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各年龄段听障儿童真耳-耦合腔差值的特点以及耳道容积、声阻抗、耳模的变化等因素对真耳-耦合腔差值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6个月~7岁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采用美国Fonix6500-cx真耳分析仪,用探管测试方法,使用扫频纯音分别测试鼓膜处的声压级和耦合腔中的声压级,两者之间的差即是真耳-耦合腔差值。结果①RECD值随小儿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跨度≤3岁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4岁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5岁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外耳道声压级比分析仪中2cc耦合腔声压级高约3~19dB。③RECD值受探管插入深度、位置及耳模声管等因素的影响。结论RECD值是儿童验配助听器中重要的个体化指标,在2cc耦合腔中调试助听器参数时应重视加入个人的RECD值,才能准确获得助听器实际所需要的增益量及限制输出量。

  • 标签: 真耳-耦合腔差值 助听器验配
  • 简介:资料显示,在给儿童测听和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成人选配方法往往得不到准确结果.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像成年人那样互动自主地改变助听器的设置,这就需要助听器选配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儿童助听器的选配更加精确.儿童的耳道声学特性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改变.儿童的小耳道毫无疑问会改变助听器的电声特性(与成人比较),从而导致增益的误差,这在选配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由于2cc耦合腔中的电声参数不能反映小儿耳道容积,声阻抗特性,麦克风位置对声波接受的效益,以及头颅对声波衍射作用的影响等,所以在对儿童选配助听器时进行真耳测试是十分必要.应用真耳测试结果确定助听器的增益和输出,要比使用功能增益(未助听听阈与助听听阈之差)更准确和可靠.另外,真耳测试能够估计出耳道内有助听器的情况下,传递到耳内的最大声压级.这一参数对儿童助听器选配非常重要,耳道声压级会比在2cc耦合腔中测得的增益高出大约10~20dB,所以在选配过程中要将这种差别定性、定量,并加以应用,才能调试出真正符合儿童的助听器增益值.

  • 标签: 小儿 助听器 真耳-耦合腔差值 选配方法 耳道声学特性 真耳测试
  • 简介:听性脑干反应(ABR)由于其客观性、无创、不需受试者主动配合、不受镇定剂影响等优点.已被作为一种可靠的听力检测工具.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及特殊人群的听力评估。然而人们大多进行气导ABR测试来获取大概的气导听力.但其结果不能区分听力损失的类型。尤其对于那些不能很好配合纯音测听的人群,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和中耳炎的患儿、智力缺陷人群.确定其听力损失类型一直存在一些阻碍。因此,骨导ABR的检测对于这部分人群就显得尤其重要,但其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就骨导ABR的机制、方法和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骨导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ABR测试 部分人群 听力评估
  • 简介:在电生理反应测听(ABR,CAP等)应用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寻求一种既能满足神经冲动的同步化,又能反映耳蜗功能的客观听力检测方法,而听觉稳态反应的出现似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

  • 标签: 电生理反应 临床应用 听觉 研究人员 神经冲动 听力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人体于不同的头位倾斜条件下诱发的OCR反应特征,为建立其检测方法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受试对象为地面人员22名和飞行人员11名,端坐于装有特制头托的座椅上,通过头位在冠状面内分别处于左右各倾斜30°、50°、70°的位置诱发静态OCR反应.采用红外视频眼动记录方法分别随机测定从头直位到左右各30°、50°、70°的眼动视频信号.最后以动头前即刻的眼球位置为零位,以眼球虹膜纹理为标志,对各时刻虹膜纹理与初始状态虹膜纹理进行互相关分析,找出相关度最大的一点为各时刻眼球位置,测量该时刻眼球与初始眼球位置的角度即为眼球扭转角度.结果头位倾斜引起的典型OCR反应曲线特征是,头位倾斜动作开始,首先引起一个幅度较大的与头动方向相反的眼球反方向旋转,随之,眼球反转角度逐渐减小,在头位倾斜到固定角度后,眼球反转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或不变,未发现头位向同一方向倾斜不同角度引起的OCR有显著差异.飞行员与正常地面人群OCR反应未见显著差别.结论静态头位倾斜可以诱发出OCR反应,可用来评价耳石器功能.

