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省人群中眩晕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在江苏省常住人口中抽样,对其中≥10岁的6854人进行眩晕问卷调查、纯音测听和耳科检查。结果本研究实际接受调查6333人,应答率92.4%,男3035人(47.9%),女3298人(52.1%),年龄10~93岁。被调查人群中眩晕的总体患病率为4.1%(标化患病率:全国3.4%,江苏3.6%),眩晕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00)。女性眩晕患病率(5.3%)高于男性(2.8%)(P=0.000),城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农村4.3%。城镇3.8%.P=0.459)。听力减退、中耳炎病史、噪声暴露史是眩晕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86、2.135、1.609。结论眩晕在江苏省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防治研究。

  • 标签: 眩晕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听力减退
  • 简介:20040635  光学记录蜗核和前庭核核团神经元电活动/杨仕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3,11(4)-272~274  目的: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研究脑干蜗核(CN)和前庭核(VN)神经元电活动。方法:自新生小鼠(1~5天)制备离体脑干切片,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155染色20分钟。采用光学记录膜电位(opticalrecordingmembranepotential)技术,观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VIII)后脑干CN和VN的神经电活动。结果:①电刺激nVIII断端后光学记录显示兴奋传导至CN和VN核团(n=40);②CN和VN神经兴奋有激发延迟(onsetlatency)和高峰延迟(peaklatency);③所记录的光学信号具有光吸收波长特性,表明光学记录的可靠性;④光学信号包括峰样快反应信号(spikelikefastsignal)和持续较长时间的慢反应信号(slowsignal);⑤连续刺激nⅧ后发现慢反应信号大小递减,为突触疲劳(synapticfatigue)现象。结论:...

  • 标签: 前庭学
  • 简介:890732冷温试验蝶形图记录和分析法/吴展元…∥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88,2(3).-186~171介绍冷温试验的Claussen图和Freyss图记录法,比较了它们的特点。Claosen图标出了前庭反应的正常范围,便于确定反应亢进、正常或低下,

  • 标签: 前庭反应 听力曲线 记录法 冷温 庭学 前庭功能
  • 简介:目的对60例听神经小儿进行临床听力学分析,以便提高对此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方法2003年.2005年我院临床医学听觉言语康复中心门诊。对4个月-6岁婴幼儿及儿童诊疗中发现60倒聋儿。对声音有反应,但不会讲话,给于ABR,ASSR,OAE、声导抗.影像检查后,发现异常反应。结果60倒(120耳)聋儿ABR严重异常。ASSR、行为测听有部分残余听力,OAE正常。声导抗及影像方面未发现异常。结论听神经是一种近期提出的病因不明的听觉障碍性疾病。此引起具有特殊临床表现与听力学检查表现的感音神经性聋。有助于与感音性聋的鉴别。

  • 标签: 听神经病 听性脑干反应 多频稳态反应 耳声发射 聋儿
  • 简介:梅尼埃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膜迷路积水如何产生原因不明。梅尼埃缺少病因诊断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惑。为了正确地诊断梅尼埃,必须综合应用电生理、影像和免疫检查,本文就梅尼埃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 诊断技术 耳科(Diagnostic TECHNIQUES Otological)
  • 简介:王某,女,1994年8月30日出生,自幼听力言语障碍,出生后6个月发现听力下降,对用力呼叫无反应,否认各种疾病史.剖腹产出生、个人史、家族史、母亲妊娠史均无异常.1岁2个月会走路,体格发育正常.耳科检查外耳、外耳道、鼓膜均正常.听力检查:1996年12月11日北京儿童医院检查ABR100dB(nHL)双耳无反应;1996年12月13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做ABR125dB(SPL)无反应,40HzAERP125dB有反应;行为测听检查250Hz70dB500Hz80dB1KHz85dB2KHz90dB4KHz95dB有反应,鼓声检查(+),DPOAE检查双耳正常.门诊医生进一步检查言语,对语言的理解优于表达,可听懂一些指令,初步考虑高频听力损失严重及单纯性言语发育迟缓.

  • 标签: 小儿 听神经病 听力言语障碍 言语能力
  • 简介:目的连接蛋白基因和遗传性耳聋及角皮有明确的相关性.现有4个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角皮,即:GJB4、GJB2、GJB3和GJB6,其中3个基因既可导致遗传性耳聋,即GJB2、GJB3和GJB6,而GJB4是否与遗传性耳聋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为证实GJB4和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6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先证者进行GJB4的突变检测,其中32个显性遗传,28个隐性遗传.结果发现了四种碱基改变:109G>A、3'UTR+17A>G、611A>C和507C>G.109G>A和3'UTR+17A>G是新发现的碱基改变,但在家系突变检测中证实为多态.611A>C和507C>G两种碱基改变是已报道的多态,611A>C是我们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多态.结论本研究发现了GJB4的109G>A和3'UTR+17A>G两种新多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未能最终证实GJB4为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可是从该基因背景来分析GJB4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耳聋候选基因,有待于扩大家系收集范围进一步检测.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连接蛋白类 多态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室内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取得细菌分离率的排序,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及耐药率。结果317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301耳,其中细菌293耳,真菌8耳;无细菌生长16耳。细菌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耳(占28.1%),金黄色葡萄球菌83耳(占26.2%),铜绿假单胞菌46耳(占14.5%),奇异变形杆菌24耳(占7.6%);敏感药物因菌种而异。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耳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由Dr.Vancamp等人于2003年7月11日倡导此建议案.该建议案将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损伤研究中以家系为研究背景进行研究时所应用的遗传及听力学描述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于2003年9月23日公布.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在研究人员、遗传学家、听力学家及耳鼻咽喉医生中达成共识,用统一的标准及规范的术语来进行家系资料遗传、听力学方面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便于资料的积累、比较及交流.

  • 标签: 听损伤 听力学描述 型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