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hEGF对颌面部皮肤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颌面部擦伤患者例,分成2组,治疗组(35人)使用rhEGF凝胶;对照组1(34人)采用凡士林油纱换药治疗,并将疗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hEGF凝胶与本文所提到的传统外用药的疗效差别显著(p<0.05),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EGF凝胶治疗颌面部皮肤擦伤,具有起效快、安全性好、用药方便等优点,值得推荐。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颌面部皮肤擦伤 凡士林油纱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5例PCa患者、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IGFBP-3、PSA、fPSA水平。结果:PCa组IGF-1水平较BPH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IGFBP-3水平低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IGFBP-3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3.6%、76.4%,特异度分别为84.0%、7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74.0%。血清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灵敏度。结论:PCa患者IGF-1、IGFBP-3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发生变化,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Ca的诊断。

  • 标签: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目的:建立实时定量RT—PCR检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的方法,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中TGF-β1mR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在TGF-β1基因的外显子1和2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MGB探针;构建TGF-β1质粒克隆,以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带有目的片断的cRNA作为标准品,根据10倍系列稀释cRNA标准浓度对数和其循环域值(Cyclethreshold,Ct)制作标准曲线,检测PBMC中TGF—β1mRNA含量;并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重组质粒测序显示插入的片断为TGF—β1mRNA特异性片断,成功的建立了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F-β1mRNA方法,灵敏度达6.81拷贝,线性范围为6.81~6.81×10^8拷贝,且重复性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8%-2.27%和2.56%-2.61%,临床应用显示,27例肝纤维化病人PBMC中TGF-β1表达量为1.20×10^8(1.80×10^7~9.80×10^7)拷贝数/10^5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30×10^7(7.24×10^6~5.00×10^7)拷贝数/10^5细胞(P<0.05)。结论: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F-β1mRNA具有敏感、特异、快速、高效等特点,为TGF—β1mRNA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提供方法学依据。

  • 标签: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 定量检测 肝纤维化 TGF-Β1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2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内镜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明胶海绵贴补 外伤性鼓膜穿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应用对邮票状植皮对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烧伤美容中心近3年来收治的162例进行了邮票状植皮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观察、记录邮票状植皮术后皮片成活率、90%愈合所需时间、创面21天愈合率。并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和观察局部皮肤反应,从而判断疗效。结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用于慢性创面的治疗,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邮票状植皮成活率、提高创面愈合率。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应用比单独使用更能有效促进邮票状植皮术后创面的愈合。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 邮票状植皮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与脑梗死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31例非急性脑梗死对照者(对照组)VEGF基因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降低(P均〈0.05)。脑梗死组患者VEGF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血糖和收缩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脑梗死组患者VEGF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的单倍型ACC(5.85%)明显低于对照组(14.22%)。结论: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的单倍型ACC与脑梗死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益生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BA)对患儿血清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并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BA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NGF和IL-33水平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NGF、IL-33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NGF、IL-33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GF、IL-33水平下降较为明显(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X2=0.919,P=0.338)。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能有效的改善BA患儿的NGF和IL-33水平,其不会增加患儿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益生菌 支气管哮喘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33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MDN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天麻素 鼠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病理检测中,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方法从我院接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并从同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35例作为参照组对象,采用石蜡包埋法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VEGF阳性几率(54.29%)高于参照组(5.71%),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Ⅲ期患者阳性几率高于Ⅱ期、Ⅰ期阳性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VEGF表达几率随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病变加重而上升。结论实施骨髓病理检测,了解VEGF表达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评估疾病分期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病理检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食管癌患者为此次研究中的疾病组,将同期健康体检的64例健康人员选为研究中的健康组。观察对象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VEGF水平进行测定,比较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VEGF水平变化,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并分析放疗疗效与之关系。结果放疗前、中、后,疾病组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放疗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治疗有效组放疗中、放疗后VEGF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通过VEGF水平的监测,可评估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效果,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VEGF 放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疗效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共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IBS-D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黛力新片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评分量表测评及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GF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GF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IBS-D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且临床疗效肯定,这可能与脑-肠轴途径分泌血清NGF水平明显降低有关。

