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蛋白组学研究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深入开展,蛋白组学研究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皮肤病研究者所接受,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皮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预后判断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当中,本文就目前蛋白组学方法在皮肤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皮肤病
  • 简介:目的建立人皮肤细胞蛋白组学研究所需的质谱分析方法,并获得皮肤细胞蛋白肽质量指纹图谱。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其总蛋白,凝胶经染色后,在图谱上选取2个角质形成细胞蛋白点与1个成纤维细胞蛋白点,进行胶内酶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获得3个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经Mascot软件搜索人非冗余蛋白数据库后,鉴定为细胞骨架Actingamma1、tubulinα2及热休克蛋白HSP70。结论皮肤细胞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的建立为皮肤蛋白组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手段。

  • 标签: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角质形成细胞 成纤维细胞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肽质量指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农民,独居。因颜面、双手背反复红斑、水疱、脱屑2年,双下肢麻木1年余就诊。患者家属诉其嗜酒6年余,每日饮白酒约250ml,因牙齿全部脱落,每日三餐以大米稀饭为

  • 标签: 烟酸缺乏症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主因颈项部及四肢红斑、水疱、脱梢2个月,加重1周,于2011年6月21日来我院就珍。

  • 标签: 烟酸缺乏症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丰因四肢红斑伴瘙痒4年,加重20d,于2011年6月19日来我科就诊。4年前患者受日光曝晒后双于背出现水肿性鲜红斑,伴瘙痒和烧灼感,红斑逐渐变为红褐色,每到夏季加剧。

  • 标签: 烟酸缺乏症
  • 简介:烟酸缺乏症又名陪拉格,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同时又是光敏性疾病。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烟酸缺乏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烟酸缺乏症 烟酸 光敏性疾病
  • 简介:患者男,82岁,面部、躯干浸润性红斑伴痒1月余来院就诊.组织病理示:真皮毛囊上皮水肿,黏液池形成,毛囊内及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阿新蓝染色(+).免疫组化示:CD3(+)、CD4(+)及UCHL-1(+).诊断为毛囊粘蛋白病向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转化.

  • 标签: 毛囊黏蛋白
  • 简介:目的通过对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脂肽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脂肽所诱导的免疫耐受对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完善TP感染人体的免疫学过程,解释TP感染人体后引起的血清固定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的TP脂肽刺激经PMA诱导THP-1细胞转化的巨噬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并通过阻断CD14受体后,检测巨噬细胞对合成脂肽的反应能力以及合成脂肽耐受刺激后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结果3种合成脂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β及IL-8的能力随着脂肽浓度升高而递增。CD14受体阻断后,IL-1β及IL-8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合成脂肽经耐受后刺激的IL-1β及IL-8分泌水平明显低于直接刺激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合成脂肽在耐受刺激下,其巨噬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P65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3种合成脂肽均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β及IL-8。合成脂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膜表面CD14受体分子,活化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合成脂肽能够诱导巨噬细胞模型产生免疫耐受,其可能机制为通过TLR2激活下游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脂肽 免疫耐受 血清固定
  • 简介:皮肤屏障是抵御外界不良因素侵扰的第一道防线,其功能主要依靠角质层形成。角质层中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蛋白包括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内披蛋白(involucrin,IVL)、兜甲蛋白(loricrin,LOR)、角质形成细胞转谷氨酰胺酶、角蛋白1(keratin1,K1)和角蛋白10(keratin10,K10)等。该文就分化蛋白近年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皮肤屏障 分化蛋白 角质层 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背景:维生素D是骨钙化所必需的,其缺乏可能会导致骨折和骨软化症。地域或种族因素可能会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作者假设角质化的主要变化同样可能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目的:为了探讨9例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患者的钙调性激素、骨再造参数和骨密度(BMD)。患者和方法:6例欧洲患者和3例北非患者。4例长期接受阿维A治疗。所有患者在冬季作了一个全面的生物学检查包括血清和尿的钙、磷和钙调性激素犤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犦,骨形成和再吸收标记,其中4例患者在夏季重复这些检查。所有患者尚测量BMD。结果:所有患者25-(OH)D显著缺乏,明显低于域值下限25nmol/L。北非的患者缺乏25-(OH)D比欧洲患者更严重,可能是由于皮肤色素沉着差异。欧洲患者iPTH正常,而北非患者iPTH升高。日光照射后仅有1例患者维生素水平升高。骨形成和再吸收标记保持在正常水平。股骨颈骨密度测定显示2例年轻的北非女性患者接近骨病域值。未发现维甲酸影响维生素D代谢。结论:先天性鱼鳞病患者,尤其是皮肤色素深的患者有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未来对这些患...

  • 标签: 患者羟基 显著缺乏 维生素显著
  • 简介:报道1例高脂蛋白血症Ⅲ型黄瘤病。患者,男,42岁,广东人。因肘膝部、手掌出现黄色扁平斑块半年。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可见较多的泡沫细胞浸润。诊断符合高脂蛋血症Ⅲ型黄瘤病。

  • 标签: 高脂蛋白血症 黄瘤病 泡沫细胞
  • 简介:背景: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是一种罕见的肥大细胞病变异,以皮肤出现广泛大疱为主要特征,是由肥大细胞蛋白酶引起真表皮分离所致。病例报道:1例3周大女婴皮肤出现罕见的播散性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伴皮肤增厚和广泛皮肤皱褶。通过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法和萘酚ASD氯醋酸酯酶反应、血清纤溶酶和组胺水平增高以及24h尿中组胺和1,4-醋酸甲基米唑水平确诊。本例血细胞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增多。骨髓穿刺物FACS分析显示有1%肥大细胞。

  • 标签: 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 肥大细胞病 皮肤皱褶 C-KIT 新生儿 GIEMSA染色
  • 简介:黏附介导的微生物定植在病原菌感染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能黏附到宿主多个组织器官,导致全身性播散,引起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因此如何能在感染早期通过阻断Tp黏附到宿主成分从而避免传播成为近年研究热点。TP0136蛋白作为三种已知能黏附到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的Tp蛋白之一,在Tp的黏附定植和病原体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P0136蛋白作为Tp重要的黏附蛋白在梅毒致病机制、临床检测和疫苗开发中的研究价值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TP0136蛋白 梅毒螺旋体 致病机制 临床检测 疫苗开发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制备蛭肽蛋白祛痘乳膏并进行质量检查,为痤疮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治疗产品。通过乳化法制备O/W型乳,矛,并进一步优化处方,采用凝血酶滴定法测定乳膏的每克所含活性单位,并按照各检查方法考察其稳定性、酸碱性、耐寒耐热性、刺激性等。,乳膏外观、铺展性、涂布性等性质良好,各项质量检查合格。蛭肽蛋白祛痘乳膏质量良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标签: 蛭肽蛋白 祛痘 乳膏 质量检查