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眼科激光在治疗眼底病中的疗效。方法对358例(358只眼)的各种眼底疾病实施激光治疗,通过随访以及对疗效进行全面评估。结果发现激光对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明显。结论眼底病利用激光来治疗确是有效的方法,但必须弄清激光的如何操作、治疗原理及适应证等,设备使用才能得心应手,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激光治疗 眼底病 临床体会
  • 简介:1耳科常用激光激光是继原子能、计算机以及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因其前所未有的高能量、高精确性等特点,激光自发明伊始即被广泛应用于包括临床医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在耳科学领域,空间狭小、组织功能脆弱等特征使得耳科手术始终充满了挑战。近年来,随着显微设备、激光设备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技术在耳科学的应用日趋普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标签: 激光手术(Laser Surgery) 耳外科手术(Otologic SURGICAL Procedure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D105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49例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阳性表达率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MMP-9阳性表达率、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67.35%vs25.00%,37.69±9.27vs16.22±5.92)(P<0.05);低度分化、浆膜层以外、有淋巴转移胃癌MMP-9、MVD明显高于高+中度分析、未及浆膜层、无淋巴转移胃癌(P<0.05)。结论MMP-9和CD105表达与胃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能预测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 标签: []胃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密度
  • 简介:目的探索耳内镜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内镜结合显微镜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对肿瘤病例内镜主要用于检查内耳道底部有否残留病灶,探查面神经位置和走行,分离残留瘤体.舌咽神经痛1例,内镜下显露CPA和内听道口,显露后组颅神经,并确认舌咽神经,将其游离,用微型剪将之切断.半面痉挛1例,用30°内镜观察内听道口的解剖和后组颅神经的位置,在不牵拉小脑的情况下寻找对面神经形成压迫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无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听神经瘤7例,6例全切,1例绝大部分切除,残留脑干表面和内听道内的少许囊壁;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Ⅰ级2例,Ⅱ级3例(术后3个月Ⅰ级),Ⅲ级2例(术后3个月分别为Ⅰ级和Ⅱ级).面神经鞘瘤2例,肿瘤均全切,1例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另1例面神经连同肿瘤一起切除,一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Ⅱ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听神经瘤7例术前有残余听力4例,术后有1例保存术前听力;面神经肿瘤2例,术后保存残余听力1例;其余肿瘤病例术后均未保存听力.舌咽神经切断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诊6个月未复发.面神经微血减管压并梳理术后症状明显好转,间断轻度抽搐,面神经功能Ⅱ级,随访1年仍只为轻度抽搐.结论耳内镜与手术显微镜有机结合,达到桥小脑角手术微创的目的,既可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功能.但耳内镜目前还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桥小脑角手术 内镜辅助 面神经功能 2002年11月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后组颅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开放性乳突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8例行开放性乳突根治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实验组60例术腔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对照组68例术腔未应用任何贴覆物.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术腔愈合情况及上皮化时间.结果术后实验组术腔光滑、渗液少,易清理,平均上皮化时间为4.2周,对照组术腔渗出较多,清理困难、换药频繁,平均上皮化时间11.5周;两组术后上皮化时间行t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性乳突根治术中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贴覆的术腔,上皮化时间短、干耳快,抗感染能力强、减少术后复发.

  • 标签: 中耳炎 胆脂瘤 乳突根治术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上皮化
  • 简介:本科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间,在微山欢城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用YAG激光加置管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23例(23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置管术 耳廓假性囊肿 YAG激光 体会 耳鼻喉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CO2激光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11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行CO2激光治疗的6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后8例复发,复发率为13.3%(8/60)。其中,T1a病变3例,复发率为11.5%(3/26),T1b病变3例,复发率为20.0%(3/15),T2病变2例,复发率为20.0%(2/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21例患者肿瘤浸润至前联合,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33.3%(7/21);39例患者肿瘤未浸润至前联合,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5.1%(2/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3,P<0.05)。结论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安全可靠,对发音功能保留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O2激光 早期声门型喉癌 治疗
  • 简介:近十余年来,喉癌早期病变(T1、T2级),经口激光手术已经成为除了传统放疗或开放式喉部分切除术的第3种理想治疗选择。德国的WolfgangSteiner教授是此领域的开创者。外科机器人手术是一个崭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外科治疗方式,其在喉部手术中的应用正在被探索和研究当中。

  • 标签: 喉显微外科 机器人手术 CO2激光 喉部分切除术 治疗方式 早期病变
  • 简介:本文从美国听障教育辅助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信息时代美国听障教育辅助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相关技术支持。同时,笔者结合我国听障教育辅助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适合国内发展的听障辅具应用策略。

