的双链DNA,将其与酶切线性化的pDC315-EGFP载体片段连接,构建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并将其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对重组腺病毒进行扩增、纯化及滴度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方法验证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穿梭质粒的构建;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blot(蛋白质印迹)方法,分别检测质粒pDC315-GFP-E2F2和重组腺病毒表达E2F2蛋白情况。结果经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与设计一致;经荧光显微镜检测,分别由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重组腺病毒转染的HEK293细胞均可观察到GFP表达;经WesternBlot检测出在72kDa~95kDa处有条特征带,其大小和E2F2-GFP融合蛋白(~76kDa)相吻合;滴度测定为1×1011PFU/ml(PFU,plaqueformingunit,空斑形成单位)。结论成功构建了人E2F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能在HEK293细胞中表达。

  • 标签: E2F2基因 重组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a的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采取50例慢性牙周病患者纳入研究,并给予基础治疗,采集治疗前后牙周临床参数,并测定龈沟液中TNF-α、IL-1a水平变化。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作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前,病例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水平和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a(IL-1a)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PD、AL、SBI、龈沟液TNF-α、IL-1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a参与牙周病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白细胞介素1a 牙周病
  • 简介: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开放性乳突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8例行开放性乳突根治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实验组60例术腔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对照组68例术腔未应用任何贴覆物.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术腔愈合情况及上皮化时间.结果术后实验组术腔光滑、渗液少,易清理,平均上皮化时间为4.2周,对照组术腔渗出较多,清理困难、换药频繁,平均上皮化时间11.5周;两组术后上皮化时间行t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性乳突根治术中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贴覆的术腔,上皮化时间短、干耳快,抗感染能力强、减少术后复发.

  • 标签: 中耳炎 胆脂瘤 乳突根治术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上皮化
  • 简介:目的用细胞学方法,分析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中C1494T突变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从携有线粒体DNAC1494T突变的母系遗传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性耳聋的中国大家系选择部分成员,另外从遗传背景相同的正常中国人群选择对照个体,分别建立淋巴细胞系;并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淋巴细胞系的线粒体分别融合到缺乏线粒体DNA的p0206细胞中,建立相应的转线粒体细胞系;家系成员与对照个体的淋巴细胞系和转线粒体细胞系,分别在不含/含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巴龙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以倍增时间(doublingtime,DT)作为细胞生长特性的评价标准,通过计算在正常和含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培养液中倍增时间的比值,比较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携有线粒体DNAC1494T突变家系成员较对照个体的淋巴细胞系的倍增时间比值平均增加了24%,但不同家系成员的细胞倍增时间比值的增加程度不同,自10%至50%不等;而当细胞核遗传背景相同后,家系成员较对照个体的转线粒体细胞系的倍增时间比值增长30%,并且来自不同表型的家系成员的细胞倍增时间比值基本相同.结论线粒体DNAC1494T突变可以造成细胞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超敏性,但其效应要受到核基因的调控.

  • 标签: 巴龙霉素 细胞倍增时间 线粒体DNA(mtDNA)
  • 简介:目的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比CT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8例均诊断为鼻窦骨化纤维瘤,与术后病理相符。结论鼻窦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区域内见低密度影,表面为厚薄不均的骨壳,界限清楚,为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

  • 标签: 鼻窦 纤维瘤 骨化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bFGF-Math1基因在前庭上皮细胞系(UEC-4)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bFGF-Math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bFGF-Math1)转染UEC-4细胞,利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分化及特异性抗体的表达.结果脂质体介导的基因可在细胞内获得良好的表达,转染后24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转染后细胞可以表达毛细胞特异性蛋白Myosin7a.结论bFGF-Math1基因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有效地诱导支持细胞向毛细胞细胞转变.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MATH1 毛细胞再生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24例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观察患儿护理后的血常规值及生理体征。结果24例患儿在经过护理后,血常规值及生理体征均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各项血常规值及生理体征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细胞治疗耳聋是近些年耳科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干细胞耳聋治疗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从干细胞用于内耳结构的替代或修复的基础、干细胞植入的方式、干细胞移植安全性方面,对干细胞治疗耳聋的可行性进行论述,认为干细胞的内耳移植治疗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在移植前需对细胞的分化进行更精准的控制,并且可以与传统的治疗方式(如人工耳蜗植入术)结合使用。