  • 标签: 黛力新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血清神经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评估细胞因子κB配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κBligand,RANKL)在肺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方法:本研究涉及临床和动物实验两部分。临床实验以48例PH患者和50例无肺高压(non-PH)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RANKL水平,并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其心功能。对于PH组中8例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观察2年随访期内其RANKL的变化。动物实验采用低氧(10%O2)诱导的PH小鼠模型,检测其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大情况,以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等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肺组织中RANKL水平。结果:临床研究结果示,PH患者的血清RANK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4.00±0.30)pmol/L比(2.23±0.14)pmol/L],且RANKL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H患者治疗后测得的血清RANK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动物实验中,低氧诱导的PH模型小鼠的血清、肺组织及肺动脉中的RANK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结论:RANKL在PH中升高,不仅可作为提示PH诊断的指标,且在随访及疗效评估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胞核因子KB配体活化因子 低氧 肺高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肺癌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把肺癌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组 11 人、Ⅱ级组 9 人、Ⅲ级组 8 人与Ⅳ级组 2 人。于患者 入院后与 CIK 治疗后 24-48h 分别测定 IL-2 、 IL-6 、 IL-8 、 IL-10 、 TNF-α 、 BNP ,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功能Ⅰ级组 CIK 治疗后心功能无变化,心功能Ⅱ级组 CIK 治疗后有 2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Ⅲ级组 CIK 治疗后有 5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Ⅳ级组有 2 例死亡。结论 心功能 Ⅰ 、 Ⅱ 级耐受 CIK 治疗,心功能 Ⅲ 级部分患者可加重,部分转为心功能 Ⅳ级,是相对禁忌症。心功能Ⅳ级 CIK 治疗后可导致死亡, 是绝对禁忌症。

  • 标签: [ ] 肺癌 心力衰竭 IL-2 BNP IL-8 IL-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细胞瘤的病理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细胞瘤患者10例,于2013年07月--2017年07月间收治,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予以免疫组化检测,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0例患者的胃窦部粘膜下均观察到有肿块,细胞肿瘤呈梭形,肌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排列比较混乱,形式表现为束状、编织状。结论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细胞瘤属于中间性肿瘤,在临床中少见,恶变潜能、复发率较低,主要组成部分为炎症细胞和梭形细胞,临床诊断时需与梭形肿瘤细胞进行鉴别。

  • 标签: 胃粘膜下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特征
  • 简介: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中多种基因的调控。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形成及耐药的重要机制,而诱导凋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ofapototicproteins,IAP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蛋白因子,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因子重复序列的结构域,可作用于凋亡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s)级联反应的起始或效应阶段,调节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功能.从而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凋亡 高甲基化 杂合子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针对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该院口腔科行种植体修复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体数目128颗,根据种植体周围是否有炎症分为健康种植体组(81颗)和炎症种植体组(47颗),把对侧同名天然健康牙作为对照组(62颗)。收集并称量龈沟液重量,进行牙周学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浓度,分析PLI、SBI、PD值与龈沟液中IL-6、IL-1β、TNF-α、MMP-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炎症种植体组PLI、SBI、PD及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和对照组(P<0.05);健康种植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SBI、PLI、PD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态。

  • 标签: 种植体周围炎 菌斑指数 牙龈出血指数 探诊深度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三元复合因子Net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et基因全长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Ad5/F35-Net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24只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PBS组、绿色荧光蛋白(GFP)组和Net组,3组分别注射0.1mL的PBS、Ad5/F35-GFP(1×108PFU)和Ad5/F35-Net(1×108PFU),干预3周后,测定各组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移植瘤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Net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与PBS组及GFP组相比,Net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P均〈0.05),而其PCNA表达显著降低(P〈0.01),原位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结论:Net可明显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移植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移植瘤细胞原位凋亡。

  • 标签: 三元复合因子Net 移植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肝细胞生长素应用在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择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我院接收确诊的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病患72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分别对两组病患实施常规的保肝治疗与促肝细胞生长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水平上降低的程度更为明显,且肝功能的恢复率也比较高,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治疗中,选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结核药物性 肝损害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