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转移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vs26.93%)(P<0.05);12、24个月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vs38.46%,38.46%vs19.23%)(P<0.05)。结论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有效抑制脑转移瘤生长,提高局部控制率。

  • 标签: 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聚维酮碘液冲洗鼻腔的药物效果及病人的舒适度。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发作68例,观察组、对照组各随机5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30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用鼻腔冲洗器进行冲洗(鼻腔冲洗器由北京华声医学科技开发公司生产);观察组采用现配的0.25%聚维酮碘液100毫升进行瑜伽吐纳式(鼻吸口吐)冲洗。两组都反复操作3-5次,对照组每天两次,观察组每天一次,每位病人根据病情好转程度决定冲洗天数,观察病人药物疗效及反应。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用0.25%聚维酮碘冲洗冲洗有较高的疗效,可减少冲洗次数,提高病人舒适度。

  • 标签: 0.25%聚维酮碘液 鼻腔冲洗 疗效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头颈部放疗的116例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Ⅲ、Ⅳ级皮肤损伤程度反应率分别为55.2%、37.9%、6.9%、0和20.7%、48.3%、27.6%、3.4%;观察组的放疗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比亚芬能有效降低头颈部放疗病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比亚芬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应用爱可欣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找出合理的用药时间。方法206例鼻咽癌和乳腺癌放疗患者按编号的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开始放疗7d后开始使用爱可欣,对照组在发生1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后开始使用爱可欣,直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以及损伤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皮肤损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爱可欣能够延缓放疗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降低损伤的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乳腺癌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爱可欣 治疗皮肤损伤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前臂桡动脉游离皮瓣切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治24例口腔内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切长窄形前臂桡动脉游离皮瓣。所有皮瓣供区除1例行植皮外均行一期缝合。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结论对于中小面积的组织缺损,长窄形前臂桡动脉游离皮瓣,由于降低了对供区功能和外观的影响,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前臂 桡动脉 游离皮瓣
  • 简介:对于突发性聋的认知,由于缺乏精确详细的病因知识、不完善的病理学资料、不明确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慰剂效应,尤其是令医师困惑的自愈性问题的存在等因素,使得所有我们能用于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的重要标准都处于模糊状态。到目前为止,许多治疗方案和方法都缺乏完善的、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临床上对突发性聋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结果的评判必然处于争议之中。

  • 标签: 突发性聋 高压氧疗法 临床治疗 循证医学证据 治疗方案 安慰剂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增强扫描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使用高压注射器,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支持。方法对235例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做增强扫描,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结果使用高压注射器做增强扫描的患者235例,231例注药顺利,完成增强扫描,占总数的98.3%。1例因对比剂外渗,扫描途中停机重新穿刺、注药完成扫描,占总数0.42%。2例因注药过程中留置针侧孔脱开,致药液外漏,重新注药后扫描成功,占总数0.85%。1例因高压注射对比剂后,CT装置未及时触发,错过设置的扫描时相致增强失败,占总数的0.42%.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高压注射器,可获得更为精准的诊断资料,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行调强放疗的40例出现3度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美皮康联合维生素B12外用,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予以自然愈合,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的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愈合的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满意结论美皮康联合维生素B12对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美皮康 维生素B12 放射性皮炎
  • 简介:目的:根据临床资料建立预测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suddendeafness,SD)预后的评分模型,并评价科学性。方法连续选择188例(221耳)接受高压氧综合治疗的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样本168例(201耳),验证样本20例(20耳)。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案,根据训练样本实际疗效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应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并赋值,建立评分模型,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结果SD伴眩晕、听力曲线呈下降/全聋型、发病至就诊时间≥15d、HBO治疗疗程<2个疗程、HBO开始治疗时间≥15d、就诊平均听力损失≥60dBHL、SD合并高血压(highbloodpressure,HBP)或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或二者兼有是影响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OC分析该评分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为0.967,与完全随机情况下获得的曲线下面积(0.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验证样本前瞻性误判概率评估,误判率约10%。结论根据临床资料建立预测HBO综合治疗SD预后的评分模型可以预估SD预后,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治疗 预后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导致的顽固性疼痛患者,行脊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护理人员通过注重倾听、有效疏导;评估疼痛、有效干预;提供支持、满足需要;增强信心、提高认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疾病及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手术效果确切,疼痛消失,心态积极,生活及生命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提升了患者的生存价值。

  • 标签: 脊神经根切断术 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 顽固性疼痛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放疗、化疗使外周静脉破坏严重,血管壁硬化,对外周静脉穿刺特困难的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为肿瘤患者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提供安全有效的增强检查途径。方法选择常规上肢静脉穿刺注射碘对比剂者为对照组(n=50);颈外静脉穿刺注射碘对比剂为实验组(n=25),实验组为上肢和下肢血管特差、穿刺特别困难者。颈外静脉穿刺的精细化管理方法有严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仔细静脉评估、掌握正确穿刺方法、缩短等待检查时间、严格试注水、精确把握碘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延迟扫描时间等。结果对照组1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为98%;实验组全部一次性穿刺成功无渗漏发生;实验组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穿刺时间缩短、对比剂使用总量比对照组少、患者使用对比剂后不适感比对照组少;实验组延迟扫描时间比对照组提前2.5—3秒。结论对血管条件特别差的肿瘤患者选择颈外静脉穿刺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颈外静脉穿刺高压注射增强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肿瘤患者 颈外静脉穿刺 高压注射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高压氧治疗的不同时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将其按照病程时长随机分为治疗组(受伤后10天到一个月之间)和对照组(受伤后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两组患者分别在开展高压氧治疗前、治疗一个月后对其相关指标结果进行评定,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GCS评分和严重路脑外伤伤残疾评定量表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选择不同时机开展治疗过程,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和严重路脑外伤伤残疾评定量表评分分别是(10.40±1.13)分和(16.09±1.16)分,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方式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非常关键,通常在一个月内开展治疗过程疗效更优,效果更佳。

  • 标签: 高压氧 不同时机 重度颅脑外伤 疗效 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