  • 标签: 干细胞 耳聋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前后凋亡诱导因子(AIF)在大鼠不同回基底膜外毛细胞的表达差异以及与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组给予声强为115dBSPL白噪声暴露,每天2小时,连续3天,对照组不予噪声暴露。分别于噪声暴露前1日、暴露后1、3、7、14日对两组大鼠行ABR检测,最后一次ABR检测后对两组大鼠耳蜗基底膜行鬼笔环肽一异硫氰酸荧光素(Phalloidin—FITC)染色。West—em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两组大鼠耳蜗不同回基底膜处AIF的表达。结果大鼠噪声暴露后与暴露前相比,ABR各频反应阈值于暴露后1天最高,随时间逐渐恢复,14天时趋于稳定,听力低频阈移约10dB,高频阈移有30dB(P〈0.05);基底膜铺片FITC染色示噪声暴露组底回基底膜毛细胞较顶回缺失严重,且有纤毛排列紊乱并出现融合,而对照组毛细胞排列整齐,纤毛呈v或w型,两组间外毛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示,在正常情况下,顶回基底膜的AIF表达高于底回,噪声暴露后,AIF顶、底回基底膜表达均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增高,且顶回较底回更为显著(P〈0.05)。结论噪声暴露过程中,AIF在促凋亡的同时更发挥出了氧化还原酶的作用,因而AIF在耳蜗基底膜顶、底回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分子机制之一。

  • 标签: 细胞凋亡诱导因子 噪声性聋 基底膜 外毛细胞
  • 简介: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起源于纤维组织的具有自限性的骨肿瘤。它主要发生在四肢、软骨、颅面骨和骨盆,很少发生在颞骨。治疗上需综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功能重建、并发症的预防、美容和其他因素。如无症状,我们可观察病情,若出现临床症状,则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颞骨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中耳胆脂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我科经行经鼻蝶手术的95例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在术前对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预判并行预见性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针对并发症相关的护理。结果95例患者中,13(23.6%)例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中脑脊液鼻漏2例;鼻腔出血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尿崩症3例;电解质紊乱1例,经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和干预,所有患者症状均好转。结论针对性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手术成功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及时观察和护理能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经鼻蝶入路 生长激素腺瘤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上皮的表达,探讨其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TNFR1在36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及2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NFR1在36例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中均有强表达,定位于胞膜和胞质,而外耳道皮肤表达较弱甚至没有表达,TNFR1在胆脂瘤上皮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外耳道皮肤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脂瘤上皮中TNFR1表达较外耳道皮肤显著增高,肿瘤坏死因子可能通过与TNFR1相结合而导致胆脂瘤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及凋亡。

  • 标签: 胆脂瘤 中耳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的变化,揭示老年大鼠耳蜗毛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方法人选Fischer344大鼠27只.青年组12只,3-4月龄;老年组15只,20~27月龄。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标记青年大鼠耳蜗各8个,老年大鼠耳蜗各10个。应用电位反应测听仪检测不同频率短纯音(5、10、20和d0kHz)诱发的青年和老年大鼠双侧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值(ABR)。听觉功能测试后,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将新鲜配制的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染色液缓慢注入动物内耳,耳蜗内灌注后1h,动物断头处死。采用细胞核DNA荧光染料碘化丙锭(PI)染色耳蜗基底膜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月龄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染色的变化。结果老年大鼠的不同频率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均高于青年对照组(P〈0.05)。青年大鼠耳蜗毛细胞核周围未见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荧光标记物,老年大鼠耳蜗基底膜以核固缩为特征的凋亡外毛细胞核周围存在caspases-3和caspases-9绿色荧光标记物,未见caspases-8标记物。以核肿胀为特征的坏死外毛细胞核周围未见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荧光标记物。结论老年大鼠耳蜗毛细胞凋亡可能通过caspases-9相关的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而不是easpases~8相关的死亡受体通路启动完成。

  • 标签: 老年 毛细胞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色素性隆突性纤维肉瘤病人行手术切除并游离植皮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针对该个案病例给予术前心理疏导、评估及准备,术后给予术后专科护理、VSD引流技术护理、血栓预防及功能康复指导。结果该案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无感染,随访3个月,无复发,外形满意,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科学严谨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手术顺利完成,增加移植皮肤成活几率,促进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极大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色素性隆突性纤维色肉瘤 植皮 VSD引流技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腺病毒、脂质体、纳米材料三种不同类型的载体携带目的基因对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的大小,筛选理想的基因载体。方法用重组腺病毒、Lipofectamine^TM2000、Entranster^TM—D纳米材料为转染载体,携带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Math1-EGFP基因及真核表达质粒pRK5-Math1—EGFP,按照转染试剂盒说明优化其转染条件,分别转染293T细胞。24小时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结果并计数阳性细胞率,采用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Math1基因mRNA的表达,用MTT法检测不同转染条件下,不同转染载体对293T细胞细胞毒性。结果经优化转染条件,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的细胞中荧光蛋白表达几乎为95%以上,Lipofectamine^TM2000、Entranste^TM-D纳米材料载体转染的细胞中荧光蛋白表达也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而Entranste^rTM-D纳米材料载体在最高转染效率的剂量下仍然保持80%以上的细胞生存率。RT-PCR进一步证实,三种载体转染细胞均有Math1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Entranster^TM—D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聚合物转染试剂,能成功携带内耳基因治疗关键基因Math1基因转染293T细胞,并表现了低毒、高效性能。

  • 标签: MATH1 293T细胞 基因转染 基因载体 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