  • 标签: 听障教育 辅助技术
  • 简介:目的探究可训练助听器增益训练功能开启的时间对可听度及噪声下言语理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试验将36名助听器初戴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的增益训练功能在助听器验配当天开启,而对照组的增益训练功能在验配1个月之后开启。经过三个阶段为期10周的增益调节和听觉适应后,采用言语清晰度指数(speechintelligibilityindex,SII)、噪声下言语测试(HearingInNoiseTest,HINT)、助听响度问卷调查表(ProfileofAidedLoudness,PAL)和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nternationalOutcomeInventoryforHearingAids,IOI—HA)对助听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验配后第8周的轻声可听度有明显差异,但主观言语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61%的受试者更倾向于使用增益训练后得到的优化增益,并且希望继续使用增益训练功能。结论提前开启增益训练功能虽然对最终获得的优选增益有影响,但对助听后言语理解度没有影响。

  • 标签: 听觉适应 可听度 优选增益 可训练助听器
  • 简介:目的:本研究探讨学语初期听障儿童的听觉年龄与接受听觉口语法治疗的时间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台湾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听障个案18名,听觉年龄为8~16个月,以华语婴幼儿沟通发展量表婴儿版测验其语言能力,与相同听觉年龄的健听儿童常模成绩进行比较,预测分析听觉年龄和听觉口语法治疗时间对语言测验成绩的影响。结果听障儿童词汇理解与相同听觉年龄的健听儿童没有差异(P〉0.05),但词汇表达显著落后于相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听障儿童早期及晚期手势沟通能力比相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表现优异。此外,听障儿童的听觉年龄及康复时间亦能有效预测其词汇理解及晚期手势沟通的表现。结论学语初期听障儿童接受与健听儿童相同时间的听觉和语言刺激,其词汇理解发展速度与健听儿童无差异。听障儿童早期及晚期手势沟通能力皆优于健听儿童,且词汇理解和晚期手势沟通的表现随听觉口语法治疗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表明听觉口语法治疗在听障儿童学语初期的效果首先反映在词汇理解和晚期沟通手势上。

  • 标签: 听障儿童 听觉口语法 听觉年龄 语言发展
  • 简介:激光诞生于1960年,20世纪70年代末Escudero等,Perkins.DiBartolomeo和Ellis将激光应用于中耳手术并获成功。随后由McGee等,Lesinski等主宰了氩激光,CO2激光及KTP激光在镫骨切除术,镫骨再手术及慢性中耳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激光手术(Laser Surgery) 中耳炎(Otitis Media)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成为21世纪发展的新趋势。激光结合内镜技术实现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在学科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72年Vaughan等将CO2激光用于喉癌的治疗,并于1978年首先报道了应用CO2激光治疗喉癌的成功经验,随后这一治疗方法在许多国家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Escudero等将激光应用于中耳手术并获成功。进入上世纪90以来,随着新型激光器的研制成功和激光对生物组织作用的进展,激光医学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方面,将激光技术应用于显微外科手术,二者的优越性相互叠加,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 标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O2激光治疗 头颈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技术 医学模式
  • 简介:颈段食管癌或喉咽癌侵犯颈段食道时,修复喉咽食道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手段包括胃代食道、游离空肠、结肠代食道、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等修复,其中胃代食道临床应用最广。传统的胃代食道采取颈腹两组同时进行,在国内综合性医院,通常由头颈外科与胸外科或普通外科合作。

  • 标签: 腹腔镜辅助 管状胃 食道 成型术 颈段食管癌 综合性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ZVAD)是否可以保护耳蜗毛细胞免受噪声损害。方法选取三月龄健康小鼠,分为无噪声暴露组(DMSO)、单纯噪声暴露组(DMSO±Noise)及噪音±zVAD(zVAD±N0ise)组。依照动物体重计算,按照1.5mg/kg,噪音±ZVAD动物经腹腔注射ZVAD五次,其余组动物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DMSO作为对照。动物经噪声暴露后,于噪声暴露后一小时处死取耳蜗基底膜铺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照片,检测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或于噪声暴露后两周行听力检测,观察ZVAD对噪声所致耳聋的影响。结果噪音暴露后耳蜗外毛细胞中活性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明显增强,腹腔注射ZVAD可明显抑制两种活性caspase的表达增强。同时对于噪声引起的小鼠听力下降(ABR阈移16KHz:52.5±6.1dB和32KHz:51.8±6.9dB),腹腔注射ZVA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BR阈移16KHz:37.3±9.8dB和32KHz:39.5±10.5dB),ABR检测注射ZVAD的噪音暴露小鼠18KHz及32KHz听力阈移均较单纯噪音暴露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ZVAD对噪声所致小鼠听力下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噪声性聋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毛细胞
  • 简介:言语测听和纯音测听一样,是听力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测试手段^[1]。它既可在临床诊断中与纯音听力图相互验证,提供患者的言语听敏度信息,又能够评估患者在言语察觉、分辨、识别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 标签: 言语测听 计算机辅助 中文 纯音听力图 纯音测听 临床诊断
  • 简介:耳硬化症(otoscler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内耳迷路包囊骨海绵样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又名耳海绵化症(otospongiosis)。其颞骨病理表现为骨迷路包囊灶性骨质吸收,髓腔扩大,血管增多,呈海绵样变,破骨、成骨现象可同时存在。

  • 标签: 耳硬化症 CO2激光 手术治疗 镫骨 海绵样变性 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