  • 标签: 人体 静态眼球反旋转 检测 头位倾斜 反应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电极在耳蜗不同部位的神经反应成像(neuraIresponseimaging,NRI)特点,以及开机后第一年NRI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9例5岁以下单侧植入HiResoIutionBioniCEar系列人工耳蜗的儿童。应用SoundWave软件记录每位植入者第3、7、11、15号的NRI阈值(NRIthreshoId,tNRI)以及NRI幅值增长线性拟合的斜率。根据耳蜗位x线平片确认植入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比较不同位置电极的tNRI及NRI幅值增长斜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在开机时及开机后3、6、12个月的变化。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耳蜗底转电极相比,耳蜗中转电极的tNRl较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较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f检验分析,开机1年内不同测试时间各电极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耳蜗不同位置电极的NRI存在差异:越靠近耳蜗中转,tNRI越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越高,这与刺激电极对应的蜗内神经组织分布有关,越靠近耳蜗中转神经纤维密度越高,存活的神经组织越多。开机第一年,耳蜗各区域的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无明显变化,提示该期间电刺激对耳蜗神经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小儿 人工耳蜗 神经反应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塞通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心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5例,占52.3%。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损害12例,全身性损害9例、神经系统损害7例、循环系统损害6例,呼吸系统损害5例,胃肠道损害3例,其他症状3例。其中自行好转6例,其余39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血塞通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多以皮肤损害、全身性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为严重。应重视血塞通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低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中药注射液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血塞通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早产低体重和缺氧三个因素对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在本院听力中心行ABR检查的高危新生儿607例(1214耳),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394例(788耳)、早产低体重组122例(244耳)和缺氧组29例(58耳),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组62例(124耳),对以上组的ABR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低体重组、缺氧组、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组的ABR异常率分别为27.79%、36.07%、34.48%、38.71%.高胆红素血症组的异常率和早产低体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低体重组的异常率和缺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组的异常率和高胆红素血症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这三种高危因素中,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较高,程度也较重.另外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几率和程度仅较高胆红素血症组的新生儿高.

  • 标签: 新生儿 听性脑干反应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联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所在地区内确诊的3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CD4+T细胞计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3、4、5、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有助于改善中医证候、增加CD4+T细胞计数,是治疗艾滋病更为理想且有效的方案。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病毒 中药 CD4+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90岁以上老年性聋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征。方法对14例90岁以上老年性聋患者(平均年龄91.1.4±1.3岁,26耳)进行交替短声ABR测试。听力正常人9例(平均年龄22.7±1.2岁,18耳)作为对照组。观测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eakLatency,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Inter-PeakLatency,IPL),并分别与对照组总体均数进行比较。结果总体的I波引出率和Ⅲ波引出率均为76.9%(20/26),V波引出率为84.6%(22/26)。高龄老年性聋组各波PL较对照组延长。Ⅰ-Ⅲ波IPL、Ⅲ-Ⅴ波IPL、Ⅰ-Ⅴ波IPL无组间统计学差异。结论90岁以上高龄老年性聋患者ABR波形分化较差。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听觉电生理 老年性聋 高龄老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麻醉对手术患者在术中除了辅助镇痛的作用外,还能激发体内的调节机制,增强机体细免疫功能和抵抗缺血的能力。用于阑尾切除手术中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手术创伤引起应激反应,因此,对推广针刺麻醉在手术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方法1.选择急诊阑尾炎手术患者ASAⅠ-Ⅱ级6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均使用硬膜外麻醉,药物为1.6%利多卡因和0.6%罗哌卡因混合液,麻醉平面控制在T10~S范围内。观察组配合使用电动针灸治疗仪进行针刺麻醉,手术前取双侧内关、合谷穴进针,2~100Hz疏密波交替,以患者能耐受但无疼痛为度,于术中使用进行阑尾切除术,直至关腹。3.观察辅助药物(咪唑安定或地佐辛)的使用,疼痛分类(疼痛消失、疼痛减轻、无效及所占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疼痛完全消失22例,疼痛减轻11例,无效11例,分别占71%、24.9%、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针刺辅助麻醉用于阑尾炎切除手术中麻醉效果更佳,更能抑制麻醉手术带来的牵拉反应

  • 标签: 针刺麻醉 防治硬膜外麻醉 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疾病,主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引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是目前临床治疗、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在艾滋病的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能大幅降低艾滋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梳理,从AIDS的发病机制、HAART的免疫重建作用、HAART治疗方案、HARRT最佳治疗时间、HAART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艾滋病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进展。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耳鼻咽喉头颈部变态反应病学》一书共120余万字,历经数年,在主编顾之燕教授和李源教授的共同努力下,近日终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顾教授邀请我参与该书写作,我先是一惊,后是一喜。惊的是本人才疏学浅,在学富五车的顾教授面前,做学生是否合格尚需斟酌,担当写书的任务实在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有“班门弄斧”之嫌;喜的是耳闻目睹了顾教授的风采,又参与过顾教授牵头的部分书稿的编写、审阅及修改,此次如能参与写作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后来我如愿参加了该书的写作。现借此机会把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分享。

  • 标签: 耳鼻咽喉 变态反应 头颈部 出版 病学 写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56例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历资料、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结果据结果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65岁以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高发不良反应药物为血塞通注射剂;且联合用药中循环系统联合药物导致ADR高发。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注意药品说明书中适应症、用法和剂量,联合用药应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管,加强药师临床药学干预,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改变。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正常喂养;模型组(8只):每天随机给予多种低强度刺激,造成动物的抑郁状态,持续28天。记录各组大鼠实验前1天、第14、28天的行为学,并在造模完成后对两组大鼠行ABR检测。结果造模第14、28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旷场行为学、体重及摄食量的改变、糖水偏爱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28天,在声强90dBSPL条件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Ⅰ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Ⅱ波的波幅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可能存在外周听觉神经至脑干通路存在神经电活动的异常。

  • 标签: 抑郁症 慢性应激 听性脑干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泌尿外科腔镜术后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护理安全,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对可能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高危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出现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患者52例,在护理人员积极干预下,未出现护理安全问题,顺利康复;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发生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患者采取积极护理措施,能有效的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 标签: 老年 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