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FNF)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6例FNF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26例FNF患者手术均全部成功,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均顺利全部出院,平均住院(20.6+5.4)d,随访6个月~2年,骨折治愈,康复良好。结论正确有效的术前指导、精心的术后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人 围术期护理
  • 简介:颅脑损伤也称创伤脑损伤(traumatjcbraininjury,TBI),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疾病,多因交通事故、工伤、运动损伤、跌倒和撞击等原因致头颅部位尤其是脑组织的创伤,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在我国年发病率已达1‰.

  • 标签: 脑外伤性失语 创伤性脑损伤 康复 BRAIN 外伤性疾病 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总结外伤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规律。方法回顾分析308例316耳外伤鼓膜穿孔法医学鉴定资料。结果确诊外伤鼓膜穿孔237耳,穿孔愈合50耳,穿孔合并感染6耳,排除穿孔11耳,8例(耳)排除与所受外伤的关系,3例(耳)无法认定外伤鼓膜穿孔,1例(耳)诊为慢性化脓中耳炎。结论外伤鼓膜穿孔诊断要点为:(1)有耳部或头部受伤史;(2)伴耳痛、耳聋、外耳道少量出血;(3)形态符合外伤穿孔特点:穿孔多位于紧张部.呈裂隙状、三角形、不规则形等。穿孔边缘锐利、外翻,附有血痂;(4)声导抗检查不能引出鼓室图,或伤耳呈B型曲线但外耳道容积明显大于健耳;(5)排除中耳炎所致穿孔。声导抗和耳内镜检查可以客观真实的反映鼓膜穿孔的形态特征.能为外伤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外伤性鼓膜穿孔 法医学鉴定
  • 简介:鼓膜外伤穿孔多由直接损伤(如挖耳、灼伤)和间接损伤(如掌击、爆炸等)所致.对此疾病的治疗为观察3-4周待其自然愈合,未愈合者鼓膜贴补穿孔处促进愈合,三月后不愈合者手术修补[1].现文献报道鼓膜外伤穿孔自愈84.2%[2],治疗方法有微波、中药琪尔乐、明胶海绵等协助贴补治疗,其治愈率为83.3-97.8%[3-4],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穿孔达鼓膜1/2时,一般愈合需2-3个月[6].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鼓膜外伤穿孔130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治疗,一组行单纯鼓膜贴补修补穿孔鼓膜,另一组在前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金纳多,取得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穿孔 治疗外伤性 穿孔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外伤鼓膜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外伤鼓膜穿孔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用浸湿bFGF的压薄无菌棉片贴补,并每日两次用bFGF喷耳;对照组22例仅用贴补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8.3%,平均愈合时间为10.6天;对照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63.6%,平均愈合时间为22.2天。结论bFGF浸湿棉片贴补加喷耳治疗外伤鼓膜穿孔可促进穿孔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鼓膜穿孔 外伤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在耳内镜下金因肽联合明胶海绵治疗外伤鼓膜穿孔治疗中的影响。方法对70例外伤鼓膜穿孔患者进行交谈、调查、观察等形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在基础护理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行为状况变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力髋(DHS)、股骨螺旋刀片抗螺旋髓内针(PFNA)2种手术治疗外伤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针对2013年1月-2015年2月共40例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20例PFNA治疗(PFNA组),20例DHS治疗(DHS组)。最后通过比较2组手术中创伤大小及出血量、术后髋关节活动恢复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造成的创伤极小,出血量仅为80-150ml,统计分析平均值为115±25ml;DHS组手术造成的创伤极大,出血量为220-450ml,统计分析平均值为330±56ml,统计学比较p<0.05。术后行Harris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能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PFNA 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ALO架联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采用HALO架联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颈椎骨折愈合情况、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3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感染、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末次随访及术后3个月VAS及NDI较术前显著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各时间段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LO架联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疗效好,安全高,可作为临床最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Hangman 骨折 颈前路植骨内固定 HALO架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后双侧颞骨纵形骨折致双侧周围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收集外伤后双侧颞骨骨折致双侧周围面瘫并至少行一侧面神经探查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致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的原因及特点,对比术前与术后、术侧与对侧面神经功能及听力的恢复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5例车祸伤、1例坠落伤、2例头部挤压伤,8例中有5例外伤后有颅脑损伤及昏迷史。所有患者外伤当天或清醒后即发现面瘫,颞骨CT显示双侧纵行骨折,术前双侧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Ⅴ~Ⅵ级;3例听力正常,1例双侧传导聋,4例有高频感音神经聋。8例患者共11耳行面神经减压术,传导聋患者同时行听力重建术。术后随访至面神经功能正常或1年以上,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传导聋患者听力提高约30dBHL。结论车祸是造成颞骨骨折周围面瘫的主要原因。面神经减压术能提高外伤后即发性面瘫患者的预后,颞骨骨折引起的传导聋可同时重建听力。

  • 标签: 双侧 面神经麻痹 颞骨骨折 面神经减压术 耳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超声技术3%的罗哌卡因在锁骨骨折臂丛-浅丛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传统药物组(n=60例)和超声药物组(n=60例)。传统药物组通过手法盲探定位臂丛肌间沟及浅丛应用0.5%的罗哌卡因25ml完成阻滞,超声药物组通过B超实时引导定位臂丛肌间沟及浅丛应用0.3%的罗派卡因完成阻滞。结果超声药物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传统药物组(P<0.05)穿刺次数少于传统药物组(P<0.05);超声药物组穿刺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药物组(P<0.01);超声药物组麻醉效果优于传统药物组,药物浓度低于传统药物组。结论

  • 标签: B超引导 3%的罗哌卡因 锁骨骨折 臂丛-颈浅丛阻滞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所致传导耳聋的症状体征、听力学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具有明确外伤史、鼓膜完整的传导听力下降患者20例。每位患者均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听力测试和影像检查。行鼓室探查术,根据患者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行听骨链重建术。术后1~3个月复查纯音听力,比较术前和术后的纯音听阈,总结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探查听骨链发现砧骨移位14例,包括砧镫关节脱位、锤砧关节分离以及二者兼具的听骨链损伤,锤骨移位且粘连固定2例,镫骨足弓骨折2例,砧骨长脚骨折1例,镫骨底板自前庭窗脱出1例;其中3例砧骨移位患者术中可见面神经明显水肿。根据鼓室探查情况行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术,15例行自体听骨雕凿后的听骨链重建术,1例行砧镫关节复位术,4例行人工听骨植入术,3例合并面瘫患者行听骨链重建术的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3个月随访,患者自觉听力提高,纯音测听示言语频率内气导平均听阈恢复至30±11dB,平均气骨导差为18±10dB。伴有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I级。结论有外伤史的患者如有听力下降,应行全面细致的耳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和高分辨颞骨CT扫描,如纯音测听气导听阈下降且存在明显的气骨导差,或颞骨CT显示听骨链形态异常,应考虑系听骨链中断引起的传导耳聋。应根据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重建听骨链,恢复患者听力,合并面瘫者,同时行面神经探查减压手术。

  • 标签: 外伤 传导性耳聋 听骨链中断 听力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段食管鱼刺异物致甲状腺贯穿伤、深部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二科因鱼刺异物致右侧部分甲状腺及深部脓肿的1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对颈部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经颈部超声及CT检查明确颈部异物的存在及其位置,并给予行深部软组织探查及清创术,预后良好。结论异物致颈部脓肿患者病情较危重,早期明确诊断及尽早行脓肿清创引流是治疗关键。

  • 标签: 脓肿 甲状腺 鱼刺异物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外伤后重度感音聋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措施.方法分析12例(22耳)脑外伤合并重度感音神经生耳聋的起病过程,听力损失情况,诊断经过,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随诊6个月.结果本组中男8例(15耳),女4例(7耳),就诊时平均年龄32.7岁,就诊时平均听力损失64.5dB.本组中绝大多数病例未能早期确诊,治疗后,12耳(54.5%)听力改善.结论脑外伤合并重度感音神经耳聋是严重的听力疾患,应提高警惕,尽可能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 标签: 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临床分析 平均听力损失 早期确诊 诊疗措施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T组和核磁共振组,每组各56例。CT组56例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核磁共振组56例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法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CT组56例患者中,共查出3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为58.93%,影像显示主要为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核磁共振组56例患者中,共查出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为89.29%,影像显示主要为斑点或条状的T1WI、T2WI信号。核磁共振组检出率明显优于CT组,P<0.05。结论核磁共振技术的敏感性、准确都明显优于CT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检查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优质护理服务队骨折病人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10例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105例患者,对比组患者通过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比组患者的基础上,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94.28%。对比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88.57%,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骨折愈合能力以及功能恢复能力,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传统护理 护理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式血液循环仪在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部手术的高龄骨折患者146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72)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嘱家属经常按摩患者双下肢;实验组(n=74)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后当日开始间歇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仪。观察两组患者DVT的效果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6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仪预防DVT效果明显,临床使用方便,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尤其是高龄患者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压式血液循环仪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 预防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放疗、化疗使外周静脉破坏严重,血管壁硬化,对外周静脉穿刺特困难的患者行外静脉穿刺,为肿瘤患者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提供安全有效的增强检查途径。方法选择常规上肢静脉穿刺注射碘对比剂者为对照组(n=50);外静脉穿刺注射碘对比剂为实验组(n=25),实验组为上肢和下肢血管特差、穿刺特别困难者。外静脉穿刺的精细化管理方法有严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仔细静脉评估、掌握正确穿刺方法、缩短等待检查时间、严格试注水、精确把握碘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延迟扫描时间等。结果对照组1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为98%;实验组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无渗漏发生;实验组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穿刺时间缩短、对比剂使用总量比对照组少、患者使用对比剂后不适感比对照组少;实验组延迟扫描时间比对照组提前2.5—3秒。结论对血管条件特别差的肿瘤患者选择外静脉穿刺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外静脉穿刺高压注射增强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肿瘤患者 颈外静脉穿刺 高压注射 精细化管理
  • 简介:2012年5月26-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成功主办了“2012鼻外伤与畸形的功能与形态重建学习班”。学习班邀请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德辉、王琪、陈少华,整形外科穆雄铮,眼科林明等教授及本科室王珮华、石润杰、陈东等多位具有丰富的鼻科手术学、鼻面部整形经验的专家授课。

  • 标签: 形态重建 学习班 鼻外伤 畸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